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事实吗?
1
“倩倩,你男朋友出轨了,你知道吗?”
“啊,不会吧,我们关系挺好的呀!”
“怎么不会,我这几天好几次都看到你男朋友和一个女生一起进进出出,昨天还送那个女生回家了。现在的渣男多得很,你咋还这么天真呢?”
假如你遇到上面的事情,有人和你这样说,你会怎么想?
50%以上的概率(大概率)会产生怀疑吧。
不过不是怀疑和你说的这个人,而是被说的一一你的另一半。
其实,这样的问题挺严重的。
很多曾经恩爱的两个人,就是在一次次的猜忌和不信任之间磨灭了所有的激情和耐心,最终分手、离婚,或者是各干各的,余生“互不打扰”。
是的,有人说是彼此双方都爱得不够深,也有人说没有必要忍受这些无来由的猜忌。
可能各自有各自的理念和认知,这点我们都无权评价。
但或许,我们在做分手、离婚这样的最终决定前,至少有必要知道真相。
而这些,不是通过怀疑、猜忌、脑袋一拍,胡编乱造出来的,而是需要实打实的证据,真正能说服的证据。
如果这样,即使最后真的如旁人所说,你再做决定不迟。
他,真的出轨了吗?
2
人们常常说要养成批判性思维,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以及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处理我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今天,借由上面这个问题,笔者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批判性思维,是指运用批判性问题来评估和论证我们所遇到的“事实”、“观点”、“结论”等容易导致自己做出决策的重要支撑证据。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猛然听到、看到的某个现象,能不能经得住我们将要提出的批判性问题来进行评估和论证。
就像数学中的证明题一样,要证明某一个结论成立,你可以用反证法,也可以从正面去论证它。
还是拿上面“倩倩男朋友是否出轨”这一现实情况来说。
“你的男朋友出轨了”这一论断是谁下的,显然是和倩倩相识的人。
这个人下这个论断的证据是什么呢?“好几天都看到她男朋友和一个女的在一起,还有送这个女的回家。”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证据吗?
在我们看来好像是没有了,但请留意后面还有这句话:“现在的渣男多得很,你咋还这么天真呢?”
这个人对男性下的定义,不管你是作为一个男性还是女性,你会认同吗?
是的,我想大家都不会认同。至少在我这个圈子里,这样的人还没有遇到过。
那这个人说的这句话叫什么?
诉诸大众和诉诸人身。
大众就是所有的渣男,那人身是谁呢?就是“这个男的已经有女朋友了,还和另外一个女生一起进进出出,(恬不知耻地,我加的)送人家回家。”
这就是对这位男性造成了人身攻击,这个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说服倩倩相信自己的判断,“你男朋友出轨”这一事实(?,我们暂时打个问号。)
所以,在这里这个人又犯了草率结论谬误。
什么是草率结论谬误呢?是指根据过少的观察和不充分的证据得出结论。
只要我们稍微扩大一下会出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得出以下这些可能:
学校在组织一场活动,倩倩男朋友和这个女孩儿是搭档,他们需要彼此的协作;
这个人看错了,把和相像的一个人看成了倩倩男朋友;
这个人本身就心怀恶意,有意拆开这对情侣;
......
能想到的可能性还有很多吧!(你可以自己再想一些可能性,顺便也拓宽一下自己的思路。)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了,不同的可能性,有着不同的结果和论断,那为什么只听到“出轨”这一个论断呢?
明摆着,说的这个人,要么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要么就是心怀不轨。
3
好了,上面说到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那我们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怎样运用批判性思维呢?
先来看个著名的逻辑三段论。
所有人都会死(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结论)
这个论断应该没毛病吧!那我们再用这个来试试上面的事例。
这个社会渣男多得很(大前提),
你男朋友和另外女生在一起(小前提),
你男朋友出轨了(潜台词,他也是渣男)(结论)。
首先来看这个大前提成立吗?
在我看来是不成立的,最直观的来说,是因为我的圈子里没有出现过这种人。
对了,这里有个“幸存者偏差”。从网络中我们能看见那些成功的人士,也能看见那些像出轨劈腿等大众感兴趣的案例。那更多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除了少数几个人,谁会关心你呢?
所以,从更准确的方向来说就是,网络上爆出来的那些“渣男”,只占据了众多人口中极少极少的一点。为什么网络不报道那些好的呢?
有个关键的问题是:谁看呢?
用行业内的话来说就是“卖点在哪里呢?”
没有卖点,谁会点进去看呢?那他们又怎么能有大量的广告收入呢?进而这些人又怎么能坚持到处拼凑垃圾文毒害社会心灵呢?是吧?
再来看小前提,好像也不成立吧。
两个人可以恋爱,可以结婚,但不能只过两个人的世界。否则就极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因为爱,不是占有。
这一点尤其是很多大学生,值得警惕。很早就过两人世界,没有了社交,没有了友谊。那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在大前提不成立,小前提也不成立的情况下,你竟然敢说结论成立,这又犯了逻辑学谬误。
那到底怎么运用批判性思维呢?这里我们在分析一件事之前,可以试着用下面这套方法引入批判性思维。
也就是用批判性问题引入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问题1:论断是什么?
批判性问题2:证据有多好?
·证据是什么?
·假设该证据为真,它为结论提供的支持有多少?
·这个证据可信吗?
批判性问题3:有没有其他相关信息?还缺什么信息?
·该事件的历史是什么?(发生的大背景)
·该论证满足举证责任还是依赖于情景的适当责任?
A该结论与我们已有的其他信息相一致吗?
B如果与之前的信息相冲突,该论证是否充分陈述了相反的论据或论证;是否强大到颠覆之前的信息?
·有没有遗漏相关信息?
批判性问题4:是否避免了相关谬误?
就如之前的那个人,就犯了草率结论谬误,以及情景偏差。用老人常说的那句就是“看到骡子就是马”。
错误或许可以原谅,但产生的后果是什么?想必你自己是知道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思辨能力以及容错能力。
想知道更多内容,可以去阅读马克·巴特斯比教授的《这是事实吗·用批判性思维评估统计数据和科学信息》,里面讲的都是生活中常用到的问题。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觉得不错,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大家一起共学共进。
你可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