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书评:叙事&语言篇

今天带来的是“浮生若梦”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第一篇书评。


《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大的特征首先是其选用的叙事角度,即尼克这个第三方:他和其他所有主要人物都有关系,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对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品性没有很好的认知。

这直接导致了主人公盖茨比的姗姗来迟,以及读者一开始对其家世的一知半解,还有读者因与尼克共情产生的对盖茨比这个人物的评价渐变。

可以说,叙事学上可以把尼克定义成“不可靠的叙事者”。

这种叙事手法不怎么惯用,但是菲茨杰拉德用尼克原因有二:其一,他参与故事,情节推动就很便利,比如梅特尔的出场就是因为尼克和汤姆一起去了灰谷;其二,他的醒世的态度为整个故事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从文本上说,他是腐朽的东部世界的“闯入者”却又拒绝被同化,那么他的话语很大程度上即是作者的话语。

比如他对盖茨比很矛盾的态度,其分别出现在盖茨比和他在车上聊天和临近结尾时汤姆揭穿盖茨比不道德的发家之路时,这里明显也是菲茨杰拉德对那个时代的迷茫:要想实现金钱梦,就必须干点脏活,反过来却不被最上层的人认可,这是一个死胡同。

综上,叙事角度的选用展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下面看情节:由于尼克行动的不确定性,主要情节的发展虽然时间上总体呈线性,但并没有按照人物串起来,多少让读者产生困惑——为什么这章刚讲一点盖茨比又跳到派对上?

菲茨杰拉德有点像侦探小说一般,把碎片一点点交给读者,让他们一点点拼出盖茨比、乔丹等一些角色的人物形象。这样,在接近结尾的纽约撞车事件前,所有碎片才基本组合完毕。

比如盖茨比的发家史,这是最能作证这点的:爱情故事至少分了三次,而且每次作用都不同;赚钱故事则首先模模糊糊地通过沃夫山姆间接展现,然后直接在黛西盖茨比重逢后马上讲出,这里明显是为了让我们对盖茨比追逐黛西的艰辛路程更进一步了解,同时封上读者对于这个人物的好奇,最后再刻画他的人物性格(执着于梦想),可谓春秋笔法也。

其他方面,除了上述说过的不断的插叙外,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的点:菲茨杰拉德在叙事时喜欢到处安插符号般的人物和事物,比如在第一次盖茨比派对后立马弄了一场车祸,也就是在那时我们看到了乔丹和尼克关于不负责任司机的谈话(在结尾又出现);比如在盖茨比人物形象尚未明了时就给他安置绿光;再比如非常功能化的人物“猫头鹰先生”,对盖茨比最后的同情(有意思的是,他还没和盖茨比打过照面)。

以上这些,无疑既增加了情节密度又增加了叙事的细节性。

以下来讨论本篇小说中的文字处理和运用。

先说总体感觉,小说中除了叙事部分之外,几乎都在借由尼克之口,通过心理描写表达对事情的看法。

明显的例子就是尼克对于绿光的两次结论:第一次说它意义丧失,因为那时候盖茨比看似赢回了黛西,另一次就是结尾处盖棺定论般的总结性话语。

(全文之线索-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绿光)

这种笔法表现了作者想与读者互动的欲望,也说明他真是有非常多的东西想说,可能都等不及读者自己通过故事领悟了。

还有,书中始终通过细节的设置不断推动着情节或者暗喻着什么,比如尼克初次拜访汤姆和黛西家,让人印象很深刻的一处就是“两位年轻女子仿佛坐在热气球上,白色裙子随风拂动”。

初看不奇,但可知这句话为乔丹和黛西设置了最基本的基调——仿佛浮与空中不问世事,白色也寓意着空虚冷酷。

(盖茨比永远的遗憾-黛西)

还有就是黛西来拜访盖茨比之前,盖茨比无处不在的紧张。

第三点,细节非常生动。菲茨杰拉德作为经历过浮华的人,自然对纸醉金迷的生活了如指掌。

盖茨比的派对于是变成了他展现自己此类知识的最佳场所。于是乎,盖茨比的派对整个变成了最豪华的盛宴。

这本小说的语言其实还有很多特征,具体体现在:独特的美式幽默、熟练对时代背景下人物和事件的引用、静动态的交替、对比设置(灰谷和盖茨比派对及汤姆家宴)。

甚至于梅特尔陨落的那一章出现了哥特小说写法,这让我颇为吃惊,具体体现在对死亡场景的表现上,菲茨杰拉德刻意用阴沉灰暗的语言,把她家的车间变成了“人间地狱”般的存在,读来不禁有三分凉意。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