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的成功之路(三十四)信心,开始追求自我实现的徒弟们

在昨天的探讨中,说到悟空他们在取经过程中,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又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取经信心。不过,这还不是终点,他们的追求又提升了,他们的信心又增加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还得再提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生理、安全、交往、尊重等需求满足后,人的需求有可能达到最高层次“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真心地认为所做的事情有价值、有意义,能够带来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一些人做慈善,就是这样,尽心尽力,不遗余力,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就是要帮助别人,他们认为,做慈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自我实现;还有的人搞发明、搞创作、搞运动,等等各种活动,将其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毕生为之努力奋斗。

悟空、八戒和沙僧,怀着不同的目的进入了取经团队,开始并未意识到取经的意义。

首先,就是悟空,他觉得取经就很没意思。第十六回,悟空在观音院里就明确表明对取经行动的态度,“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根本不认为取经有什么用,他跟随唐僧取经,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有限的自由,而被迫跟着唐僧走而已,在第七十七回,甚至还认为“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只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

然后,八戒和沙僧,也觉得取经没意义。在观音让八戒当和尚,加入取经团队时,八戒就很不愿意,认为“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喝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沙僧虽然口中不说,但是他也并没有把取经当回事,他就只想着不再受飞剑穿胁之苦,根本不认为取经到底是为了什么。

所以,这三个人动不动就撂挑子,不干了。我们原来说过,悟空打死强盗时,唐僧说他了几句,他就要回花果山;后来,在鹰愁涧,还威胁观音,说自己不干了。八戒不用多说,他动不动就要散伙。沙僧虽然没有说过散伙的话,但是他却做出了散伙的事,他在狮驼国听说悟空死了,不顾唐僧哭叫,就和八戒分行李,准备回流沙河。

但是,随着取经行动的深入,特别是在打妖怪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了取经行动的意义,不只是取经回到东土,可以让大唐众生得到“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的好处,并且在西行过程中,通过降妖除魔,使沿途的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比如在第八十八回,在奉先郡求雨成功后,唐僧告诉悟空:“贤徒,这一场善果,真胜似比丘国搭救儿童,皆尔之功也。”沙僧认为:“比丘国只救得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怎似这场大雨,滂沱浸润,活彀者万万千千性命!”

从此,他们真心地认为,取经行动确实有意义,是一项救人于苦难的善举,西天之行,再苦再难,也要坚持,荡平沿途妖魔,除尽不平之事,直至取回真经,果正中华。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