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棣御驾亲征蒙古鞑靼
朱棣被称为明成祖,但这个庙号既不是朱棣自己封的,也不是他儿子朱高炽给老爹上的“谥号”,而是朱棣的第五世孙,嘉靖朱厚熜。朱厚熜原本只是藩王,在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后才成为明朝皇帝,但嘉靖继位后必须祭祀明孝宗,不能追认自己的父亲,最后嘉靖还是正式追封了亲生父亲。嘉靖为了让亲生父亲进明朝宗庙正殿,就想将朱棣的牌位给移走,但怕朱棣怪罪,所以就把朱棣明太宗的谥号改为明成祖。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即太庙正殿只供奉七帝,除了开国之君(一般是太祖)外,余均“亲尽则祧(tiāo)”。“亲尽”就是超出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出了三昭三穆要被“祧”。“祧”即把牌位从正殿挪到偏殿(称为“祧庙”)中单独供奉。而开国太祖则“万世不祧”。
明朝一般是供奉九位皇帝。朱厚熜是朱厚照的堂弟,因朱厚照无后才继皇位,其父并未当过皇帝,因此不能入太庙。嘉靖追封其父兴献王朱祐杬(yuán)为明睿宗,想把老爹弄进太庙,可太庙九个名额已满,要祧一个出来。于是朱厚熜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改朱棣的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则改为“成祖”,这样可以使他与朱元璋并称祖,同为“万世不祧”之君,在太庙正中供奉。这样就可以把明仁宗朱高炽“祧”到偏殿,自己老爹就可以进太庙了。从此朱棣就有了两个庙号,一个是明太宗;另一个是明成祖,这也算是嘉靖对朱棣死后的一种贿赂,也是为了保护子孙后代不被牵连。
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派徐达率军攻入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妥懽帖睦尔逃往漠北继续元帝国的统治,历称“北元”。北元虽然退到塞外但实力未损,残余势力依然强大,与明王朝分庭抗礼,经常骚扰明的边境。为了彻底解除北方边患,朱元璋在十余年里陆续发动八次大规模北伐,使得北元行政根基被动摇。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来到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距离脱古思帖木儿汗帐不过百余里路程。脱古思帖木儿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不久,粮草 匮乏,不会深入北方再战,没有作迎敌的准备。而明军前锋奔袭他的大营之时,恰好风沙弥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朝兵马突然出现,脱古思帖木儿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往和林方向。脱古思帖木儿一行逃亡途中,在土剌河遇到也速迭儿,他和太子天保奴一起被也速迭儿杀死,阿里不哥子孙也速迭儿去除大元国号,自称蒙古大汗,北元彻底覆灭。
明长城就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主要配合朱元璋北伐所加固修缮,这一年朱元璋派徐达等来修筑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等处的城关后发动第一次北伐;洪武四年(1371年)又发动蔚、忻、崞三处民工和士兵协力修筑加固上述长城后发动第二次北伐。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太祖令徐达建古北口关城后发动第三次北伐,洪武十四年(1381年)修建老龙头长城、小河口长城后发动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建文朱允炆期间(1399—1402年)其所修缮的重点,是在今河北宣化以北迤西至山西大同以北的外边长城。到了朱棣永乐十年(1412年),在建文年间修竣的基础上,进一步改修石垣以加固的。永乐十一年及十三年,先后建成山西沿边的烽火台,和在关外各个隘口筑起要塞,以及在开平卫建筑的烟墩。
北京境内现存长城629公里,其中大多数城段是明代重建的。明代北京长城在北朝长城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改观:第一,明代北京长城将土石材料改为条石作基,砖墙内填土和碎石,墙身加高变宽,更加宏大壮伟。第二,增建关城(如居庸关)、关门、烽火台、屯兵堡、空心敌台等,使长城的视觉效果更为丰富。第三,明代制砖工业发展,砖墙开始普遍用于各类建筑和城墙,故而在修葺长城的过程中可以外砌整齐的墙砖,使明长城在外形上更为整饬;加之城门、城垛、梯台以及藻井、刻字、浮雕等装饰,增添了精巧细致的美感。
北元灭亡之后,蒙古草原便陷入了大动荡、大分裂之中。最有实力的是蒙古本部和瓦剌,蒙古本部又称鞑靼,主要游牧在漠南北;瓦剌则游牧在蒙古本部的西北部。瓦剌由马哈木、太平、秃孛罗等三人控制。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军事政治斗争。1407年,蒙古本部(又称鞑靼)的阿鲁台迎本雅失里为汗(本雅失里是阿里不哥的子孙)。北元势力互相混战,分裂为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名义上以本雅失里为大汗,三部当中则以鞑靼势力较大。鞑靼太师阿鲁台与本雅失里欲统一三部,携整个蒙古草原的力量与明廷抗衡,企图再度南下牧马,明廷北患渐重。
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朱棣派使臣出使鞑靼,带去永乐皇帝的“善意”,希望与鞑靼“相与和好,朕(朱棣)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岂不美哉!”而鞑靼方面确因野心炽烈,拒绝明廷的橄榄枝,诛杀了永乐皇帝的使臣,永乐皇帝骑虎难下,遂派淇国公丘福率兵十万,领“征虏大将军”印,出师北伐,欲“逆命者歼除之”。但是,丘福并没有能够完成永乐皇帝的心愿,北伐军在胪朐河全军覆没。万般无奈之下,朱棣只好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