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54,金爵奖
1986年设立上海电视节,最高奖是白玉兰奖,因为同一年白玉兰被确定为上海市花。1993年设立上海电影节,最高奖该是什么呢?上海已经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标志物了,于是向社会征集方案,最后被选中的是源自于上海博物馆的方案:金爵奖。上海博物馆有三件著名青铜爵:龙爵、祖爵和亚其爵。不知金爵奖的奖杯是参照哪一个?
亚其爵
祖爵
龙爵
很多国际电影节设立的最高奖,与该城的历史、图腾、特色、标志有关,比如柏林的金熊奖、戛纳的金棕榈奖、威尼斯的金狮奖、东京的樱花大奖等,有些则没什么关系,比如洛城的小金人、台湾的金马奖。
爵,肯定不是上海的图腾、特色(产),和上海的历史也挂不上勾,那么只能从文化的意义上来释读了。
爵是一种斟酒器,尽管很多博物馆、很多人将其标注为饮酒器。事实上,古人饮酒和今天一样,还是用酒杯的,只要看看爵的形状,就知道拿这个玩意喝酒是多么的不方便。爵的流是用来往酒杯里倒酒的,而不是用来往嘴里灌酒的,特别是喝到半醺之处,还真的对不准。
在影视剧中,有二个镜头给我留下印象。
一个是1984版的《三国演义》,鲍国安演的曹操,在赤壁之战前,聚集了一帮文臣武将,饮酒赋诗,曹操自己作了著名的《短歌行》,起首四句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后来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那是把爵里的酒倒入江中,而电视剧里鲍国安是往嘴里灌,颇为可笑。
另一个是关于芈月的电视(应该不是《芈月传》),芈月嫁给义渠王以后,二人在宫中饮酒作乐,喝到兴处,翩翩起舞,以近乎杂技的动作,把爵里的酒灌进嘴里,义渠王大概为此消耗了太多的精力,被昭襄王派来的刺客杀死,土地被秦国吞并。
青铜器有很多,比如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共父乙觥、吴王夫差剑、晋侯稣编钟等等,都是精品,为什么上海电影节要选用爵呢?如果对出土青铜器有所了解的话,出土最多的青铜器就是爵,其中不乏国宝级的文物,但最珍贵的那些还真不是爵。
斟酒器有几种,到西周时形成制度,有可能是周公制定的礼制之一,《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还有六升的觥,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可以看出,斟酒器的最小单位是由爵来确定的,至少在西周的某一段时期内,爵的形制和容量,是一个国家标准。
从出土的青铜爵来看,大部分爵的形状和大小是差不多的,而其他的斟酒器,却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性。孔夫子感慨礼崩乐坏的时候,也许就是拿着酒爵在追忆,只有这个玩意还保留了一点周公的礼制。
在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器(金器)是贵族的特权,饮酒也是贵族的特权,当时从贵族降为奴隶和平民有可能,从奴隶和平民升级为贵族几乎是毫无可能。一直到战国时代,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机会,而创造这种机会的就是著名的商鞅。
原先商周的贵族等级分“公侯伯子男”五级,比如鲁国、虢国、宋国是公国,其国君叫鲁公、虢公、宋公,齐国、晋国、郑国是侯国,其国君叫齐侯、晋侯、郑侯,鲁国边上一个小国邾国是子国,其国君就是邾子。不会在“公侯伯子男”后面加一个爵字,叫什么鲁公爵、齐侯爵、邾子爵,那是后来的事了。
商鞅变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军功入爵,商鞅设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从最低一级的公士,到最高一级的彻侯。获得军功爵的门槛很低,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个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外加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之所以叫爵位,是说这个士兵和他的家属可以使用以爵为代表的青铜器、平时也可以喝酒了。
二十级军功爵经历了秦、西汉的兴盛,到东汉失去了意义,最后还是回到“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而且仅是一种名誉,没有了商周时期的封地和实权。但是,爵却由一种酒器发展为一种尊贵地位的象征,这大概是上海电影节以金爵作为最高奖的文化背景吧。
古文字中,爵与雀相通,所以爵就是鸟的样子,右下的寸是手持的意思,是后加的,金文的爵字没有这只手。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为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显然是象形鸟尾,居然一直保留下来。爵的中间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
青铜爵,有一种说法是可以用来煮酒或者温酒,少数出土爵的杯底确有烟炱痕迹,但绝大多数是没有烟炱痕迹的。因为埋入地下的青铜器都是作为礼器使用,不是实用品,所以很难说这种说法是对是错。从青铜的成分(含锡)来讲,用火加热是有会损伤器表的,也许实用爵所含的锡要少很多。
据说是夏代的爵,没有纹饰,没有铭文,没有柱,胜在年代久远,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