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长期获益如何?

核苷(酸)类似物(NAs)的出现显著改变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自然史,阻止疾病发展进程甚至降低肝癌发生。那么对于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这一类重症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带来什么样的获益?

日本Gifu Kyoritsu大学Kumada T等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尽管NA治疗并没有降低肝癌累积发病率和非肝脏相关死亡率,但是NA带来的病毒抑制降低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

该项研究招募了1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中78例接受了NA治疗(NA组),另82例未接受NA治疗(非NA组),旨在比较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接受与不接受NA治疗的情况下,其在肝癌发生,以及全因、肝脏相关和非肝相关死亡率方面的差异。

研究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逆概率加权(IPW)调整NA组和非NA组的基线特征;使用竞争风险IPW累积发病率函数估算器分析肝脏相关和非肝脏相关死亡率;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Fine & Grey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癌发生及全因、肝脏相关和非肝脏相关死亡率的相关因素。

结果表明,HBV DNA≥20 000 IU/mL[调整后风险比(aHR)为8.440]和血脂异常(aHR为0.178)与肝癌发生独立相关。NA组对比非NA组,IPW调整后的肝癌累积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HBV DNA≥20 000 IU/mL(aHR为4.360)和非NA组(aHR为4.802)均与全因死亡率相关。NA组对比非NA组,IPW调整后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在5年时分别为26.6%和47.8%,在10年时分别为35.7%和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

糖尿病(aHR为4.925)、FIB-4评分>3.6(aHR为4.151)、非NA组(aHR为9.180)、存在血脂异常(aHR为0.182)和男性(aHR为3.045)与肝脏相关死亡独立相关。NA组对比非NA组,IPW调整后的累积肝脏相关死亡率在5年时分别为6.3%和26.6%,在10年时分别为15.3%和29.8%,同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详见图1。

HBV DNA≥20 000 IU/mL(aHR为3.216)和高龄(aHR为2.692)与非肝脏相关死亡独立相关。NA组对比非NA组,IPW调整后的非肝脏相关累积死亡率在5年时分别为20.3%和21.2%,在10年时分别为20.3%和23.0%,表明无显著性差异(P= 0.3423)。

图1.NA组对比非NA组的肝脏相关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

(引自发表文章)

研究者表示,虽然NA治疗未降低肝癌累积发生率和非肝脏相关死亡率,但病毒抑制降低了肝脏相关的死亡率。所以,还是应尽早给予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以防止慢性肝脏损伤。

文献来源:Kumada T, Toyoda H, Yasuda S, et al. Long‐term prognosis with or without nucleot(s)ide analogue therapy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J Viral Hepat. 2020 Dec 11.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