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另一半星球第 196 篇值得分享的原创文案】
chapter 1
额尔古纳,那是一个美丽与苍凉并存的世界。
北国满世界的大雪,冰冻或奔涌的河流,自由自在的鱼,生生不息的树。
飞鸟与野兽,鲜花或云朵,风的声音,星空的低语,清凛的月色。在那个世界中,「自然」作为永恒的背景承载着一切,注视着一切,抚慰着一切。茫茫草原,天光淡下来,云在黑夜里,星在银河里,聚了又散。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有歌者在吟唱,送给故乡,抚慰游子疲惫的心灵。那里的人对生活爱的深沉,他们将墙壁涂成彩色,家家户户都摆着鲜花。清晨的小镇还沉浸在睡梦中,霞光曲曲折折穿行而来,像散落于空气中的云母,对面的俄罗斯小镇隐约可见。河流汩汩流淌,薄雾飘荡,朦胧灵动,就像从天边传来的歌谣,美的那么不真实。听过一首歌,名叫《额尔古纳》,来自民谣歌手陈鸿宇。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最北端,有一个叫额尔古纳的地方,那是他的故乡。他有着低沉迷离的声线,介于温暖和疏离之间,介于吟唱和呐喊之间。
他看起来清高孤瘦,总是携琴而歌,自带一股理想主义的气质。
| 图片来自网络和陈鸿宇微博
“《额尔古纳》反复听了好多遍,心里想的全是少年时的丰台。”
| 图片来自网络和陈鸿宇微博
“真的想不到陈鸿宇年轻单纯的面庞后面隐藏着那么沧桑的声音,那么多乡愁与沉默。”
| 图片来自网络和陈鸿宇微博
“第一次听见《理想三旬》,句句戳心。后来听见了《额尔古纳》。在郑州求学,背井离乡,每每听了就想回家,也想去北上,去大草原看看。”
| 图片来自网络和陈鸿宇微博
家乡的水依旧清甜,可是自己已经长大离家很多年,到了忽梦少年的年纪了。
| 图片来自网络和陈鸿宇微博
回不去的是故乡,离家难免,只想多看一眼,再多看一眼。
| 图片来自网络和陈鸿宇微博
不知不觉,思乡情绪已经淡了下来,或者被深埋心底,不再时常提起。
| 图片来自网络和陈鸿宇微博
无法抵挡的俄式风情与草原风光,以绝美的姿态融合在了一起。蓝色的河流,金色的山丘,无言的树,静默的牧民,却在千百年间生生不息。不知道是在哪个年纪,无意间看了那本书,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从此,额尔古纳四个字深深烙印在了心底,再也抹不掉。迟子建是黑龙江漠河人,但那里离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很近,都在大兴安岭脚下。从那里长大的人,都是草原与森林的孩子,与生俱来一股灵动。就像清晨飘在额尔古纳河上空的晨雾,轻轻的,柔柔的,美的让人出神。发生在额尔古纳河沿岸的故事,又是那样的波澜壮阔,是那样的荡气回肠。当这些字眼融合在一起,拼凑出的那个关于远方的故事,不可能不懂人。每个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人,都会惆怅好久,失落好久。“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一句沧桑的开场白,即将娓娓道来的,是一曲北方游猎民族的百年挽歌,一部20世纪鄂温克人的民族史诗。
他们随季节变换迁徙居住,他们夜晚住在看得见星星的“希楞柱”里,夏天乘桦皮船在河上捕鱼,冬天穿着皮大哈和狍皮靴子在山中打猎……他们原本,是北方那片辽阔土地上最自由奔放的游猎民族,早已与自然和森林融为一体。但随着时代巨轮的轰隆隆碾过,一切都无法避免的,变成了一首失落之歌。每个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人,都会感到,有一股冲动从心底升起。随着时间的流逝,呼伦贝尔也出落的越发迷人,额尔古纳的模样,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曾经有一位大叔,他退休后,一个人骑着摩托车满世界跑,额尔古纳却是每年都要来的。“跟你说老弟,趁年轻要多跑,额尔古纳你一定要再来。”兴安岭森林里的驯鹿,一定很高大,很美,眼神一定很温柔吧。额尔古纳河在辽阔草原上蜿蜒,落日余晖时,一定充满诗意吧。当地的大叔,明明长得很像俄罗斯人,却操着一口纯正的东北口音,跟他们聊天一定很有意思吧。关于白桦树的歌,听了好多年,可还从未见过,而沿着额尔古纳河走过去,就是成片成片的白桦林。一位去过额尔古纳的人说,在草原上遇见一个独自看守帐篷和马匹的男孩,他的梦想是去看一看大海。他会不会有些孤独呢?冬天的根河有着纯净的蓝色,像一场梦,不冻河上雾气缭绕。总有一些远方,你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就想飞奔而去。
蒙兀室韦,是蒙古族的发祥地。
它镶嵌在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洛契,仅一河之隔。
它是中国十大魅力城镇,那里的每个人都是草原精灵,那里藏着北方最远古的秘密。
雾起临江屯,那万里之外的小村,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庄,却让人时时梦回。
它安静的依偎在江边,散发出来的美,是撼动人心的。
你一路自驾,一路期盼,自由的感觉,渗进每一寸肌肤。
这片亚洲最大湿地,无论在哪个季节,都充满了诗意。
这里似乎有着亘古的宁静,金黄的秋,灰白的冬,河流蜿蜒。
额尔古纳湿地的风,时而温柔,时而呼啸,带来了寂静,带走了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