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知识】你不知道的事:放射学的秘密(1)
《Radiology Secrets Plus》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E. Pretorius和Jeffrey Solomon博士主编的以问答形式深入浅出的介绍相关放射性与影像诊断学内容的图书。该书总结了影像诊断学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100个知识要点,本公众号将持续推送翻译介绍。本次推送主要介绍各种影像诊断方式的成像特征与注意要点,敬请期待!
1. 增加射线发射管的电压(单位:kV)、降低仪器诊断对比度以及提高曝光量,可以使X光胶片变暗。附注:通过提高管电流(单位:mA·s)可以达到提高曝光量的效果。(传统X射线透视胶片表面镀有银盐感光材料,当有射线照射在胶片上时,感光层会析出很细的银粉,呈黑色。照射光越多,析出银越多,胶片会变得越暗。现代胶片材料有所更新优化,但成像原理同银胶片类似。)
2. 在进行透视检查之前,必须先进行荧光镜实验。它能够让放射科医生明确透视照片上的 “白影”是骨骼还是金属物体。(后者不会出现在造影前素片上)
3. 机体内致密的结构(如一些含钙组织结构)可以有效阻挡削弱入射体内的X射线。因此X射线无法透过组织达到后方的投射胶片上并使其变黑,这类组织在放射线照片上就呈现出了白色投影。相反的,如果组织结构不致密(比如含有气体),就能够让X射线投射在胶片上并使之变黑。这类组织在胶片上就会形成黑色投影。
4. 超声诊断中有很多回声面发出回声被接收器接收,我们就称之为“强回声”或“高回声”,并在超声图像上显示为亮区。如果回声界面少且没有接收到多少回声,我们便称之为“低回声”,图像上则呈现为暗区。
5. 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中,电子致密度高的结构,如金属和骨骼,它们呈现出的是影像亮区,而像空气和脂肪这种电子致密度低的结构,呈现出的是影像暗区。同传统的X射线照片类比,CT同样是依靠X射线进行成像,传统照片的白影和黑影则对应着CT的亮区和暗区。
6.核磁共振诊断中,T1加权像是具有短纵向弛豫时间(短TR)(≤1000ms)和短横向弛豫时间(短TE)(≤20ms)的共振图像;T2加权像是具有长纵向弛豫时间(长TR)(≥2000ms)和长横向弛豫时间(长TE)(≥40ms)的共振图像。(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很复杂,我们可以把氢原子核的弛豫比作弹簧受压后的恢复过程。当自旋氢核外周磁场发生变化时,就好像用手向某个方向压住了弹簧,弹簧会有恢复成原有状态的趋势,自旋核亦是如此。如果我们从矢量分解的角度看,氢核的恢复过程可以分解成纵向和横向的变化过程,TR是指纵向变化时间即纵向弛豫时间,TE则是横向,与弹簧不同的是,原子核的纵横向变化不是同步的。不同的弛豫方式,反映了不同化学状态下氢核的性质,也就是不同的组织的表现,如脂肪和水的氢弛豫时间就是不同的。)
7.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简单流体——水的信号来区别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在T2加权像中,水的信号一般要远强于其他所有结构的信号;在T1加权像中,液体则一般呈现出低信号。由此可见,观察水信号的最佳区域莫属膀胱和脑脊液(CSF)了。
8. 核医学所展现的是机体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并不是以反映其解剖形态为主。(软组织损伤不要再让医生拍CT了哦)
9.在核医学研究中,放射学研究员主要监控带有一个或一对放射性原子(同位素)的分子在特定的器官或多个器官的分布状态,其分布特点反映了特定器官的生理功能状态。
10. PACS意为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这种系统用于对数字放射诊断图像进行存储、网上传输,以及图像的研究学习等。(PACS-CT与传统的CT区别在于,PACS系统不仅对数字图像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令伪影噪声大大减少,最主要的是,该系统建立的对比度自由调节模式以及网上共享模式,不仅便于影像科医生进行诊断,也为影像学的教学等等方面提供了便捷。)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后台咨询,科研创新服务平台一定会竭尽全力给你满意的答复。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END·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微信号(lzufreescience)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