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52):武阳
关于武阳村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先民居幽岭之阳,名村曰“坞阳”,后以《郡国志》“泰山郡有南武阳侯”句,改坞阳为武阳。第二种是《歙县地名录》载“该村祖先原籍江西瑞金武阳镇,迁此后沿用‘武阳’为村名”。我偏向于后种说法。
武阳张姓一支独大,但不是武阳村始祖,始祖姓刘。
不过张姓厉害,祖上有个张应周是个习武之人,一身本事,迁来武阳很快发家致富,方腊起义期间,歙县、绩溪等地的有钱人都来投靠他寻求庇护,用现在话说收收保护费都不得了。张应周有钱也不忘公益,建了长庆寺、塔,捐钱百万助建城阳院等,这个村就慢慢发了起来。
武阳村张主要居住在大洲源的南边,宋代架有两座木桥通大洲源北岸。北岸主要是一些塔啊庙的,后来迁来的杂姓住北面,就是现在乡政府所在的这块。
其实北边漂亮,背山面河,村如月形,村周挖水塘七口,寓“七星拱月”之意。北岸为商肆区,临河街有葛天益中药店、洪裕大杂货店(三阳洪雪飞祖上经营)等 10余家店号,临河店铺均在店前附置廊亭,设美人靠,一列相连,长约 40米。武阳大桥始建于1984年,钢筋混泥土结构。
江锡荣父亲这代人才搬来武阳,所以择北岸而居,特别能做生意,在杭州有两个茶叶店,而且生意红火,在武阳盖起了老大老大的房子,亭、台、楼、阁一应俱全,门前小桥流水,院内奇花异草。即使老房拆了,还留下半片木架,仍不失当年伟岸。
江锡荣赶上了解放,没有继承父业,却得了很高的“成份”,吃了不少苦,但头脑精和能干的劲儿一点不少。他原来在芜湖钢铁厂工作,赶上六O年吃不饱,子女又多,没得吃,家里亲戚去信讲山里可以垦荒,种南瓜、苞芦,有的吃,他以牙痛为由跑了回来,但他不会做农,只会做生意。把隔壁几个村的桔借来贩到芜湖去卖,一趟赚八百多,吓得躲在楼上数钞票。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把他捉去批斗。由于他是个文艺青年,会吹拉弹唱,村里有屁大个活动都少不了他,能喝酒,特别能侃,在过去没有电视的年代,他家里就成了村民聊天休闲的集中地,相当于村里的信息中心。改革开放后他是武阳第一家开店的。
(张远安、凌冲副校长、画家老湾)
这村是有千年历史的古村,代有人才出,清咸丰三年(1853)张德容中进士,官湖北安陆荆州知府;清同治八年(1869),张国英开设日本长崎顺记号百货店,后任三江会所董事。张友深(张国英之子)创设日本同益株式会社,入股芜湖大昌火柴有限公司,资助国民革命,先后荐任日本大阪中华商务总会协理、大阪中华南帮商业公所首任理事、大阪中华总商会会长、大阪中日协会副会长、大阪中华书报社会长等职,受孙中山邀参加民国开国大典,被授予二等嘉禾章。清末张大水于阜阳开设药店,用中草药创制“坤宁丸”治瘟疫,活人无数,并捐资铸下门桥桥链,铺下门桥头至虎坝庙石板路。民国张源宪任安徽五河县县长。建国后张光兴任中央卫生部处长;张尉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玉器专家。现代父子书法家吴国强、吴彧弓。众多名人中,有个叫汪利权的我认得,在歙县人大当领导,还是很有名的书法家;项伏生也是不得了的人物,当过黄山市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现在是政协副秘书长,也是书法大家。
武阳是金丝琥珀蜜枣主要发祥地,传说武阳张某新婚外出经商,经年未归,妻怀念丈夫,将青枣煮熟焙干寄与丈夫,丈夫回信说“好吃,就是不够甜”,于是妻加入蜜糖同煮,又因外甜里不甜,遂在青枣表皮切丝口后再煮,制成蜜枣。清中叶制作工艺已完善,分拣选、切丝、冲洗、锅煮、生焙、整形、复烘、分级等八道工序。清咸丰年间,开始使用商标及产品包装,商标图案为一棵结果枣树,外包装贴“新安武阳金丝琥珀蜜枣”标签。清代武阳人开始结帮到河南、河北、浙江、江苏、山西等省制作、营销蜜枣,或代加工蜜枣,人称徽州武阳师傅,每年数十人至百余人,改革开放之后达到 300余人。武阳蜜枣制作技术传男不传女,更不传外族外姓,但至清末技艺已流传到宣城县白马山,后又传到江浙及本县杞梓里一带。20世纪 80年代,武阳师傅打破陈规,还开办蜜枣制作培训班,面向社会传授制枣技艺。同期,武阳人发明切枣机、蜜枣烘房。张正光当蜜枣师傅近 60年,苏州蜜饯厂授予“技术精湛,兢兢业业”锦旗。
同学张远安不仅是优秀老师,也是蜜枣师傅,曾到河北等地做枣,那也是响当当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