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因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清明、中秋、春节都与季节节气有关,相关的节日活动也都围绕着祭祀之类宗族家族活动进行。
现在中国基本上已经从农耕社会转向了商品社会,商品社会的是由一个又一个家庭为主体组成的,生产的主力是企业,宗族在城市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当然,南方的部分农村还有祠堂,但也是形式大于实质了。
这也是农村的年味比城市浓的主要原因。
再说春节,在我小时候过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事,那时物质匮乏,春节时大人会自制各种美味,从小年开始,每天做的食物都有不同,加上新衣、压岁钱、烟花,甚至包括各种春节晚会都给这个年增加了许多味道。
现在呢?商吕经济社会过年能吃到的平时也都能吃到,自制要花时间又不经济,到我这一代已经没人干了,也不会了。
至于新衣、压岁钱都是对小孩子而言的,对她们来说,衣服的关键不是新不新,而是好不好看,压岁钱可能还有点意义,但大人也不会让未成年人掌握太多的钱,也就是个数字。
春节晚会就更不用说了,平时海量的视频都看不过来。
几千年的春节,与现代人联系最密切的也就是放烟火了。我女儿对年的唯一印象就是放烟花,又怕又爱。
当然,那是去年之前,今年过年对她而言就是一个普通假期。
至于元宵灯会是也是我小时最美好记忆之一,那时城市还小,大家互相认识,一到过年就会早早准备,以家庭或单位为主体自制彩灯,元宵节之前就会陆续挂到小城的主干道上,到了晚上,整个大街灯火通明,人潮涌动,大伙会边走边看,互相比较谁的灯更精美漂亮,孩子们会穿上新衣、带上小灯,跟着大人,边走边闹,不时放上几个烟花,那时整个城市流光溢彩。
不知何时起,这样的元宵灯会再也看不到了,听说是为了安全考虑。
现在为了环境,烟花也不让放了。
不论因为环境还是安全,春节那些自带的年味从农耕时代一路走来,终止于城市化的今天,也算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