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整本书阅读”专栏(二)“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李将军列传
“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李将军列传【导读】李广名气颇大,小学生便知他“中射石没镞”的故事,也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高中生说到李广,马上便会吟出王勃说的“冯唐老,李广难封”的句子。李广为何“难封”?通过本传,你当能找到自己的答案。【原文】(一)万户侯岂足道哉!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①。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②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③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二)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①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②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③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三)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①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②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③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射阔狭④以饮。专以射为戏⑤,竟⑥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四)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②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③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⑤,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⑥,当死,赎为庶人。(五)祸莫大于杀已降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①,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②,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思考】“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此为全篇总纲。综观本传,赞李广之功德而惜其未有封侯之遇,用文帝赞语讽文帝不有用人。【注释】①受射:传习射箭之术。“受”同“授”,传习,同《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之“受”。②用:“因”“因此”,后文“用此,其将兵数困”与此同。③冲陷:冲锋陷阵。注意怎么在现代汉语中找最合适的字词。全文都写李将军的武勇刚毅,这里写他斩杀霸陵尉,不加评论,但他心胸的不宽广也表现出来了。这是“直录”“不隐恶”的手法。与韩信封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少年为都尉、韩长孺释放在监狱中用“然即溺之”来侮辱他的狱卒相比,高下立见。①屏野居:隐居。②从人:和别人。“从”为“和”;前面“从一骑出”,“从”为“使……跟从”。③故:之前的,此处译为“前任”,与后文“今”现任对应。前四处,言李广爱射虎、廉洁、与士卒同甘苦、宽缓不苛等皆以褒为主;“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则褒中有贬——此即“李广难封”原因之一。“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追求“应弦而倒”的快感,未知战争以杀敌为上,许多机会因而失去,甚至出现“数困辱”。①共:指饮食各方面与士兵一样,译成“在一起”更简洁准确。②为人:很多时候是“为人处事”的意思,但此处指外貌,译为“长得”更好。③讷口:语言迟钝,不善说话。④阔狭:我以为理解成远近与精准更好。这里只讲远近,但言外也有准不准的意思在。⑤戏:解为“娱乐”“消遣”比“游戏”更精准。⑥竟:这个“竟”不是“竟然”,是“一直到”的意思。兵力:四千VS四万军士皆恐,李广策略:1.令其子李敢“往驰之”,得出“胡虏易与”结论,安士兵心;2.“为圜陈外向”,固守阵地;3.矢且尽,“令持满毋发”,李广“以大黄射其裨将”。“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意气何等勇武,大可与垓下快战项羽相较。①中首虏率:斩杀敌人首级符合规定数额。“中”,符合;首虏:首级;“率”,数额。②直贯:直穿。“贯”,穿;如“贯穿”。③与:动词,对付。④益解:稍稍散开。“益”此处同于“稍”;“解”译为“散开”好。⑤人色:意译为“面无人色”更好;李广“神色自如”,解为“神色自然”好。这要善从现代汉语中找恰当的代替词。⑥后期:延误限期。“后”,在……之后;“期”,约定日期。此处用对比法。李广手下的校尉以下等封侯者数十人,然李广却始终未得封。“祸莫大于杀已降”,王塑以因果报应解释李广不得封侯的原因,李广也以此自作安慰。细究整个传记,能发现,与李广“度不中不发”,与过份喜欢表现自我的武勇有关,他忽视了“中率”,没依封侯条文做事。①燕语:私下闲谈。“燕”同“宴”,即喝酒时说的话,也即闲谈,私下里讲的。②后人:古今异义。“后”,“在……之后”;“后人”即“比别人差”。【翻译训练】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2.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3.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参考答案:1.可惜啊!你没遇到好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2.李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3.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注意整顿军队。军中从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文段解读】全文扣文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展开。文帝以李广“不遇时”为其可惜,果真如此吗?李广完全具备封侯的资格。他“结发而与匈奴战”“大小七十余战”,几乎经历了整个对匈奴的战争;匈奴人对他又敬又畏,称其为“汉之飞将军”,李广所在,皆“畏”“避”之,不敢入境;他的士卒“爱乐为用”,因为他做到了“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他为匈奴生得后,在伤病中抢马夺弓骑射归营,惊心动魄;他轻轻松松干掉两个生擒一个匈奴射雕者;面对匈奴数千骑,他镇定自若,“下马解鞍”,让匈奴误以为诱敌之策……更有甚者,当李广自杀之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但李广最终未得封侯。李广自慰的话语是“祸莫大于杀已降”,汉武帝以为他“数奇”;而我们看到的是武帝罚重而寡恩——与李广一样的许多将领,都曾因为“汉法”“当死”而“赎为庶人”。还有,武帝极力地把立功的机会与功劳给他的亲信卫青与霍去病。一般将士拼死战斗,也只不过为这几个亲戚赚封侯的资本。我们再仔细分析,当与李广个性亦有关。他好强,好表现自己,“自负其能”“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他追求“发即应弦而倒”的快感,因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兽亦为所伤云”。战争以杀敌为首务,而非炫技逞能。这是他的薄弱之处。同时,李广胸怀不宽,他闲居时因为霸陵尉醉后对他有过羞辱,当他召为右北平太守之后,“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这与韩安国一比较,差别就明显了。但,有缺点却不掩李广的武勇;有不足,却不影响我们欣赏李广,这就是司马迁传记不隐人之恶的魅力。我们喜欢的是有缺点的好人,而不是无缺点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