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审计明明是个热门行业,行业收入规模却不及千亿?

问:

从2018年中注协公布的事务所收入前100来看,中国2018年审计行业总收入不到千亿人民币,但四大的国际收入每一家在国际上的收入均至少百亿美元,这样折算的话整个国内审计市场的收费只是稍高于四大一个事务所的国际收入,过年这样的行业收费是不是太低?而且,国内来看,中国平安一年净利润都有上千亿的规模,整个审计市场规模却不及一家同为金融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这难道不是畸形吗?

答:

和审计收费低没有什么关系,说实话,和现在审计质量相比,和会计收入相比,我认为审计收费偏高(小审计员可能认为自己收入低,但这是内部分配问题,我接触的一家国内大所,大概千人规模吧,年薪千万的不下十个,年薪百万的少说也有几十人)。

其实是行业性质决定的,审计是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差旅费、办公费(包括打印底稿的纸)主要由客户承担,没有上游产业链,也就不存在原材料的附加成本,这一千个亿大部分是利润,就不少了。

(当然老板不会嫌钱多,利润再分配时,第一位当然是合伙人,他们掌握资源,最有话语权;第二位是签字注册会计师,注会是要干活的,出差加班,主要收入靠项目提成,还有签字费(这个要承担风险);最后是才一般审计员,工作高强度低收入,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因为做财务的人太多,所长不怕找不到人,每年还可以从高校找没毕业的实习生,几乎不要钱。)

以医药制造业为例,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产业吧,一年销售额也就是2.8万亿左右,利润3千亿多一点。这2.8万亿的产值包括了上游采购原材料的价值,涉及多个工业制造环节,巨额的研发经费和机器设备投入,还有厂房和土地。

医药行业这么重要,养活了上下游这么多人,救治了十几亿的人口,产值也就这么多,个人以为,与审计相比规模太低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