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休眠,你必须知道的10件事儿
对于肉肉来说,休眠是一种普遍为人所知,但却又十分神秘的特点。
每年的盛夏和隆冬到来之前,都有很多花友会忧心忡忡的问我关于肉肉休眠的事儿。在这里,我选择了被问过最多的10个问题,并说说我的看法。也许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能刷新你对肉肉休眠的印象。
关于休眠,这个问题被问的次数太多,绝对能当之无愧的排名第一。
休眠不是睡眠,而是肉肉在外界环境过于恶劣的胁迫下,为了生存而被迫做出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在睡眠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处于一种自我修复的状态,一些受损的细胞会被更新和修复,所以生病受伤时多睡眠可以利于痊愈。
但是休眠是完全不同的。休眠状态更接近于我们熟悉的昏迷。休眠可以让机体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状态。休眠的目标不是修复和痊愈,而是保护机体度过极端恶劣的外部条件而活下来。
休眠的目标是:求存!
休眠的肉肉,会把自身的新陈代谢降到很低的水平,以抵抗酷暑、严寒或者极端干旱的环境。
想要判断肉肉是否休眠了,以及休眠的程度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肉肉们把她们的生命活动降低到何种程度。
有些块根或者球根类的肉肉,比如龟甲龙,在休眠的时候会掉光身上的每一片叶子,放弃掉光合作用。这类就是比较深的休眠。直到气温合适时再重新生长。北方的花友都知道,大部分露天种植的落叶植物,冬季都是深度休眠的,没有园丁会在天寒地冻的冬天给掉光叶子的树木浇水。
还有些番杏科的肉肉在休眠期间被干硬的表皮包裹着,完全不见阳光,这也是一种深度休眠的表现,这个阶段,它们甚至连阳光都不需要了。
一些仙人掌科的肉肉,冬季休眠时根系几乎会彻底枯萎掉,彻底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这个变化会让仙人掌降低自身细胞的含水量,让耐寒抗冻性提高到极致水平,度过寒冷的冬季。
真正休眠的肉肉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会非常少。如果你浇水后她们的叶片还能恢复饱满,或者她们的新芽以及新根还在生长,那肯定算不上是深度休眠。那些夏季会变得绿油油的肉肉们,跟休眠是扯不上半点关系的。
这个问题很难说,不同的品种,差异是极大的。大部分的休眠行为,与肉肉原产地的环境是有直接关系的。
比如说,最典型的,原产地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那么缺水的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肉肉的缺水性休眠。而碰巧原生地的旱季常常对应着高温天气,所以高温休眠和缺水性休眠常常是相伴而至的。一部分多肉植物如果不缺水,即使在很高气温下也不会休眠,但另一部分多肉植物则对气温很敏感,即使不缺水,气温够高了也会休眠。这两类休眠的本质相同,但触发条件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如果原产地有严冬,那么寒冷就会引发肉肉休眠。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北方的落叶植物,即使在温暖的南方种植,但是只要遇到寒流,就可能导致大规模的落叶现象。因为掉叶子本身就是北方植物应对寒冷的最常用的办法。
反过来说,那些原本生长在南方的常绿植物,在原生地就根本没遇到过低温的状况,如果在北方养植,就必须放在温室里。因为低温并不会导致这类植物落叶,反而会直接冻伤。
生长在热带的仙人掌,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御寒能力,所以我们就要人为的在寒冷的季节保护好我们的仙人掌。
大多数的拟石莲属肉肉都生长在高山地带,她们本身就对高山上的寒冷天气,以及阳光暴晒带来的酷热都比较熟悉,所以这些莲花座一样的肉肉,很少会出现深度休眠的状态。严寒和酷暑顶多让拟石莲属的肉肉生长变得缓慢,但不会让她们出现更深度的休眠。
恰恰相反,如果你发现你的肉肉消耗速度非常快,比如说叶片迅速变干,或者整个肉肉都在变的干瘪失水,这一定不是发生了休眠。
第一个问题里我们说过,休眠是一种机体的自我保护行为。如果肉肉们需要保护什么的话,那么排名第一的被保护对象应该就是体内的养分。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肉肉只要还有肥厚的叶片,或者肥大的块根,就能熬过条件恶劣的季节。所以,如果肉肉疯狂的自我消耗,就可以肯定不是在休眠。
当快速消耗发生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这些被肉肉快速消耗的能量都去哪里了。是用来长新叶?还是用来生根?又或者只是用来蒸发掉,防止强烈的阳光把自己烤干了而已。
我一般在发现肉肉消耗速度变快的时候,应该优先进行根系检查、缺水检查以及暴晒检查。根系死亡重新生根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可能会导致枯叶加快。暂时性缺水的肉肉会牺牲掉老叶片来供给新叶生长。而暴晒会使肉肉消耗过大,导致养分出现入不敷出而大量消耗叶子。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小苗无论冬夏,都不会发生休眠现象,好像小苗就是精力很旺盛的样子。
其实这也是个误解。小苗并非不休眠,而是小苗没有休眠的资格而已。
肉肉之所以能够休眠,就是因为人家储存了足够多的养分,有一定的把握通过休眠的方式熬过气候恶劣的季节。
但是小苗完全不一样。小苗在养分方面的储备实在太少了,以至于如果她们休眠了,再苏醒过来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一些比较壮的小苗,如果长时间不浇水,可能会出现僵苗的情况,这就是小苗在休眠。小苗一旦休眠,也很不容易唤醒,因为小苗一旦醒来,消耗就会变得很大,所以它们必须谨慎评估外界的环境是否值得它们恢复生长。
我们通常说春天或者秋天适合播种育苗,就是希望小苗能够在足够好的天气里尽快长大,以便能够有能力应对冬季和夏季里的恶劣气候。
这里顺便提一句。很多花友会问到底是春播比较好还是秋播比较棒。这往往与你的养肉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你的养肉环境夏天无法控制炎热,那么就秋播比较好,因为秋播的话,肉肉小苗就有机会从当年的秋天一直生长到第二年的夏天,从而变得更加强壮。
反过来,如果你的养肉环境里有空调,夏天的高温很好控制,但是冬季比较寒冷。那就春播会比较好一些。因为同样这棵肉肉,春播就能连续生长三个季节,成为更有休眠资格的肉肉。
准确的来说,休眠越深,肉肉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就越少。换句话说,也就是需要越少的水分。深度休眠的肉肉,需要的水分是很少的,如果冒着烂根的风险去浇水,还不如不浇水,这就是断水这个操作的来历。
前面说过龟甲龙会在休眠期把一切绿叶全都掉光。有这样的深度休眠行为的肉肉,对于水分的需求是极少的。如果土壤过湿,而肉肉又没有能力吸收,就可能会导致肉肉的根系被水泡烂的情况发生。所以这类深休眠的肉肉,只需要维持土壤有一点点的湿度就可以了,实在觉得自己掌握不好,也可以断水处理。
莲花掌属肉肉,尤其是山地玫瑰们,是公认的夏季休眠的肉肉品种。这类品种在原生地的休眠,最主要的是为了应对漫长少雨的旱季,而并非高温。也就是说,山地玫瑰本质上是缺水性休眠,但是很古怪的是,它们是通过温度,特别是夜间温度来感知旱季的到来的。当夜间温度升高到20℃以上的时候,它们的生命活动就明显减缓,开始准备休眠了。
一些山地玫瑰的品种叶片会包起来,其他的一些莲花掌属的肉肉,比如一些法师,叶片也会包起来。这说明它们的生命活动放缓了,阳光也不需要那么多了。这时候给它们遮阴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它们的消耗。只要它们仍然处于包紧的状态,就不需要担心阳光不足的问题。当它们自己觉得阳光不足时,它们包紧的叶片就会张开。
凭借这个休眠时的形态,你就能估计出来它们需要多少水分了。紧紧包起来的状态需要的水分最少,一个星期润一点水到土里就差不多了,直到叶片开始微微张开时,就可以加强光照,增加水分供应了。
总有花友会问我说,我的肉肉是休眠了还是根系不好呢?这就好像是在说休眠与根系不好是两个不同的事情一样。听起来休眠是正常的,而根系不好是不正常的。
其实很多时候,特别是气候条件很恶劣的时候(太热、太冷或者太干),休眠与根系不好常常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有的时候根系因为受到某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大量枯萎(比如说你长时间不浇水),肉肉很可能因为根系不良且缺水的情况而进入到休眠状态。
反过来,根系很好的肉肉,也有可能因为高气温而进入休眠的状态。休眠之后,肉肉会自动的舍弃掉一部分的根系,以确保自身的消耗降到最低的状态。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去判断肉肉到底是休眠了,还是根系不好,因为往往休眠状态的肉肉根系都不会特别好。
肉肉除了最重要的储水部分以外,其他部位都可以被逐步舍弃的。块根或者鳞茎类的肉肉,会舍弃地上部分的叶子,以及地下的根系。而玉露这类的肉肉根系最重要,所以往往会从叶片开始干瘪失水。而景天科的肉肉,很显然,叶片是最重要的,所以景天科的肉肉往往会选择舍弃根系。
在理想的状态下,肉肉们最重要的储水器官,在休眠的时候不应该是软的。这就好比黑熊在进入冬眠前需要把自己吃得胖胖的一样。然后它们会把消耗速度降低到极致。如果你看到某个肉肉在消耗,或者叶片在持续的变软,那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休眠状态,它们很可能正在准备生根或者准备抽芽,对于这类肉肉应该予以格外的关注。
另一种情况,休眠反应应该在环境恢复正常后自然结束,然后恢复生长。开春或者入秋后的1个月,如果有肉肉仍然处于毫无生长迹象的状态,就应该挖出来修根检查了。
有的花友反馈说,她掰下来用于叶插的叶片总是会无故的干掉,很少能够出芽出根的。即使把这些叶片放在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叶片也等不到出芽就枯萎了。
这其实与休眠这件事儿也有一定的关系。
植物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化工厂。她们的很多行为都是由体内的各种激素的浓度控制的。
激素的种类和浓度会决定某一片叶子或者某个芽的职能。如果一片叶子已经开始被肉肉选中并且开始消耗,那么一定是因为叶片体内的某些激素达到了某种水平导致的。
如果一片叶子注定会被肉肉消耗掉,那么把叶子摘下来叶插时,叶片也会继续消耗,直到变成一片干叶子为止。
相反,如果这片叶子在摘下来之前是饱满的,那么摘下来之后也会比较容易锁住水分,不易干枯。
所以,我们在掰叶子叶插的时候,最好优先去选择那些旺盛生长的肉肉的叶子。这类叶子最容易也最快发芽。其次,选择那些饱满的叶子,这类叶子虽然出芽速度会慢,但自己会懂得如何锁住水分,不至于快速干枯。
如果你只是因为叶片消耗掉很可惜就掰下来叶插,那么叶插成功率一定不会很高的,因为这类叶子已经注定是被消耗的命运。即使从肉肉身上掰下来,这个命运也改变不了了。
是的。前面我们说过,肉肉的休眠更接近于昏迷而不是睡觉。休眠期的肉肉确实更容易帮助肉肉度过寒冷、炎热或者干旱的季节,但是,由于需要降低消耗,她们的抗病害的能力也不同程度的减弱了。
事实上,在肉肉们的原生地,当肉肉休眠的时候,外界环境往往也恶劣到不适合各种真菌和昆虫生存的环境。所以对于原生地的肉肉来说,休眠期并不用担心菌害或者虫害。
但是,在咱们国家,特别是湿润多雨的江南地区,情况又不一样了。我们的气候特点是湿热,也就是高温天气会伴随着潮湿天气一起出现。这就为病虫害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肉肉越是处于活跃的生长状态,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就越强。休眠的肉肉是低消耗慢生长的状态,这种状态下,肉肉自我修复的能力不足,很容易就被真菌或者害虫侵略了。
所以,高温高湿的环境里容易引发各种病害,一方面是病菌和害虫都比较喜欢这类环境,另一方面是肉肉生长速度放缓,的抵抗力变弱了。
所以,夏季和冬季,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是绝对不能松懈的。
休眠确实有正常和不正常之分。
比如说,很多植物的种子是秋天成熟的。但是这些种子如果掉到土里就能立即发芽,那么小苗在过冬的时候一定会被冻死的。
所以很多植物的种子在成熟以后自动的就要经历一个休眠期。比如说种子们会计算寒冷天气的天数,需要经历足够多的寒冷天气的天数,再遇到适合发芽的温度湿度,种子才会发芽。有些种子或者块根必须经历一个寒冷的气温才能够发芽,这叫做春化现象。那么,这样的休眠就是正常的休眠,我们叫做生理性休眠。
但是,更多的休眠都是被外界环境所胁迫的,叫做胁迫性休眠。
比如说,一棵生长在北京的树,到秋天的时候,叶子可能会掉个精光。但是如果你把这棵树移栽到广州,那么这棵树可能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并不会落叶。
我们常常把植物分为常绿的和落叶的,其实这是与养护环境有直接关系的。很多落叶的植物,比如说茉莉花,移栽到温室后,就变成常绿的了。而一些南方的常绿植物,到了北方,冬天就会掉叶子。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这么说,对于大部分肉肉的大部分休眠行为而言,都属于胁迫性的休眠。
高温休眠、低温休眠以及缺水性休眠是我们最常见到的三种休眠方式。
我们完全能够避免的,是缺水性休眠,因为水对我们来说是不差钱儿的嘛。
肉肉进入休眠的速度快,但醒来会比较慢。
我常常会用蜗牛来比喻肉肉的休眠行为。蜗牛总是非常小心翼翼的探寻周围的环境,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躲回壳里去。
蜗牛看到害怕的东西时,缩回去的速度很快,但是伸出来的速度非常慢。肉肉也是一样。
我们必须要能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为肉肉提供符合要求的环境,肉肉才能够从休眠中苏醒过来。
比如说,叶片要经过很久才能够发芽;要在花盆里维持潮土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真正服盆;如果肉肉发生高温休眠,可能需要在卧室里放置一段时间以后才能观察到新的生长迹象。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给肉肉提供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休眠才能够被唤醒。最常见的,就是在气温合适的时候,不要吝惜浇水,水分是唤醒肉肉休眠的最重要的东西。
当然,还可以利用一些激素类的药物帮助打破休眠。生根粉就是典型的帮助打破细胞休眠的植物激素。细胞接触到生根粉后,内部的激素浓度就被改变,从而打破休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