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氏(胥受天创始人)认为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利用现代医学检测手段,查清导致不孕的病因,明确诊断后再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治疗,才会收效。
胥氏谓:“求嗣先调经,经调孕自成。”调经种子之法,胥氏归纳为以下六种方法。①补肾生精为种子之根本。肾藏精主生殖,肾虚证的病因系肾脏精血虚少,胞宫失养,致使不能摄精受孕。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背酸痛,小便频数,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象沉细而弱,治疗当以强肾补精之法,自拟归紫合剂。熟地黄12克、当归10克、淮山药20克、菟丝子10克、阿胶10克(烊化)、紫河车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10克、香附10克、甘草3克等胥氏指出此证在于肾虚,故治疗以补肾生精为本,使精充则肾强。②养血柔肝为种子之源泉。肝藏血,司疏泄。血虚证其病因多由于肝血不足,冲任失养,遂致胞宫虚弱,源头不足,何以能成胎孕。临床表现为面色苍黄,头晕目昡,心悸少寐,月经量少,舌质淡,脉象细弱,治疗当以养血滋肝之法,自拟乙癸种子汤。熟地黄12克、当归10克、山茱萸10克、阿胶12克(烊化)、枸杞子12克、白芍15克、丹皮10克、淮山药15克、丹参15克、甘草3克③温经散寒为种子之基础。寒凝病因多由于行经期间,当风受寒,风寒客于胞宫,以致胞宫寒冷,不能摄胎成孕。临床多见下腹寒冷,有时作痛,腰部觉冷,月经愆期,舌苔薄白,脉象沉紧,治疗当以温经散寒之法,自拟暖宫散寒汤。艾叶10克、制香附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肉桂3克、吴茱萸3克、枳壳10克、白芍30克、甘草3克④疏肝理气为种子之保证。气滞证其病因多由于肝郁气滞,使其疏泄失常,气血失调,冲任不能相资,因而难以摄精受孕。临床症状为少腹胀痛,有时气坠,胸痞胁痛,月经不调,舌苔淡黄,脉象弦涩,治疗当以疏肝调气之法,自拟加味逍遥汤。柴胡5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茯苓12克、薄荷3克、制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益母草10克疏肝调气,使下焦气化通畅,则月经得以自调,然后才能怀孕。⑤化痰祛湿为种子之关键。痰湿证其病因在于妇女形态肥胖,痰湿素重,阻塞胞宫,以致未能受精怀孕。临床表现为平时痰多,神倦嗜卧。带下绵绵,月经量少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治以化痰祛湿之法,自拟香附导痰汤。制半夏10克、制南星6克、苍术10克、制香附10克、陈皮6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⑥行气化瘀为种子之辅佐。瘀积证其病因在于瘀阻胞宫,下焦气化不得通畅致使难以摄精受孕。临床表现为下腹作痛拒按,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舌尖有瘀点,脉象沉迟,治疗方法为行气化瘀,自拟稜术调经汤。三棱10克、莪术10克、当归10克、赤芍9克、红花10克、益母草12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牛膝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3克临床上胥氏常根据患者症状调经分三期治疗,经前以理气为主,经期以活血为主,经后养血柔肝为主,并视其脏腑之盛衰,随其疾病症结之所在,综合调治之。女子经、孕、产、乳易使机体处于血常不足,气偏有余的状态。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今血不足而气有余,阴阳已失去平衡,再加以七情的干扰,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或郁而化火。故经前常见胸乳胀痛,或夹杂腰背胀痛,烦躁易怒,头晕头痛等。对临床不孕患者症见胸乳胀痛者,胥氏多选用加味逍遥汤。药物组成:柴胡5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白术10克、香附10克、茯苓10克、青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炙甘草3克本方为胥氏治疗经前乳胀之常用验方,选局方逍遥散去生姜、薄荷,再加开郁理气,活血通经药味组成。经期胞宫泻而不藏,经期以通为顺。若经期不通畅,甚至疼痛,则必有瘀血阻滞胞络,不通则痛也,故经期常以活血为主。对临床见有经期出血,流血不止,淋漓不净,伴小腹胀痛患者,胥氏多采用活血为主,自拟益母生化汤。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炮姜10克、益母草15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炙甘草5克本方是一种活血祛瘀的方剂,方中重用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川芎行气活血,为血中气药,气行则血行;桃红活血祛瘀;炮姜温经通络;失笑祛瘀生新;甘草补中,调和诸药;益母草更加强祛瘀之力。胥氏说妇女经期为病,无论有无他证,凡见小腹痛,必为有瘀,当先用益母生化汤祛瘀,然后再辨证论治,如同治内科病先表后里之法。本方可以预防崩漏发生,也可以治崩漏之腹痛不止者,诚以活血祛瘀之首选方剂。经后由于胞宫开泻,经血流失,阴血不足,则肝血亦不足,肝失所养,无以柔润条达,致肝气郁滞,而形成肝郁血虚之证。胥氏常用养血柔肝,调理冲任法,自拟益母四物汤。当归10克、川芎6克、熟地黄10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白术10克、茺蔚子10克、制香附12克、益母草15克
本方是调经种子之验方,方中以四物汤养血活血;白术健脾以益生化之源;丹参活血养血;香附疏肝理气开郁。肝脾得调,则经血充盈畅达,更助以益母草祛瘀生新;茺蔚子调经益精种子,则月事以时下,而孕育矣。
胥氏在系统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辨病与辨证相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诊断不孕病因,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不孕,收到较好效果。月经与卵巢排卵功能紧密相关,排卵功能障碍不孕是不孕症主要因素之一。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调,主要是月经周期变化为月经延期,先后不定,闭经等。胥氏认为月经周期是肾阴阳转化的一种生理表现。月经失调往往是由于肾阴阳失调或其他因素影响肾阴与肾阳的平衡,致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全。胥氏常用中医周期调经法调经促排卵获良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在肾藏精,主生殖和女子血海盈亏有期的理论指导下,根据月经周期中卵巢功能变化规律,即卵泡的发育、排卵、黄体形成、黄体萎缩各阶段的特点,相应采取补肾养精、补肾活血、调经活血的治疗原则,序贯用药,周而复始,以调理卵巢一子宫功能失常的一种程序性治疗方案。本法以中医学的整体观为主导,调整脏腑、气血、冲任、阴阳的动态平衡,恢复肾一冲任一胞宫的正常功能。胥氏运用本法治疗不孕症的基点是补肾与活血化瘀二法的辨证应用。补肾能促进卵泡的发育,而活血化瘀能促进成熟卵泡排出。根据卵巢周期变化的特点,采用补肾一活血化瘀一补肾一活血调经的方案,针对性选择促卵泡汤(补肾)—促排卵汤(活血化瘀)一促黄体汤(补肾)—活血调经汤(活血调经)以调整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之间的功能,从而激发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功能,促进排卵。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对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不是单纯的兴奋或抑制,而是有双向调整作用,中药人工周期具有多元化作用,可影响性腺轴的多个水平,对垂体、卵巢均有影响。
在月经的第5~13天,即卵泡期。方用归紫合剂(经验方)(当归、熟地、紫河车、阿胶、菟丝子、淮山药、红花、益母草、香附等)以滋肾阴,填精血,促进卵泡发育。
在月经的第14~20天,即排卵期。方用仙通合剂(当归、赤芍、仙茅、仙灵脾、肉苁蓉、香附、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路路通、留行子、益母草、茺蔚子)以补肾通阳,活血化瘀,促进排卵。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可明显增加卵巢、子宫静脉血中前列腺素含量,诱发发育成熟的卵泡排卵。
在月经的第21~28天,即黄体期。方用加味逍遥汤(当归、白芍、肉苁蓉、柴胡、杜仲、山药、菟丝子、香附、月月红、茯苓、青陈皮各10克)以疏肝补肾强脾,促黄体成熟。
在月经的第1~5天,即行经期。方用活血调经汤(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香附、丹参、灵脂、益母草、延胡索、甘草)以活血调经,因势利导。
临床上排卵功能障碍分中枢型、卵巢型、垂体型,病因繁多,但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无排卵,必须以补肾调周为大法,针对不同病因,随症进退。
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此类患者大多形体丰盛,兼夹痰湿,故治疗应偏于温肾化痰,常用煅紫石英、石菖蒲、姜半夏、陈胆南星、焦山楂、炙鸡内金、炙穿山甲等。对高催乳素血症,因其有泌乳的特点,乳房属胃,乳头属肝经,多兼肝郁之证,应偏于补肾疏肝,理气和胃,常加用柴胡、鹿角片、炒白芍、路路通、炒麦芽、蒲公英等。对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属于小卵泡黄素化者,常伴有带下量少或无,阴道干涩,腰膝酸软等症,多以精血虚寒为主,以补肾阳、填肾精为治则,常用巴戟天、淫羊藿、熟地黄、肉苁蓉、鹿角霜等。对卵泡滞留型或大卵泡型,此类患者,常因长期不孕而处于精神紧张和应激状态中,或因卵泡局部炎症粘连等导致卵泡不破裂,多偏重于气机阻滞,宜在补肾基础上,理气活血,常用制香附、郁金、益母草、丹参以利排卵。临床上输卵管炎性不孕多见于继发性不孕,临床常见小腹一侧或两侧隐痛,劳则复发,腰酸乏力,月经不调等,症状比较复杂。治疗时应分辨主次轻重,要注重温寒化湿,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加速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软化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使输卵管恢复功能。对输卵管炎性疾病造成的不孕病患者,胥氏常根据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结果,采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法治疗,方用棱术通管方(经验方)。三棱10克、莪术1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蒲公英15克、蚤休15克、丹参15克、甘草10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改善盆腔附件血行,促进炎症吸收消失,加快输卵管局部粘连组织松解,恢复其摄精受孕之功能。一般连续治疗三个月,治疗期间需用避孕套避孕三个月,以防异位妊娠发生。在妇女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之中,胞宫处于从属地位。对于子宫性不孕,胥氏强调必须注意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对于子宫发育不良引起的不孕,应以填精养血为大法,可健脾滋肾,鼓舞冲任,常用紫河车、熟地黄、鹿角胶、当归、黄芪等。此病疗程偏长,宜守法守方,缓而图之。对黄体功能不健引起的不育,多见脾肾两亏,宜在辨证基础上,加温补脾肾之品,如黄芪、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等。对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治疗方法多是辨病与辨证结合处理,用胥氏自拟化瘤合剂。当归10克、赤芍15克、香附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山慈菇10克、枳壳10克、茯苓10克、桂枝5克、丹参15克、甘草15克随着生殖免疫技术的发展,由血清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等阳性所致的免疫性不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借鉴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病理研究的理论观点,免疫不孕机理认为,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后,免疫不孕者体内抗体会发生免疫抑制反应,使精子凝集、粘附,抑制精子活力,从而导致不孕。胥氏认为凝则瘀,胞宫内残留瘀浊者,可使免疫功能亢进。因肾藏精,主生殖,胥氏认为免疫不孕症中医病机特点肾虚为本,血凝为标。治疗以补肾活血为大法,方用消抗合剂。黄芪2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香附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鹿角霜10克、菟丝子15克、益智仁15克、丹参15克、枸杞子15克、甘草2克
摘编自谢英彪《金陵医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