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炉钧釉
絮落花飞春已暮,几欲留青春不住。离筳黯黯趁春开,春风引客均州路。
唐英《春暮送吴尧圃之均州》
这是雍正七年,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唐英为即将前往禹州学习钧瓷配方及工艺的清代制瓷大师吴尧圃送行而所作的诗文,节选数句,以作本文开头。
入清以来,康雍乾三朝,帝王好古博雅,故古瓷仿製水平之高空前绝后。康熙时期的郎窑仿汝,官,哥等窑,技艺精绝,尤其器郎窑红釉,誉满神州,称之爲“郎窑”。雍正四年,年希尧遥领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仿两宋之五大名窑及宣,成青花,斗彩等,技艺之高,几乎乱真。有清人《年窑墨注彩》一诗为证:国朝陶器美元匹,迩来年窑称第一。雍正六年,唐英赴任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开启了年,唐合作,共创清代陶瓷之盛景。根据宫廷档案,雍正七年,唐英依谕旨仿烧钧瓷,特派吴尧圃赴禹州神垕学习钧瓷烧造技术。吴尧圃,安徽人,长期客居景德镇,能仿古法自爲窑器,産秘色瓷,与郎,唐、年三窑并称,谓之“吴窑”。故雍正朝景德镇御窑,在年希尧,唐英及吴尧圃的努力下,一种新的彩瓷----炉钧釉正式诞生,炉钧釉继钧窑之遗风,首创别样之韵味,令人耳目一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炉钧釉蒜头瓶
清人撰《南窑笔记》曰:“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顔色流淌中有红点者爲佳,青点次之。”另有《景德镇陶录》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
炉钧釉以铜、钴等元素为呈色剂,釉呈红、蓝、绿、紫、青等色。其烧成分爲两步,先是高温烧成素胎,然后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釉吹在胎上,低温二次烧成。釉中含有粉剂,故而釉厚不透明。釉面自然垂淌,相互熔融,形成彩斑或条纹,釉质或光润,或凹凸不平。釉面均开细小纹片,其结晶体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有的弯曲,有的垂直,还有的似山岚云气与斑点交混在一起,布满器身,如同五彩缤纷的孔雀尾羽一样,整齐美丽。另一种是以流淌的蓝釉形成的自然基调,其间密布青色或其他呈色的小点或各种长短不同的垂流纹,也有人称之为"鼻涕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炉钧釉琮式瓶
雍正朝炉钧釉瓷器上那种红中泛紫、似成熟的高梁穗顔色,被称之爲“高梁红”。乾隆朝炉钧釉承雍正巧工,并开盛世新气,其以蓝、绿、月白色釉面爲主,釉面流淌小,以蓝色釉点多见,造型更加多样。
炉钧釉烧造难度极大,故传世雍乾炉钧釉器物极为稀少,且多为各大博物馆所珍藏,民间流传者颇为少见。
清乾隆 炉钧釉梅瓶
瓶身通体施炉钧釉,釉色湛蓝深邃,釉水肥厚,自然垂落流淌,如海中之浪涛,亦如天宫之祥云,极为华美典雅。
釉面之上满佈自然开片,或大或小,或稀或疏,自然天趣。举目侧视釉面,七彩蛤蜊光如天际之彩虹,美艳而神秘。
器底满釉,足无釉,露白瓷胎,圈足修胎规矩自然,匠心独到。
器口及肩部造型规整,线条圆润,釉层施入瓶内至口沿内侧。
瓶内无釉露胎,呈肉红色。瓶内似有诗文四行,墨色隐约可见。
炉钧釉瓷以其清雅之釉色,深邃之釉面,多样之造型,历来备受藏家之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