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源:阁院寺、辽代建筑与壁画
出唐河峡谷进入京昆线,便离开山西来到了河北境内,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涞源县城里的阁院寺。
好不容易停下车,发现不开放,不过看门老人很热情,主动领我们进庙,当然是要收钱的,一个人10元。
阁院寺的文物价值首先在于寺内的文殊殿,为国内仅存的八大辽代建筑之一。这“八大辽构”我已参观过7座,这是最后一座。而在这八座辽代建筑中,文殊殿是规模较大、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并且是辽初“官式”建筑。
文殊殿建于辽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距今已有1030多年的历史。平面近于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前为宽大的月台,台上两株古松相对。斗拱结构严谨,用材讲究,历经千年依然咬合紧密。
文殊殿正面,是15块正方形窗棂和12块长方形窗棂,其中有两块是辽初建殿时的原物,一块位于文殊殿横匾正下方,另一块紧邻殿门西侧。
这是国内现存最古老、保存完好且仍在使用的木窗棂,堪称孤品。窗棂上饰纹十分独特,有镂空雕刻的人形、塔形、瓶形,古朴可爱。
文殊殿内,东西北三壁上皆是壁画,但我们看不到,三面墙壁都用黄泥覆盖,也因此得以保存至今。只在北壁墙角剥落了一小片,从泥坯脱落处可以一窥壁画之一角,沥粉贴金,色彩丰富,线条流畅,画技精湛。专家考证,不像是出于民间艺人之手,而是皇家画师的杰作。等到将来科技水平提高,能更好地保存古代壁画,就可以将三面墙壁壁画上覆盖的黄泥全部剥离,到那个时候就能欣赏到这处辽代壁画的辉煌。
殿内部的斗拱上也绘有彩色图案,可能是后代重描,但图案样式应该还是原样,与明清时期描龙画凤的图案大不一样。
文殊殿前有天王殿,也是寺院山门,殿后还有一座藏经楼,始建于明,道光年间重修,为重檐歇山顶两层楼阁。
文殊殿前立有辽代八棱汉白玉经幢一座,东南钟楼基址上存有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铸造的铁钟1口,都很珍贵。尤其这口辽代大铁钟,有“飞狐大钟”之称,是全国唯一的有明确铭文纪年的辽代大钟。
大铁钟有六耳,象征佛教中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能生之意。钟身铸有铭文1200多字,字迹仍清晰可辨,是辽末天祚帝为公主祈福而造。由此可以推断,阁院寺很可能是辽国皇家的直属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