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家重点监控?年销售额近40亿的神药,为何突然成为瘫痪之药

对于“神经节苷脂”,或许绝大多数人都并不熟悉,但对于本身患有甲状腺癌,这种病却是再熟悉不过。

南方都市报曾报道,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王占群,其妻子不久前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在医生的建议下妻子切除了甲状腺,手术非常成功。

但是在今年4月,妻子却突然瘫痪在床,最终被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

这种病的具体表现就是肌无力、运动感知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病人呼吸衰竭而死亡。

这位男士怎么也想不通,术后很成功的妻子为什么会突然瘫痪。

最后经过诊断,是因药物所致,而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神经节苷脂”

“神经节苷脂”销售额巨大

神经节苷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鞘糖脂,主要是从猪脑中提取制得而成的。它用于治疗慢性脑血管疾病,以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脑血管损伤等。

该药物价格根据国产和进口以及不同的生产厂家,价格差异比较大,每只平均百元,5只装的包装大约300-500元。

我国的“神经节苷脂”最初是来自巴西,但目前该产品在全球只有巴西、阿根廷和我国处于在售状态,而且我国的销售量高达全球销量的99%。

神经节苷脂虽然只是一种临床辅助药物,但是在我国每年的销售额基本上在医院药品销售额排行榜前三。

在Insight数据库可以查到,2018年神经节苷脂的销售额已将近40亿元。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含有神经节苷脂的药物“脑苷肌肽”,2018年的销售额也高达22亿元。

“神经节苷脂”已在多国黑名单中

很多年前,“神经节苷脂”就在多个国家停止销售,美国食药监局还一直把它当成试验性药品,从不在用在患者身上。

2016年,CFDA对神经节苷脂进行了管制,要求所有国内外生产神经节苷脂的厂家对其副作用进行增加说明,比如给全身和呼吸神经系统带来的损害,造成精神、肠胃及心血管损害等不良反应

2017年,由阿根廷TRB Pharma S.A.生产进口的神经节苷脂因为质量存在安全问题而被CFDA通报,并且暂时停止销售。

目前,在我国的《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中,神经节苷脂名列榜首。

该目录主要是为了加强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控制医药费不合理增长。位于第二名的就是含有神经节苷脂的“脑苷肌肽”。

同时,因为高单价,疗效不佳以及安全性无法保证,神经节苷脂还被多省市列入《辅助及重点监控用药目录》,且14次被监控。

神经节苷脂会带来哪些危害?

很多神经科临床医生表示,神经节苷酸并非必需用药,同时也有三甲医院的神经科医生表示临床上基本上也不用此药。

据中国司法裁判文书信息平台发表,实际上近年来已有超过十家医院因为在治疗过程中给患者使用了这种药。

而出现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被告中,原因是患者质疑“神经节苷脂”是导致自己患上“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元凶。

我们上述提到的有70多个因使用神经节苷酸而导致瘫痪的病友,他们使用到此药的原因却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做了肿瘤手术,有些是因为收到轻伤或外伤,这些疾病之间并无关联。

由此可见神经节苷酸在治病上并没有什么特别效果,而只能在某些方面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治疗效果不明显还不一定安全。

那为什么医生还会给患者使用此药?

利益链催生医药界乱象

医药界的利益链导致“高定价、高回扣”的现象产生发改委推行药品差价率管制政策以及药计委推行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导致医药界出现高定价、大回扣的现象产生。

比如,在药品差价率管制,顺价加价15%政策下,医院采购100元的药品,则可获利15元,采购10元的药品,只可获得1.5元。

药品的价格越高,医院的利润就越大

与此同时,被加价的100元的药品,也许能在私底下给医院的医生甚至院长带来更多的利益。

药企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如果不随着市场走“高定价,大回扣”的路线,也许就会被淘汰,这也就导致了恶性循环,最终受到侵害的还是患者。

由此看来,如果想要改变医药界的乱象,必须从根源做起,只有政策的改良才能还我们一个干净的医疗环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