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苏州民族管弦乐团(SZCO)建团三周年大型音乐会有感 | FantasticClassics

11月24日(上周二)晚,苏州民族管弦乐团(SUCO)建团三周年大型音乐会《天方夜谭》,在位于苏州市虎丘区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厅隆重上演。
这是笔者的首度应邀访苏,亦是第一次有机会造访这支早已关注多时的民族管弦乐团。带给笔者深刻印象的首先是这支乐团的驻地——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厅,以及配套的乐团办公区域。那彰显出的都是一派苏州园林的雍容华贵,以及江南气质的风姿绰约。还是那句话:如此这般的硬件配置和艺术生产条件,会让其他所有民族管弦乐团和90%以上的西洋管弦乐团,都顿觉好生羡慕👇🏻

当晚的这场建团三周年大型音乐会《天方夜谭》,由该团首席指挥彭家鹏(PKP)倾情执棒,并特邀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Siqing Lü)倾力加盟。

音乐会以妇孺皆知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开篇,纵观整曲,当中的可圈可点之处还是甚多。在作品的演绎过程里,开场台上小提琴独奏与笙的对话十分精彩,吕思清所发出的琴声很稳,一动一静之下胜似闲庭信步。在台上乐队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两个低音声部的助力下,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协奏与吕思清的小提琴独奏,在整体的音量对比上还显得比较均衡,至少台上乐队的齐奏(合奏)并没有太抢戏。
必须要说的是,作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乐队版,本身就不至于太违和,而且恰恰相反,作品竹笛、笙和唢呐等多个声部的乐队协奏部分,相较原始的西洋管弦乐队版的乐队效果,呈现出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吕思清对于《梁祝》的音乐实在是太熟了,或许这么多年里,他早已在海内外公演过成百上千次这部作品了。当晚,他的现场小提琴独奏从容自在、无拘无束,与此同时,其老道的舞台表现(台风),可谓怡然自得、镇定自若。
针对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当晚在乐队编制上的问题,笔者其实在心里是存有两点疑问的:其一,为什么使用了“竖琴”,而不是传统的“箜篌”;其二,为什么台上“民族打击乐器”这么少,依旧还是以西洋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木琴、钢片琴、小军鼓、排钟、大小镲等)为主。后来第二天(11月25日)晚上在上海站的巡演间隙,彭指告诉笔者,使用竖琴是因为箜篌的声音太小了,“民打”(民族打击乐器)为主与否是考虑到作品演绎的需要,如果换做是演出像《龙舞》这样的作品,那就会有很多“民打”在台上。
而这场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建团三周年大型音乐会,最令人期待的无疑还是当晚演出下半场的大部头作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Scheherazade)。把西洋管弦乐作品移植并改编到民族管弦乐(中国管弦乐)上,这种想法及大力实践源于我国著名老一辈民乐指挥大师彭修文。彭修文曾留下过诸多经典西洋管弦乐作品的民族管弦乐队版改编:穆索尔斯基/拉威尔《图画展览会》(Pictures at a Exhibition)、斯特拉文斯基《火鸟》(The Firebird)等等,不一而足。
在当晚《天方夜谭》的现场演绎当中,作品第一乐章乐队首席(高胡)的solo段落拉得相当精湛;第二乐章台上乐队琵琶、大中阮等声部的拨弦,亦是别致出彩、效果奇佳。
作为民族管弦乐团,整个笙(高中低音笙)和唢呐(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等)声部,笔者深感是在整体作品演奏当中的绝对亮点所在,他们共同作为西洋管弦乐队木管及铜管声部的音色替代。
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西洋管弦乐队的弦乐低音声部,即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似乎就一直很难找到合适的民族乐器作为充分替代,哪怕就是诸如HKCO改良的所谓“革胡”,也完全不足以替代乐队大提琴。或许,如何完美调和作为“个性乐器”的多样式民族乐器,然后相互融合到台上一整支民族管弦乐队的喧嚣合奏(齐奏)当中,继而达到类似西方音乐的“和声”状态,可能才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困扰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团,以及中国管弦乐(民族管弦乐)发展的终极难题。
听说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明年还安排了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Rite of Spring)的作品改编公演,恐怕这将激起我针对中国管弦乐(民族管弦乐),以及彭家鹏&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又一次期待!

1

1

微博/豆瓣/今日头条:@酌乐古典
FantasticClassic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