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持续发热,久治不愈,老中医用了一个经典方剂,解决难题
肿瘤患者发热是临床上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了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的发热,以及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比如手术、放疗、化疗等。
其原因有三点:第一、恶性肿瘤生长过快,组织相对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的。第二、治疗引起肿瘤细胞大量的破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导致集体发热。第三、恶性肿瘤细胞本身可产生内源性的致热源,如肿瘤内白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细胞内释放抗原物质,所以发展免疫反应。
中医认为癌性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其病因为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热、痰、湿、瘀、毒为标,治以补益气血阴阳,兼清热、化痰、利湿、化瘀、解毒。患者其他方法解决不好的情况下,可以用一下中药的方法。我曾有一位患者,75岁,女性,行胆囊癌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提示:中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1周开始出现午后发热,最高体温在37.7℃,经抗感染、退热等治疗效果欠佳,反反复复,患者承受了比较大的痛苦,寻求中医药治疗。
患者来诊时症见:神疲乏力,纳少,右胁隐痛,有时头晕、恶心,患者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和解少阳。少阳枢机很好理解,在《伤寒论》六经辨证里,少阳处于半表半里,半上半下的位置。就好比沙漏中间的小口,沙漏的漏口那里,有个轮子在转,搅动上下进行物质交换,然后这个轮子卡住了,就是少阳枢机不利。那怎么和解少阳呢?我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黄芩、半夏、生晒参、生姜、生甘草、大枣等为主方;加鳖甲滋阴潜阳而退虚热;以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二诊时患者发热有好转,仍有纳少、乏力,予守方加炙黄芪补中益气;加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健脾开胃,巩固疗效。三诊患者诸症减轻,右胁隐痛消失,纳可,神疲乏力减轻,头晕恶心改善,根据辨证继续巩固治疗即可。此案例中的患者发热、纳少、恶心欲吐、脉弦细,与小柴胡汤证较为吻合,所以用小柴胡汤为主方和解枢机,再根据患者症状变化,随证用药,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中医药在治疗癌性发热的优势在于作用持久,停药后体温回升率低,能减少胃黏膜炎症甚至消化道出血症状的发生,也能避免服用西药出汗多导致体质虚弱的情况,且对缓解病情及控制肿瘤能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