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总结(三):2015-2019五年真题中的高频名词解释TOP30(附答案)!

下雪了降温了你们快要解放了,一定要注意保暖喔!关键时刻身体不要掉链子~
前两期的年度总结先给你暖暖小手

今天的年度总结依旧优秀(我自己给自己加鸡腿

),叶子学姐从2015-2019年历年新传考研真题中总结出了30个高频考查过的名词解释,具体考查频率见下图:

(▲ 2015-2019年高频考查的名词解释统计)

时间宝贵的你们请放心直接抓住这一份现成的【名词解释】复习及背诵重点!下面附上参考答案,明早就开背吧!

注:名词解释PDF版会在木铎考研各QQ群和微信公益群同步发布~

2015-2019高频名词解释TOP30参考答案
01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指各种媒介形态的边界逐渐消融,多功能复合型媒介逐渐占据优势的过程和趋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媒介融合是不同形态的媒介相互“叠加”和“融合”,产生新的媒介形态。广义指所有媒介要素的整合与互融,包括媒介形态、媒介功能、媒介技术、媒介组织、所有权等,是生产、发布、接收、消费等媒介产业各个层面的融合。媒介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壁垒森严的界限,拓展了单一媒介的功能,不同媒介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当前新闻业的实践来看,中央厨房可看作是媒介融合较为成功的尝试。(定义+影响+例子)
02
舆论
舆论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所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它也是一种社会思潮,具有支配人们行为道德的一定的权威性和无形的约束力。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包括公共性、公开性、急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5个特点。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它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所以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质量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定义+特点+定性影响)
03
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是一种理论假说,最早由麦库姆斯和肖1972年发表的一篇题为《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论文,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一理论着眼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考察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综合、宏观的社会效果。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决定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提出+含义+意义)
04
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07年的《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中,将社会化媒体定义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一般认为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会化媒体具有参与性、共享性、交流性、社区性、连通性等基本特征。社会化媒体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从基本形式看,社会化媒体主要有微博、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内容社区等。(提出+含义+特点+形式)
05
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涵盖新闻生产的一整套流程,这种报道方式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对数据的分析和过滤、将数据可视化、形成具体的新闻报道。一般认为数据新闻具有四个功能,即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它提供的全新叙事方式为传受双方带来了新的认识和表现事物的角度。目前在数据新闻的实践中也存在数据开放程度不足,与用户缺乏交互、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但随着数据抓取技术不断成熟、可视化和交互性呈现方式的愈加多元化,数据新闻的专业主义程度将不断提高。(定义+环节+功能+影响)
06
后真相
《牛津词典》曾将“post-truth(后真相)”选为2016年年度词汇,根据《牛津词典》的定义,“后真相”是一种“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状况”。具体来说,“后真相”是指传播主体不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完整的呈现,而是通过煽动情感、强化偏见、迎合情绪的方式传播符合受众主观认知但偏离事件原本真相的内容,客观事实和理性思辨被传播主体和接收主体抛之脑后。它的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被原有社会秩序规定的真相界定者和界定方式正在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质疑; 而公众与真相提供者之间原本较为稳定的关系变得飘乎不定。(提出+定义+特征)
07
算法新
算法新闻是21世纪新闻传播领域一场全新的范式革命,常见表述有:机器人新闻、自动化新闻、数据驱动新闻、计算新闻、算法新闻等。一般认为,算法新闻是运用智能算法工具自动生产新闻并实现商业化运营的过程、方法或系统,它包括信息采集、储存、写作、编辑、展示、数据分析及营销等业务的自动化实现。是一种在算法程序的引领下,新闻机器人在保障精准度和可靠性的同时,自动生产新闻的过程。在新闻传播领域,算法新闻正引领着一轮技术、范式和权利的革命。(定义+特点+影响)
08
把关人
把关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卢因于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最先提出这个概念,认为群体传播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学领域。这一模式说明,新闻报道是一个对事实加以取舍的过程。传媒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把关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定义+提出+发展过程)
09
第hanyi三人效果
“第三人效果”理论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是指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时存在着双重标准:倾向于“高估”媒介传播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第三人效果”是一种说服或宣传技巧,也是大众传播的现实影响的一种发生机制。(提出+含义+性质)
10
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成形于1942 年解放区新闻改革时期,其标志为《解放日报》的改版,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党性原则是指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件的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有:①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②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③组织上,必须无条件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一切决议,遵守党的纪律。(发展+性质+含义+表现)
11
社会责任论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一种媒介规范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40年代提出的,其代表性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其主要内容有: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旅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性质+提出+内容)
12
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起源于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发表的一篇题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是指处于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体、家庭、企业和地理区域之间,在信息通信技术( ICTs) 的使用机会和许多活动中的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的隔阂。后来的学者认为,数字鸿沟更多地体现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媒体接触和使用状况的四种差异,包括:A(access)——人们在互联网接触和使用方面的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条件上的差异;B(basic skills)——使用互联网处理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差异;C(Content)——互联网内容的特点、信息的服务对象等更适合于哪些群体受益;D(Desire)——上网的意愿、动机、目的和信息寻求模式的差异。数字鸿沟问题是传统的“知沟”和“信息沟”问题在新的媒介技术环境下的延伸。(提出+含义+发展)
13
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的概念是2006年哈佛大学教授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中的现象。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可能会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是信息茧房加剧的主要原因。新媒体时代,信息茧房的加剧使得个人和群体变得更加极化,疏远了与其他思想碰撞的机会,因此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建筑“公关论坛”增强信息聚合和共享等是目前缓解信息茧房加剧的主要途径。(提出+含义+影响+措施)
14
新闻框架
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的制约。在一定的新闻文本中,新闻框架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作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也称为框架效果。(含义+影响)
15
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是由美国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的一个观点。拟态环境就是信息环境,也有学者称之为“似而非环境”,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揭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含义+影响)
16
VR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在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计算机科学家、VPL 公司创始人杰伦·拉尼尔提出了VR概念,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其“复制世界”的核心特征可以归纳为“3I”,即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on)和想象(Imagination)。当下,VR技术正被广泛地运用在游戏、医学、影视、、古迹复原、教育教学等众多领域,同时对新闻生产领域带来了广泛的影响,VR新闻的出现深刻改变了新闻的报道呈现方式。(提出+含义+应用响)
17
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由拉扎斯菲尔德1944年在《人民的选择》提出,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机;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间、过滤环节,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提出+含义+意义)

18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性互动理论或符号互动主义,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的一个社会心理学理论,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它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性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考察一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三个基本问题如下:①认识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的;②意义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③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含义+问题)
19
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领域关于大众媒介的效果与使用的理论,用于研究媒介和受众的关系,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它是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在“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这一研究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起源+含义+意义)
20
媒介审判
魏永征教授认为,媒介审判指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其表现有:①侦查阶段,媒体主观介入;②审判阶段,媒体舆论引导出位;③审判结束,媒体主观解读案件。包括未审先判(它的语言往往是煽动式的,力图激起公众对当事人憎恨或同情一类情绪)、媒体暴力(是一种符号暴力,指媒体借助于语言、文字、图片对受害人的人格伤害所造成的社会压力)和媒体越位(媒体以审判者自居,轻易地给司法机关尚未处理的案件定性或给他人定下罪状,发生媒体社会角色错位现象)等三个特点。媒介审判会侵害司法独立性和公正性;违背媒体社会责任;不利于公民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破坏新闻界和司法界的和谐共处。(含义+表现+影响)
21
邸报
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等。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最早出现于宋代,由唐代进奏院状发展而来。中国新闻史上最早出现的中央封建官报。邸报没有固定名称,无报头,内容主要是换地的诏旨起居、臣僚的章奏、官吏的任免,基本上能做到定期连续发行,已完全从官方文书中分离出来,读者逐渐扩展到中央地方的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宋代设立“定本制度”,强化了对邸报的管理,有效控制舆论。明清沿用,直到清末退出历史舞台。(起源+含义+特点+发展)
22
冷媒介和热媒介
冷媒介和热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对分类标准,麦克卢汉并未进行明确的界定,一种解释是: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而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尽管这种分类并没有多少科学和使用价值,但它启示我们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含义+意义)
23
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的概念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文学领域正式提出,从广义上包括了传记,报告文学,游记等写作样式。狭义上专指美国六十年代兴起的非虚构小说,新新闻报道,历史小说等新的写作样式或体裁。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不同,不追求事件继续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非虚构写作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丰富的人文精神、个性化的细节描写和不可撼动的真实性等特点。郭庆光教授称非虚构写作“以历史、时代、社会和人性的深度发掘为己任”。(缘起+含义+特点)
24
编者按
编者按,又称“编者按语”,编者按语是报刊编者对新闻或文章加提示性说明和重要批注的工作。既可以针对文中的观点或材料表达编辑部的意见,又可以提示要点并借题发挥,是一种特殊的编辑任务。编者按通常200字左右,甚至更短,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编者按没有独立的标题,不署名,位置也比较自由。正文主要是指出文中引人深思的问题或明确表示编者自己的观点,以启迪读者。编者按的运用灵活多样。可以根据需要放在新闻或文章的前面、中间或结尾。加在最后的称“编后”。也有单独成章的,称“编者的话”。(含义+特点+形式)
25
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是指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事实、新闻作品的衡量与取舍,新闻选择实质上是对能构成新闻的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的过程有:①新闻采访,不断挑选事实的过程;②新闻写作,重新挑选事实的过程;③新闻编辑,再一次挑选、审视事实的过程。新闻选择的标准有:①新闻定义;②新闻价值(时新/重要/接近/显著/趣味★★);③宣传价值(含义/五性:一致/针对/普遍/典型/时宜性);④新闻法规(最后一道关口,目的是“祛毒”)。(含义+过程+标准)
26
新闻本源
新闻本源指新闻报道的的基础和客观依据。这一概念最早由陆定一于1943年发表的《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并对这一概念作了唯物主义的论述。该论述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是不依赖人们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被决定的,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进行能动的反映。(含义+提出+内容)
27
信息主权

信息主权是诺顿斯登和席勒在《国家主权和国际传播》中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信息主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②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③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提出+含义+内容)

28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又称自我传播、内向传播和内在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它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人内传播的特点包括:
  1. 人内传播的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

  2.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这种能动性表现在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含义+意义+特点。注意: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其实是第四个特点,但可以单独提出来放在前面当意义或者地位)

29
癸丑报灾
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由于袁世凯当局对全国多家报纸查禁和整顿,致使多家不利袁世凯言论的报纸停刊。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外界称之为癸丑报灾。
1912年袁世凯当局刺杀宋教仁后,新闻界的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镇压二次革命时,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被袁世凯剿灭,因此国民党系报纸被全部查封。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新闻出版遭受重大打击。有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一年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前新闻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年。(含义+发展历程)
30
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2004年由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The Long Tail》中最早提出的,认为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长尾理论的条件:在任何市场中,利基产品都远远多于热门产品;获得这些利基产品的成本正在显著下降;一系列工具和技术都能帮助消费者找到适合他们的特殊需求和兴趣的利基;一旦有了丰富的品种和过滤器,需求曲线就会扁平化,利基产品的流行度则会相对上升;利基产品聚合起来,将共同形成一个可与大热门市场相抗衡的大市场。需求曲线的分布将会像人口分布一样分散。(提出+含义+条件)
叶子学姐嘱咐:
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记忆,名词解释题最好一分都不要丢。一般而言,五分的名词解释题答200字左右即可,包括:名称+定义(核心概念)+什么人提出+年份+出自哪部著作+如何理解/基本命题+特点+优缺点+发展等等。重要程度依次递减。
一定要注意名词解释题不要说太多废话,浪费你宝贵的答题时间,也不要答成简答题,毕竟你答再多也只能得五分。
加油哇!!

编辑 | 叶子学姐

策划 | 元元学姐

主编 | 元元学姐

总编 | 墨墨学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