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中西医系列6-从容生命健康之美2[西医病中医命]
国学堂记:翻看医典,经常可以看到“调节营卫”字眼,而在今天嘉宾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营卫”的含义。营即营养;卫即免疫。在谈及健康时我们始终不能避开的就是“病”的问题。在病这个问题上东西方医学又有怎样不同的见解呢?
04
—
西医病中医命
中医里讲营卫之气到底是什么?营就是营养代谢;卫就是免疫系统。营卫之气在这里,然后就有个病在哪的问题。对于病,如果用以所有被现代文明或者西医文明洗脑过的人的观点来看,病就是病毒或者细菌引起,但实际上这个东西是不是真正所谓的病呢?
比如说在1955年中央有位五老之一,当时70多岁,动了泌尿科手术以后,一直嗝逆就是白天打嗝,晚上睡觉也打嗝,连续四十七天。医院向中央打报告,连续四次病危通知了。当时陆老的老师从上海调到北京,担任卫生部的中医顾问,他们听说了卫生部来了个中医顾问了,就请他来看看。
当他给领导号脉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来了,中医生想站起来,总理按按他的肩膀,说“你看你的,我在外边等。”等到他看完以后,号完脉他出来以后,总理问了三句话,第一句:“领导的病怎么样啊?”他说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啊?他还不知道医院已经给了四次病危通知了,给中央都报告了。总理第二句话:“根据什么?”他回答说:“第一,神不散。”对话过程还是清楚的。“第二,气不竭。”就是说话的声音不是从嗓子来的,还有点中气。虽然声音低微点,还有中气。“第三,脉不乱。”中医说了这三种情况,其实说的不是他的病。
实际上总理的意思是:“这个病怎么样啊?”这个病的严重程度怎么样,实际上是指生命的指征。中医的生命指征:一个神,一个气,一个脉是反映了生命指征。所以第三句话总理就问了:“那么这个病该怎么办?”
他说嗝逆叫胃气上逆,胃的功能主降,就是把食物怎么往下降下去;胃的受纳,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然后由于精气上输于脾,就像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是一样的。
现在胃气上逆了,主要原因是:第一来源于高龄;第二是手术后的刺激引起的。过去所有的镇定剂、安眠药、甚至苏联专家的睡眠疗法什么都不行,都控制不了,越阻止越厉害。就是胃气虚了,高龄+手术后胃气虚了。陆广莘老师说:“西医讨论病,中医讨论命。”那么讨论命的中医,最终如何治愈了这位患者。虚,胃气虚了就要补气!就用江米粥,领导是南方人,喜欢江米粥就是糯米粥,
另外野山鼻子参(朝鲜的高丽参),就是熬参汤。先参汤,然后粥,然后有特护,就一点一点喂,喂的时候他吞咽了,过了几天他就好了。
周总理就跟毛主席汇报了。毛主席就说:“我说中医就是好嘛!”:))
就说西医讨论是病,而中医讨论是命--生命指征!胃气嗝逆,是胃气虚了,我们得补气,而不是像西医做法往下压。中医的处理方式提高胃的功能,因为它本身的功能就是:胃主降,受纳,接受和容纳。它的功能就是往下走的。
陆老自己也遇到过一案例,曾会诊过一个百岁老人,他是肺炎,心梗。西医的专家就针对肺炎就消炎、抗菌,然后心梗就溶酸、活血化瘀,但效果不是太理想。一个礼拜了,百岁老人很难治疗啊,就请陆老去看看。
陆老认为:首先,西医你们的溶栓、活血化瘀是着眼于血;而中医认为:“气为血帅。”就是以气为血的统帅。“气行则血行”,通过气行来推动血液的行。西医的方案去溶栓,然而当前他身体里的气还不能推动血的流通去溶栓。西医已经活血化瘀了,所以中医就要用补气,提升“气行”能力。
第二,肺炎,西医是抗菌、抗炎。但是肺炎,是属于老龄了,加上放射治疗以后引起的肺炎。中医是认为肺气虚的,就得补肺,用健脾的补肺。中医的五行学说:“肺虚要补脾的”。(脾)土生(肺)金,使用“健脾和补气”的方药,这方子是健脾补气的。
中医会诊肺炎和心梗,用健脾和补气的方子,道理就在这里。对方两位西医专家也理解了,这种中西医合作非常满意,这个老人家——百岁老人又活了实际将近一年。
说明中医的语言中医的概念,有时候不容易理解,气和血的关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於”。所以与其说表现在血,根本的却是在气。肺炎是肺有炎症,但是肺气虚背后的原因是脾虚了。
05
—
气是物质能量相互作用
中医常常说气的问题,是不是像大气压一样,有气压的原因是它有压力差,那是不是因为身体的某个地方有这些压差导致的气呢?气的概念必须从老子的《道德经》里去理解。到底陆老师怎样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去理解气这个东西呢?有关中医的“气”是什么?的确是一个经常反复可以提问的问题,到底气是什么呢?
国学堂记: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因此对于心肌梗塞的患者,仅仅使用溶栓药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而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从补气着手。那么气又是什么呢?气和血的相互作用又有什么关系?
老子的说法,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万物负阴而抱阳。背后是阴,前面是阳,“中气为和”中间的气是把阴阳结合起来了,这就是关系实在论,就是比物质实体论要高一个层次的关系实在论。庄子说了“通天下,一气耳”,整个天下就是一个气,气就是最基本的关系,实际上“气”就是关系实在论的最根本解释。
恩格斯曾经说过“关系实在论就是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所以根本原因是气。事物的特性就是相互作用本身。既不是阴,也不是阳,而是中间的气,相互作用本身。事物离开了相互作用就离开了气了。没气了就什么也不是。所以在相互作用背后,没有再需要再认识的了。
中国哲学、中国文化里“气”用得非常广,国学文化里面有气韵,气韵生动,人的气势,人的品格叫气节,都是有“气”来的。“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这个特有的概念,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中国人就把物质和能量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中医“气”——是物质和能量的结合体。
“气”还是个信息,相互作用关系实际是个信息,是信息的问题,既不局限于物质,也不局限于能量,而更重的是个信息。所以“气”构成了信息网络,生命是个信息网络的进化过程。生命信息网络的自组织、自衍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个生态衍化的过程,中医“气”概念就比较大了。
06
—
气的信息网络
梁冬同学以前在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工作有些体会,曾经做过一个产品叫百度知道。
其产品设计师说,未来有一天搜索的时候,想问“王府井哪一个湘菜馆好吃?”这样问题可能从来没有人回答过,网上也没有;但是要找着一种方法,在输入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有人能够在线回答,而且不是用机器回答的。不是人工智能回答,他说不是,他说在网上要做个什么事情,如果有足够多人同时在线的话,这边问一个问题,可能就有一个人正好在那吃过,他就可以回答了。但是这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有足够多的人同时在发生联系和关系,当提问的时候就会有人回答。
于是就把这些问题和回答就萃取出来了,就形成所谓的百度知道这样的一个产品。搜索引擎就由一个对现有计算机里的信息的搜索,变成对人脑里面信息的搜索,而这个搜索过程就是因为人们同时在线的一个相互关系而形成的。
所以他说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将来互联网真正的人工智能并不来自于科学家对机器提高运算速度的科技,而在说让更多的人参与联系,参与关系,相互作用,共同衍化出来的新生物,产生了一种高于使用电脑人的智慧,这个新物种会是未来人工智能的趋势。
国学堂记:在中医文化中“气”被认为即是物质又是能量,更重要的是“气”还构成了一个信息网络,并且在不断地衍化,这和搜索引擎的原理几乎如出一辙,都是“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体现。那么这句被反复提到的话,究竟有什么深意呢?
信息网络的自主演化发展过程,自组织、自演化的发展过程。这是整个生命观的最广泛的大背景,也就是生态共衍的大背景,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这样价值观念、价值目标。这句话陆老常常提起,这句话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
“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句话怎么解释呢?这是《黄帝内经》里的一段话,如果你要活,就要跟周围的生态一起活,一起沉浮,就是要共命运,是命运共同体。
所以说个人的成就都绕不过那么多人对自己的帮助。这个帮助也许是正面的帮助,也许是反面的帮助,也许是侧面的帮助。就是批评你的人也是成就你的人,可见其胸怀就宽了。就是这句话:做成一个事儿要高人指路;贵人相助;小人监督。
关注“国学文化太美”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