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勃《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姚中舍》:天妒英才!一个不小心落水,可惜了一位年少才郎
唐朝有一位寿命很短的诗人,却留下众多千古名篇,他就是诗人王勃。王勃,根据他自己所写《春思赋》“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推算,生于公元650年,卒于公元676年,年仅26岁,山西运城人。
王勃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句,一是著名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年纪不大,但王勃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却巨大,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改六朝时的颓废文风,诗歌风格清新刚健,描写对象也由宫廷台阁扩大到了市井田间、江山边塞,开创了唐朝诗歌的新气象,奠定了唐诗诗风的基础。
王勃出生于名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成名很早,据史书记载,还未成年时,就被赞为神童,14岁时被朝廷授予朝散郎官职,从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别了。
王勃16岁时,因聪明好学、文采出众,被宋高宗召为沛王李贤侍读。当时公子哥们没事,盛行斗鸡,有一次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斗鸡,18岁的王勃兴起,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讨伐英王的公鸡,为沛王助兴。这篇《檄英王鸡》被唐高宗看见了,非常生气,你不好好辅助沛王读书,反而为斗鸡写什么檄文,这不是挑动诸王斗争产生矛盾吗?一怒之下,逐出沛王府。
伴君如伴虎啊,一个玩笑开大了,丢了官职失了业。好在家境不错,没了官职,出去玩吧,从此开始了到巴蜀一带游历。
总玩也不是个事,公元671年,21岁的王勃经他任虢州司法的朋友凌季友推荐,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这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便将罪犯藏了起来,后来怕走漏风声,便杀死了曹达,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王勃父亲也受牵连,被贬到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一带)任县令。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此事件更多可能是被陷害。
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待了一年多,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这时的王勃已视宦海为畏途,再也不想淌官场这场水了,就没有接受。公元675年秋天,25岁的王勃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过淮阴、楚州、公元676年春夏时节,终于到了交趾,见到了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结果在南海,因风急浪高,不幸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6岁。
真是天妒英才,一个不小心落水,害了这位年少才郎。
王勃一生的名诗很多,像《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郊园即事》、《滕王阁诗》、《咏风》、《饯韦兵曹》、《别薛华》、《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倬彼我系》、《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等等,骈文有《滕王阁序》、《檄英王鸡》等。
下面这首诗在王勃的作品中并不著名,叫《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姚中舍》,因无更多参考资料,不作详解。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