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养阴清热是大法!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

《内经》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油腻,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生火,胃火阴虚是其主要病机。

《金匮要略》立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如白虎加人参汤等。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论述其并发症说:“其病变多发痈疽。”

《外台秘要,消中消暑肾消》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论述。

刘河间对其并发症作了进一步论述,《宣明论方·消渴总论》说: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儒门事亲·三消论》说:“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疠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

《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明清及其之后,对消渴的治疗原则及方药,有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那么我啰嗦写这些无非给大家看看,中医两千多年前就认识了糖尿病,而且历代医家总结找出治疗办法。

西医也就二百多年,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检测以及化学药物控制血糖升高,其实治标不治本!

本来血糖升高是个指标,是个红灯,是个警示。你用药物去消除这个指标,消除这个警示!无非就是掩耳盗铃,但是这么简单道理大家都不懂,用药之后降低了,高兴不行,你真傻还是假傻!?

可惜现代人就是这么傻相信降下来我就没事了,真的没事了?你去医院看看,截肢的,并发症的,这些年有增无减,为啥?还不反思吗?

下边介绍一例糖尿病因为外感引发不适,找我调理的病案。

陈某,男,67岁,后背出汗多,发凉一个月,口干口渴,喝水不多,头晕心烦乏力,脾气急爱生气。感冒一个月了。纳差,睡眠晚。糖尿病史28年,现在打胰岛素,大便偏干,小便黄。

分析一下这个舌头,第一印象裂纹舌。中医往往采用比类取象办法,看像不像天旱无雨,水库底的地干出来了,那些裂纹啊?

对啦,就是一个道理吗?治疗办法自然下雨,滋润一下就好了。

另外他心烦脾气急躁,这是肝火扰心;头晕,乏力,这是气阴不足,所以一面疏肝泄火,一面益气养阴才好。选方我用的小柴胡合甘露饮去了茵陈枇杷叶这些无用的,再加点黄芪丹参增强益气活血力量。

柴胡10克,黄芩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疏肝清热理气,

黄芪20克,太子参15克,麦冬天冬各10克,石斛15克,生地20克,玄参15克,甘草6克, 这些益气养阴,养阴就是下雨滋润干裂。其中这些肺胃肾阴不足都能滋润。

丹参凉血活血。因为干裂久了,必然有瘀堵地方,丹参就是疏通血管的,加强血液流通。

这样上方开了五剂日一剂。

二诊:后背出汗稍微好转(黄芪补气固汗作用显现了),还有点多,汗消发凉,口干口渴,喝水不多,头晕好了(气虚明显改善),心烦有点(肝火还有),乏力好多了,脾气急,爱生气。感冒一个月了。有食欲了(脾胃阴虚也会食欲不振,滋阴起效果了),睡眠晚。今天查血糖三个加号 。

大家看到没有,裂纹明显减轻了。

下边处方还是守方加减:

柴胡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5克,太子参15克,麦冬天冬各10克,郁金10克,丹参15克,石斛15克,枳壳10克,生地20克,甘草6克,竹叶10克,五剂日一剂。

三诊:

后背出汗还有点,汗消发凉,口干好点,喝水不多,头晕,心烦有点,脾气急,爱生气,有食欲了,睡眠晚。尿蛋白2个加号。

柴胡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20克,沙参15克,石斛15克,天冬,麦冬各10克,枳壳10克,生地20克,丹参15克,竹叶10克,莲子心6克,钩藤20克,菊花10克,甘草6克,五剂日一剂

这次头晕加了钩藤菊花,加强平肝清热。单纯柴胡,黄芩不足以平肝。

其中还有一个插曲,因为有蛋白尿,他自己服用黄葵胶囊,这个说能消蛋白,其中功效清热利湿。他本来阴亏,再去利湿,岂不是雪上加霜,因此嘱咐他先停了,不要再吃了,也不知道他能否听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