解读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古代送别诗中多有雪天景色,为什么冬天多送别呢?原来答案在诗中
李嘉祐,河北赵县人,唐朝进士,官至台州、袁州刺史,唐肃宗、唐代宗两朝时期才子,与李白、刘长卿、钱起等大家交往相识,《全唐诗》中分三卷留下上百首诗。
但取得这样成就的一个人,居然史书中没有留下生卒年月可考证,实为奇怪。
作为河北人,李嘉祐值得一书的是,他是继郑虔之后向台(tāi)州传播盛唐文化的第二位著名文人。河北赵县和浙江台州距离可不近啊!
浙江台州,因天台山而得名。先秦时期,台州由于远离中原,居住的都是“土著”瓯越民族以及被楚国打败而逃到这里的越国遗族,属于偏僻的三不管地带。直到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时期,才设置回浦乡,公元前85年,升级为回浦县,才有了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
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正式设立台州,也才正式有了台州的名称。由于交通不便,偏僻荒凉,台州一直是官员的贬谪之地,历史上,宰相来济、侍御史骆宾王、广文博士郑虔、给事中沈佺期等名臣都曾经被贬到过台州。
正因为有这些大臣、文人的到来,盛唐文化才不断的引入到台州。第一位就是郑虔,这位“诗书画三绝”的大才子,因为有才学,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重用,任命为兵部郎中和国子司业。平叛后,被贬到台州。这位郑州人到达台州后,充分发挥自己的长项,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大力发展台州的文化事业,对大唐文化输入到台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虽然郑虔在台州仅三年就病逝在台州,但台州人民没有忘记郑虔,始终把郑虔作为台州的历史文化名人而记载台州史册。
第二位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河北赵县人李嘉祐。唐顺宗时期,公元761年,李嘉祐被任命为台州刺史,到任后,同样是大才子的李嘉祐,继续积极地进行文化传播工作,矢志不渝地要改变台州落后的文化面貌。工作大约两年时间,也把生命留在了台州。
《台州府志·名宦》中,郑虔本传与李嘉祐本传紧连,却未见第三个名宦立传,看来是他们选择了台州,台州也记住了他们。
李嘉祐在《全唐诗》中存诗134首,以写景和关注现实社会为主,用词绮靡婉丽是他的风格特征。他的一首送别诗《夜宴南陵留别》,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把别宴的欢乐与意想中别后的凄苦相思结合起来写,对比强烈,富有艺术感染力。
“雪满前庭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
——院里铺满白雪,亮如白昼,显得月色可有可无,雪天不宜再行,主人强行留下,不能再出发了。我现在开始愁思明天了,没有不散的宴席,告别好友,单身匹马,伴着相思,走过一山又一山。
古代的送别诗中,写到雪的比较多,说明季节是冬天,为什么冬天了,离别的反而比较多呢?原来古代的冬至和春节都是重大节日,要放假的,离家外出的人也要回家团聚,古时候交通不方便,回家沿途难免要顺路拜访朋友,也就产生了许多冬天的离别诗。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