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这种肝“病”九成人都有不用治疗,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一点资讯】

我国是肝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占全世界的50%左右。肝病的高发让许多人对肝脏检查重视起来:血检、B超、CT等,都被列入了体检之中,但大家却不太看得懂检查报告,常常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在肝脏检查报告中,到底哪些是真正需要担心的情况,哪些又是“虚惊一场”呢?

不少人在体检报告上一看到“囊肿”、“瘤”等字眼,就忍不住怀疑是重大疾病。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囊肿、瘤都是危急病症,像是下面这3种情况,我们就不需要太过担心。

肝囊肿

01

囊肿一般指的是有液体存在的肿泡,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其危险程度也不一样。发生在肝脏的囊肿其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疾病,全球患病率仅为4.5%~7.0%,其中约95%的人不需要治疗!

肝囊肿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前者较为危险,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而后者更加常见,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果肝囊肿直径超过5cm,可考虑穿刺检查,确定有无恶化倾向。如果肝脏内有多个囊肿,可能是遗传疾病,可接受进一步治疗。

简单来说,无症状、不长大、无压迫情况的肝囊肿,记得定期检查就好。

肝血管瘤

02

血管瘤一般是指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而肝血管瘤与之类似,可能是由于肝脏末梢血管先天畸形,也可能与激素异常有关。

但它并非肿瘤!直径小于5cm的肝血管瘤,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就不需要治疗。较大的肝血管瘤有出血风险时,可以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或介入微创治疗。

B超、CT、核磁共振都有可能检查到肝血管瘤,没有特殊情况时,一般先进行随访观察即可。钙化形容的是局部组织中的钙沉积和硬化,比如动脉斑块钙化,或者骨骼钙化等等。但肝内钙化灶并非都和钙有关系,常见情况是肝病愈合后留下的“疤痕”,无需治疗。

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为多个钙化灶,而且集中位于肝内胆管之中,可能为胆管结石。直径超过3cm的钙化灶,不排除是转移到肝区的癌组织,用CT扫描可进一步诊断。

因为肝脏的功能多样,所以检查项目也非常多,健康人群常选择肝功能血液指标检查,而肝病患者还会增加B超、CT等影像学检查。

那么,检查报告上的哪些指标值得我们格外关注呢?

01

谷丙转氨酶升高

转氨酶大体上分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其中前者多存在于肝脏当中,一旦肝细胞发生损伤,容易使谷丙转氨酶渗入血液。

所以,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水平应在0~40U/L之间,如果超过40U/L,可能提示有肝脏或胆脏疾病,比如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过于劳累、食用大量油腻食物或服用某些药物后,也有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

02

甲胎蛋白升高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是肝病诊断、肝癌筛查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上约60%~7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会出现AFP含量不断升高的情况。

一般成年人不超过20μg/L,超过400μg/L则怀疑是肿瘤。普通肝病引起的AFP升高可能会持续2~3周后消失。

03

肝脾肿大

肝脏与脾脏位置相近,发生细菌感染时,可能同时引起肝脾炎症,出现肝脾肿大的现象。特别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容易在超声、CT、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时,查出肝脾肿大。

04

肝实质增粗

B超、CT、核磁共振等都能检查肝脏的实质密度,如果肝密度过低、肝组织细胞及血管增粗,提示可能有肝脏疾病,比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结节、肝脏肿瘤等。

养肝重在平时,特别是夏季,吸烟、饮酒、熬夜、发怒等都容易损害肝脏健康。

调脂清肝茶

脂肪肝是最为常见的肝病,不及时遏制,容易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调节脂肪肝,除了要做到戒烟戒酒、清淡饮食、加强运动之外,在夏季还可以适当饮用调脂清肝茶。

取桑叶、熟山楂、杭白菊、绿茶各3克,或适量加减,用沸水冲泡成茶即可。

桑叶具有平肝明目、疏风清热、调节血糖血脂的功效,山楂能健脾益气,杭白菊和绿茶能清肝养脾、降火凉血。具体用法可咨询医师。

疏肝理气香囊

从中医角度来说,肝有疏泄作用,如果肝气郁结、久郁不解,就容易导致气滞血瘀,从而诱发很多肝脏疾病。

缓解肝郁需要宽胸理气,我们可以随身携带疏肝理气香囊,随时随地帮我们放松心情,排除不良情绪,并促进睡眠。

将香附、薄荷、玫瑰花、佛手、陈皮、檀香各取10克,用透气的纱布做成香包,放在手提包里或枕头旁即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