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视野》ll散文天地·残墨、张瑞清作品ll总第503期

点击下方链接详细了解征稿讯息

大型文学期刊(双月刊)《作家新视野》面向全国以及海内外作家隆重征稿

本期制作:孟新龙

大型文学双月刊《作家新视野》同时拥有国际、国内正规双刊号、邮发代号、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刊物级别:省级期刊

国际刊号:ISSN:2079—3111

国内刊号:CN:32—0034

邮发代号:27—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20000414007

本期作者:残墨、张瑞清。(排名不分先后)

1、盛在饭筐里的念想
文/残墨(黑龙江)

儿时的记忆总是那么清新与浪漫,充满迷人的色彩。我的家乡坐落在松嫩平原腹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全村八个生产小队,共有五百多名社员,全部群居在一个自然屯,是远近闻名的大屯子。它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高宝柱”。由于地处丘陵,荒山荒坡较多。解放后,全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栽柳种树蓄水养鱼。因此,高宝柱以屯子为中心,方园三里之地林茂草丰,溪水潺潺。可谓林成片树联网,渔塘沟壑碧波漾。每临夏季,烟锁薄雾、露凝柳翠。村前村后郁郁葱葱,整个村庄笼罩在云蒸雾霭之中。

听老辈人讲,高宝柱可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旧社会闹胡子时,周围大小村庄经常遭到胡子的侵扰。唯独高宝柱屯,大小胡子绕道走。据说,屯子四周紫气升腾,霞光萦绕,牛鬼蛇神都避而远之。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古往今来,高宝柱是风调雨顺、旱涝保收。俗话说:“丑妻近地家中宝。”高宝柱则因林多地广,人口稠密,而凸显出地域特点,农田离家较远。虽小有遗憾,却真正体现了高宝柱这块神奇的土地确实与众不同。最远地块,离家足有十里之遥。广阔田野阡陌纵横,羊肠小道穿林跨界。

“大帮哄 ”那会儿,每个生产小队拥有土地面积大约一千多亩,一线劳力不足百人。那时,庄稼人种地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为了节省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一年四季走羊肠小道。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大家也就习惯成自然了。而忙铲忙割的夏秋季节,生产队地多人少,尽管走小道抄近路,可还是经常违误农时。为了抢农时多出活,生产队决定,夏锄生产期间中午送饭。全体社员在田间吃饭、在地头午休,真正过起了“风餐露宿”的田园生活。

夏锄期间送午饭,是高宝柱独有的专利,为全村农业生产,构建了一道亮丽风景,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趣事。

夏日的太阳,准时把炎热洒进饱经沧桑的大地。十点刚过,保管员“于三斗”就开始喊街了:“送——饭——喽!送——饭——喽!笨鸟先飞头里走,懒驴拉车撵日头!”听见喊声,家家户户的婆娘们,赶紧把饭菜打包,装进柳筐或竹篓,准备送到生产队于三斗套好的驴车上。那年月粮食紧缺,像馒头、黏豆包等抗饿又解馋的面食,平日舍不得吃,只有到忙铲忙割时,给干重活的父亲,或哥哥姐姐们吃。而母亲领着孩子们,仍然吃小米饭大葱蘸大酱。

跑腿送饭,都是我们这些半大孩子的事儿。母亲们家务繁忙分不开身,自然也就把送饭的任务交给了孩子。我们一溜小跑,准时把饭筐送到生产队。于三斗在驴车上放个大簸箕。孩子们七嘴八舌,互相询问或猜测各家的饭菜,以此炫耀自家的生活水平。其实“大帮哄”年代,庄户人的生活,基本都在一个水平线上,这些穷孩子们,只是挑战一下虚荣心而已。大家把标上记号的饭筐,按顺序摆放在簸箕里。于三斗操起驴鞭,向空中一甩,抖了一个漂亮鞭花,“啪”的一声脆响,小毛驴拉起饭车“颠儿、颠儿”地上路了。

伙伴们午觉都睡不踏实,他们在期盼,在等待。期盼一个希望,希望饭车快点回来;等待饭车回来后,好尽情享受饭筐里剩回来的白面大馒头和香甜可口的黏豆包,天真地想象着咀嚼幸福时的快感!下午两点多钟,守在烈日下的娃娃们,终于看见了翘首企盼的毛驴车,身披似火的骄阳,载着簸箕里那一筐筐念想,影影绰绰地行进在南窑坝的田梗上。其实,在苦日子里摸爬滚打的穷孩子,除了填饱肚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点特殊饭菜。这或许就是贫困时期,那些苦命少年所追求的幸福!

毛驴儿刚停下,伙伴们急不可待地爬上车,寻找着自家的饭筐。饭筐里吃剩的馒头、豆包,刻着父亲的牵挂与嘱托。此时,唧唧喳喳的吵闹声,和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儿,孩子们肆无忌惮地张扬着快乐。幸福在哪里?长江告诉我,在艰苦的劳动里;黄河告诉我,在辛勤的耕耘中;一张张红润的笑脸告诉我,幸福在孩子们稚嫩的期盼里!他们忘情地分享着甜蜜,亦或品尝一枚久远的念想,这枚念想饱含着辛酸、苦辣和美好的未来!

2、我的藏蓝色西服
文/残墨(黑龙江)

做为西方服装文化的典范,流行到中国农村,时光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年,东方雄狮刚刚睡醒,贫穷落后的中国走出国门,开始与世界交锋。

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在腐朽没落的泥潭中,坚强地跋出双脚迈向光明,又被十年“浩劫”的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痛定思痛的中国人民,在八十年代末期,追根溯源、解放思想,经过漫长冬夜,终于迎来浩劫后的曙光。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贫穷落后的广大农村,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滋润,逐渐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庄稼人的服装理念,在历史车轮的行进中,不断地更新换代。从前的大棉袄二棉裤已彻底失去踪影,“中山装”“蓝制服”也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种新的服装文化,正悄悄地揭开其神秘面纱,神采奕奕地走进中国,走进中国农村老百姓的生活。

八十年代后期,农村经济逐渐好转。村里的年青人,开始从着装上改写时尚,彰显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民从贫穷到富裕的伟大成就。小伙子穿上西服,有意无意地站在姑娘面前展露芳华;而窈窕淑女,则掩藏起陈腐的羞赧,大胆舞动色彩缤纷的花裙子,在年轻的后生面前,张扬着初开的情窦与浪漫!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九九〇年新春伊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庄户人干涸已久的心田。中共中央研究制定的“丰收计划”,为农民科学种田、调整种植业结构注入新的活力。举国上下为配合丰收计划顺利实施,从而取得实质性成效,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推进。

带着新春的祝福,做为农民代表,我被特约到黑龙江省电视台,参加省电视台举办的、“丰收计划”专题节目的采访和录制,旨在突出体现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的科学发展观和精神面貌,有了质的飞跃。为使此次采访取得良好的直观效应,县领导为我专门订做了一套西服。这套藏蓝色西服,是我有生以来最体面的衣服,做梦都未曾想过的奢华。穿上西服的当天晚上,我彻底失眠了。小时候只有过年时,才能做套“兰花旗”外衣,而一套衣服要穿四季。那时没啥讲究,甭管新旧能穿暖不漏,就已经烧高香了!母亲为了能让子女们体面地出入在乡邻面前,身上的衣服尽管补丁摞补丁,也决不能有一处露肉的地方。否则,会被乡亲们耻笑的。

初春的早晨阳光明媚。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的植物样展大厅,省电视台的记者们,紧张而有序地进行节目录制前的准备工作。被采访对象有省市领导、农业专家和普通农民。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此时,我穿着藏蓝色西服,虽然没扎领带,但要比平常至少精神百倍。为使采访顺利过关,我坐在角落里,心里反复熟记采访时的讲话内容。

突然有人在喊:“哪位是农民代表?请农民代表做好准备。”“哦,我在这里。”说话间我已站在记者面前。记者疑惑地盯着我:“同志,你是农民代表?”我爽快地应了一声:“是我!”他又仔细打量一番后,将信将疑地说:“有穿西服的农民吗?前几年我去农村采访,看见农民的穿戴都是‘狗皮帽子大棉袄,牛皮靰鞡絮干草’,这才是最普遍的农民形象。”然后他转过身,对录像的同事说:“如果被采访的农民西装革履,此节目是否有失真之嫌?”闻听此言,内心深处五味杂陈。记者的质疑,深深地刺痛了我的自尊心。我自豪地对他说:“记者同志,请您不要用老眼光看新事物。如今,党的富民政策,就像春天的一束暖阳,融化了冰冻已久的民心。实施‘丰收计划’树立科学发展观,成为老百姓最时髦的话题。‘赌场’变成‘农民夜校’,‘麻将馆’变成‘文化室’,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顺利实施,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精神面貌今非昔比。大棉袄二棉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西装革履正在引领时尚。科学种田、产业调整,营造文明富裕新家园,努力完善‘文明村’建设,树立良好的农民形象,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将以崭新的风貌,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

此刻,采访现场掌声、赞扬声此起彼伏。一番慷慨陈词,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彻底释放出来!其实,这也是本次采访的主要内容。由于太过激动,还没正式接受采访,就跟竹筒倒豆似的,把要说的话一股脑地倒了出来。录像师无意中,把刚才的场面录了下来。他高兴地说:“不用再录了,小伙子刚才这番话,和这动人的场景,正是要录制的内容。他语言表达准确、口齿伶俐,太棒了!”他说完举起拇指,给我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藏蓝色西服,陪伴我走过春夏和秋冬,帮我过滤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服装的演变历经岁月苍桑,从“粗砬大布”到“的卡纤维”;从“西装革履”到“夹克T恤”,从“着装整洁”到“破衣烂衫”。服装文化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大阅兵。好端端的衣服,非要撕扯得千疮百孔,美其名曰“乞丐服”。三十年前衣不遮体羞于见人,三十年后鹑衣百结时尚体面。虽然看不惯许多年轻人的穿着打扮,但不得不承认,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彻底改写了一穷二白的苦难历程。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光鲜靓丽,衣柜里羊绒彩貂雍容华贵。

三十多年的风雨人生,衣服换了一茬又一茬,可那套藏蓝色西服,始终积压在记忆的箱底,封存着遥远的思念。每临春暖花开时,我都会穿上属于自己的荣耀,沐浴着明媚阳光,接受岁月的洗礼。色彩斑斓的人生之旅,在藏蓝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作者简介】刘百库,笔名:残墨,1963年出生。祖籍黑龙江省明水县,现居住四川省成都市。爱好文学创作及书法。近年来,有《雾凇》《冬日踏雪》《杏黄满街香》《爱美人更爱江山》《玫瑰色窗花》等诗歌、散文,发表于报刊和网络平台。热爱生活,积极乐观。慢嚼红尘琐事,细品岁月静好!

苗族风情谷游记
文/张瑞清(陕西)

民歌、苗乡、天坑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让苗族风情谷风情万种、独领风骚、大放异彩,更让镇巴日新月异!

近水楼台先得月,此言并不是没有道理。正因近在咫尺,于是我常常去苗族风情谷观花赏景、看天观木、品味生活。

陕西镇巴县苗族风情谷景色宜人,覆盖面积278公顷,以“苗文化”作为景区建设的核心文化内涵,将民歌文化、宗教文化、巴楚文化、逸闻传说等有机地融入到“苗”字当中,建成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为一体的、重现苗家风情的、中国最北的、唯一的苗文化主体旅游目的地——镇巴苗族风情谷。

漫游其中,枫谷桥、黑虎楼、苗乡广场、苗乡大道、蚩尤广场纷纷映入眼帘,各具特色,魅力无限。

跻身苗乡广场,硬质铺地,喷泉、图腾柱、下沉式水景空间、浮雕、长廊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广场九根图腾柱,象征“九黎”,寓意苗族的广大分支;九幅大型浮雕展现了苗族先民开拓进取的艰辛历程。每逢早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是人们休闲纳凉的理想去处。

从苗乡大道自下而上,共999步台阶,如果你想一口气攀爬上去,那真还是一件不易之事。

蚩尤广场是苗族风情谷重要组成部分,为圆形阶梯状建筑。游人至此,既可健身、观光,又可以举行祭祀活动。蚩尤广场共三层,广场主要由中心高9米的苗族牛角图腾雕塑立柱、祭坛台阶、栏杆、石材铺装、须弥座浮雕、铸铜雕塑元素构成。这些元素紧扣苗族文化、镇巴苗族居民自古至今的生活习性精心打造,成为黑虎梁森林公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行走其中,心旷神怡,独具魅力,回味无穷!

游罢苗族风情谷,感慨颇多,倘若不去镇巴,我不知道镇巴有苗民;如果不游苗族风情谷,我真不清楚镇巴苗民的生活习俗;假如不到镇巴青水镇,我也真不了解青水镇是西北最大的苗民居住区,更不了解青水是中国最北的苗乡。现今,镇巴全县共有苗民378户,1469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令人羡慕!

【作者简介】张瑞清,陕西汉中市汉台区人,相继在陕西《汉中日报》社、镇巴县文化和旅游局、汉中电视台工作,公开出版《爱的序曲》等4部文学专著;有500余篇文学作品相继在《陕西日报》《华夏散文》《作家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38件文学作品在中省市获奖;曾在2005年8月,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9家单位联合授予“全国百佳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

品牌战略联盟单位

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

联盟网站

中国唯美诗歌网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

www.ap0001.com

滑动图标给你惊喜

《作家新视野》大型文学双月刊

………………………………………

一、文学体裁栏目

长、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赏析评论、中小学生优秀作品。

二、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

1027659893@qq.com

注: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并在标题前注明。)

……………………………………

编委成员:

     问:桑恒昌 祁人 大卫

唐成茂 毕福堂 夏敏
灵岩放歌 霍莹
韩舸友 张火炎 曾春根

……………………………………

总     编:吴光德

主     编:山雨歇

执行主编:石  江

常务主编:梦之雪

版务主编:孟新龙

诗歌主编:水   草  殇   煜

散文主编:不忘初心

小说主编:青   青

首席评论:顾正龙  捍  士

………………………………………

主管单位:江苏广播电视报社

编辑出版:江苏广播电视报社《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

江苏广播电视报社《作家新视野》编辑部全国分部(陆续添加中……)

山西分部:

默尘(主编)

荆桃花(副主编)

陕西分部:

韩锋(主编)

圈圈是句号(副主编)

黑龙江分部:

葛宴君(主编)

张林(副主编)

东方妮子(副主编)

辽宁分部:

孙宏文(主编)

郝殿华(副主编)

河南分部:

阳春白雪(主编)

上海分部:

艾院(主编)

广东分部:

潞清(陈建国·主编)

湖北分部:

官平(主编)

向呈武(副主编)

广西分部:

芊语初晴(主编)

江西分部:

凌凤凰(主编)

江苏分部:

左新国(主编)

甘肃分部:

虹雨(主编)

段尚林(副主编)

山东分部:

郭化刚(主编)

镜湖莲心(副主编)

袁晖(副主编)

天津分部:

心开(主编)

贵州分部:

管庆江(主编)

杨英俊(副主编)

内蒙古分部:

王朝环(主编)

新疆分部:

阿疆(主编)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503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

《作家新视野》关联公众号:

目前已有32000人在线关注《作家新视野》

戳阅读原文,了解网站资讯
(0)

相关推荐

  • 【导案赏析】(23)

    中华诗词导刊编辑部成员 总策划 夏  皓 顾东升 田幸云 赵立吉 栾心联 导师(笔划序) 邓世广 宋彩霞 武立胜 总编:张正清 周牧游 ... 编审:段文华 萧宇亮  词 主 编:吴延平  副 主 编 ...

  • 湘西:矮寨集市随拍

    以路为市的集市自然形成了当地苗族农民交易区和小商贩交易区两个部分,交易的货物完全不同,农民交易的是当地的农副产品,商贩交易的是工业百货.赶集的人各取所需,游客欣赏的是苗族农民的交易活动.

  • 【唯美微型诗社】NO.023飞墨作品选(二)

    作者简介 吴才进,男,浙江省浦江县人,笔名:飞墨.书蠹飞墨.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浦江县作家协会理事.任<唯美诗歌学会>执行会长,副主编等.出版诗集 ...

  • 编织款西服帽

    编织款西服帽

  • 酷似加大号的荔枝,曾经藏在深山无人识,如今却“高不可攀”

    导读:酷似加大号的荔枝,曾经藏在深山无人识,如今却"高不可攀" 现在市面上的水果千奇百怪,如果不常去水果店,总是会被一些奇特的水果所惊讶到.别说是叫出它们的名字了,就连如何吃的都搞 ...

  • 《作家新视野》ll11—12月纸刊·诗歌作品ll总第842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11月--12月 纸刊·诗歌 [本期作者]木易.秋子.胡国龙.(排名不分先后) 快乐的钥匙(外三首) 文/木易(宁夏) 人生起伏不定 有繁华也有沉寂 自己缔造的那片天 有属于自己的色 ...

  • 《作家新视野》ll小说前沿·陈永明作品ll总第826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残疾(小小说) 文/陈永明(山东) 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笔者声明 纪委办案人员:"贾主任,知道为什么请你来'喝茶'吗?" &q ...

  • 《作家新视野》ll 名人堂录·李自国作品 ll 总第790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名人堂录·李自国 当代诗坛的现状和它的反思 文/李自国(四川) 就当前诗坛的创作现状而言,主流是好的,尤其是随着诗歌创作的回暖和复苏,诗歌创作的繁荣是初步的,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诗 ...

  • 《作家新视野》ll小说前沿·苑会梅作品ll总第708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父亲的手术 文/苑会梅 回家过年,是美欣临时做出的决定.她是父母晚年得来的女儿,所以特别受疼爱,她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去机场的路上,吉峰一直在微 ...

  • 《作家新视野》||小说前沿·玲珑蛊(青青作品)||总第626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玲珑盅 文/青青(河南) 黄昏,百无聊赖,在喝过一盏茶后,我坐在梳妆台前,胡乱梳着垂下来的一缕头发.小霞冒冒失失跑来:"小姐,小姐,王公子回信了!" " ...

  • 《作家新视野》ll诗歌先锋·娄屯诗社作品ll总第607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推荐语]辽宁省凌源市(县级)娄屯诗社是由陈国珍老先生倡议,始建于2018年5月,当时只有三名村民,如今有11名村民参加.年纪最大的是陈国珍老先生,八十有五,最小年纪的已经四十岁了. ...

  • 《作家新视野》ll逸飞中文网古韵专栏作品ll总第169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本期作者:傅平艳,藏北蓝,张云清,解明珍,李靓才.墨海醉笔,中秋明月,砖头儿,寒雪,英菽,宫学大,韦家俊,千幻烟,汉水真人.(排名不分先后) 1.傅平艳(湖南) ◎五律·蒲公英 荒野 ...

  • 《作家新视野》ll【诗歌先锋·李日清作品】总第140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推荐语]:这组诗歌语言成熟,从寥寥数笔中刻画心理活动,情景交融,深入人心.感叹光阴易逝.珍惜当下,是作者想要表现的形态,也是现今社会需要的一种沉静,一种在喧嚣烦乱的生活里保持对生命 ...

  • 《作家新视野》ll【诗歌先锋·吕元保作品】总第120期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本期制作:孟新龙 吕元保诗歌专辑 一:会说话的眼睛 七月,人们习惯开着窗子 任南边的风恣意妄为 三十二楼,西山似乎伸手可及 晚霞不停地行走 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