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殿再爆惊世发现:建文帝的老三妹妹妙竹郡主在宁远当了尼姑,死后封为易德仙姑!难怪舂陵辖区那么多仙姑庙!
提示:文中的公主,正确的称法应为郡主。
在今双牌县茶林、麻江、阳明山(黄柏洞,1963年以前属宁远县柏家坪公社辖)地区和宁远县上龙盘、桐木漯等地区,一直有个美丽的传说:
一位貌若天仙,倾国倾城明朝公主名叫妙竹,跟随他的皇兄、母后逃难来到了麻江、黄柏洞。母后问随从,现在什么时候了?随从说,六月初六了。于是决定先在这里过完瑶族人的半年节再走。随从士兵便在汉皇殿安营扎寨。由于风声已过,后来皇兄便在此隐居了三年!隐居期间,食品极度缺乏,便对刚长出来的玉米说:玉米,你怎么从顶上结管呵,你从侧面开支结管不好吗?结果,玉米就真的从侧面结管了。三年后,皇兄和皇后就迁到其它地方去住了,母后对此依依不舍,便将一双金筷子插在了这里,后来这里便长出了一片金竹林!
在皇伯洞避难期间,这位叫妙竹的明朝公主,爱上了一位聪明能干的瑶族小伙。可当时的规矩是瑶汉不能通婚,虽然皇兄答应妙竹公主的婚事,但瑶王不答应啊。于是,妙竹公主骑着从汉皇殿向昭禅寺(后称歇马庵)方向奔驰而去,执意要削发为尼。再后来,便烧丹炼贡,白日飞升了。飞升后,她便在天上撒下大把的杜鹃和樱花种子。所以这里的山顶上开满了漫山遍野的樱花和杜鹃。
这个传说可信吗?我们先来看一篇《阳明山祖爷志》的记录,此记录于光绪元年(1875)修成。其记录原图贴出如下图。全文为:“昭禅寺:即歇马庵,离(阳明)山十五里。系明朝公主出家歇马于此,烧丹炼汞,白日飞升,(皇帝)封为易德仙姑。今庵存。”
此记录不用翻译大家也能百分百看得懂。《阳明山志》的记录用十分肯的语气说:“系明朝公主出家歇马于此”而不是用“疑明朝公主出家歇马于此“。最后,还用了“今庵存”三字表达了志书此条记来自歇马庵保存完好的碑文。那么这个“明朝公主”究竟是谁呢?
公主出家是一件挺难的事,公主身份高贵,无论她出家还是不出家,史料上都是有记录的。但是,我们翻完整部《明史》和所有《明实录》,也不见有公主出家的记录。此条记录,还专门记录了“(皇帝)封为易德仙姑”,既然有皇上封赐,那就更应该有正史记录了。像这样一件大事,即使正史不记,我们的《宁远县志》或《永州府志》也必须大书特书,但是,方志上我们也未见任何记录。这是什么原因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把皇位直接传给了长孙朱允炆,1398年闰五月十六日,朱允炆继位,改第二年为建文年号。然而,建文帝元年时,建文帝的亲四叔朱棣便从北京起兵反叛,连续打了三年,终于在1402年六月十三日攻入南京。这时皇宫里一片火海,建文帝及其大部分家人不知所终。
朱棣上台后,废除建文年号,把建文元年至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后人便不知道有建文皇帝这个人,更不知道有什么建文王朝。近二百年后,当万历皇帝还是孩子时,便问他的老师张居正,是不是成祖把建文赶出了皇宫。这个年幼的万历皇帝,还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说正史无记的东西,你小子别乱讲。
与建文帝一起失踪的王室人员中:有太子朱文奎(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为皇太子。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明史》太祖长子朱标(列传三)、建文帝的老三妹妹等人。关于朱标三女,明史的记录仅四字:“三女,无考。”
汉皇殿后二十里即歇马庵,汉皇殿主的衣冠墓碑文又被发现,“汉皇”实系明朝的智眉禅师,即大观堡的创立者智眉禅师。智眉禅师的真墓在柏万城,称白掌塔,大观堡、龙池寺等系列碑刻和《白掌塔铭》等原始碑记,均可证明,智眉禅师即是建文皇帝。我们还在大观堡南部的龙形头堡,发现默宗太子堡,在湾井大屋地善庆庵发现默宗太子塔及后世的记录碑文。
(阳明山祖爷秀峰禅师画像)
歇马庵的易德仙姑,既然有“封为易德仙姑”的记录,而正史中却无记录,此易德仙姑必为流亡皇室成员。在歇马庵南二十里,即为汉皇殿,汉皇殿北数里即是跑马坪,也即跑马坪即为易德仙估出家时的经过线路而得名。这从地名的角度证实,易德仙姑从汉皇殿这里出发经跑马坪,到昭禅寺歇马,后便把昭禅寺称为了歇马庵。
综合以上史料,我们认为歇马庵的妙竹公主,为建文帝的三妹,朱标的三女儿,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女。如果考古发掘汉皇殿衣冠墓(已被盗掘为底朝天),认定此衣冠墓实系明智眉禅师墓,那这个结论就可以正式得到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