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82):钱多未别捡大漏 多少商周乃上周

原创一夫之2020-02-11 11:09:25

本来记录玩趣经历的《古玉学步》、《古玉玩味》、《古玉识趣》,时间长了就有一些共同爱好的藏友参评,几乎每篇短文都有不少藏友帖图共赏,更多的则是希望参与辨识。

按说从起码的礼貌角度,都应该互动问答,方为不辜负同好藏友们的热情。但是,委实不敢一一作答,其原因有三:

一者,所谓假仿遍地一真难求,热浪滚滚的收藏大潮下,真心难遇一真。低仿、臆仿俯拾皆是(图1),这类的“古玉”实在与古无缘,不值一提,但却占据了收而藏之的极大比例。

图1

往往如果置评“仿品”时,反问“为什么是仿?”结果难以言对,说不清理还乱,勿如不评。

二者,大多收藏者是被“捡漏”的初衷带动下裹挟进收藏大军,准备不足甚至毫无准备,期望撞大运捡到大漏。而且收藏者也实实在在认为自己撞上了大运、捡到了大漏。头条号中有条“买古玩,你捡的最大的漏多大?”的《悟空问答》中,200多个晒宝几乎未见真品,甚至相去甚远(图2)。

图2

真心“钱多未别捡大漏,多少商周乃上周”啦。

如果评“仿”纯粹是碎人美梦,而且必然都跟着“哪里是仿了?”的置疑,结果无力解释,辨不清理还乱,勿如不评。

三者,为数不少的收藏者已经坚定地认定所藏为真古到代的宝贝,所以反复邀辨不过是想求得一次肯定和赞赏而已。如果评“仿”都会引来——置疑(究竟会不会看?)、责问(你什么目的?)甚至无端的咒骂,结果自寻不悦、自找其侮,勿如不评。

那么,对热情的跟帖就一概不予置评了吗?当然不是。置评原则是:遇真必赏、见仿不评。真的古玉,是华夏文化之承载,意蕴无穷。虽然难遇一真,但是遇真必赏,这就是《古玉识趣》中真品赏趣的一部分。绝大多数见仿的(其中包括因个人见识浅陋不能识别真仿的),就一律不予置评了。

学步毕竟学步,见识有限,即使置评无论见真见仿都不一定就正确,抛砖引玉而已,纯属玩趣、仅供参考。如果辨识有误,勿生烦恼,因为真毕竟真、仿依然仿,不因看法发生而改变其本来属性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