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科怎么办?试试评测学智能教育的解决方案
近代教育史上,有个极为浪漫的故事,总被后人津津乐道。
1930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
考试题目是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二是《生活杂感》。
臧克家选了《生活杂感》,全文只写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
当时的主考官闻一多极为欣赏,拍案叫绝,当即给了98分(满分100分),虽然臧克家的数学只考了0分,但仍破格将他录取。
后来,我国文坛就多了一位著名诗人,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难以想象,这样严重偏科的成绩,还能被大学录取!
放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今天的人才选拔制度下,可谓天方夜谭。
且不说各阶段的升学考试都有入学分数线,明显偏科会拉低总分,导致明明可以进入重点学校的学生,最后却去了普通学校。
就是到了高考阶段,高校招生也会对单科成绩提出特殊要求。
即使总成绩过了录取线,若偏科成绩低于高校的招生要求,学生也有滑档风险。
除了科科惊艳的学霸和门门爆炸的学渣,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偏科就是一种常态。
但对偏科学生而言,若解决了偏科问题,成绩最易发生翻天覆地的质变,可能从普通学生一跃变成优等生。
据观察,偏科学生大概分为两类:
一类从不多为所偏学科多花时间,因为看不懂;
一类几乎将时间都花在了所偏学科上,但成绩还是提不高。
前者存在经历无数挫折后的畏难情绪,人之常情。
而后者一般存在2种现象:
一直在学习自己会的东西。
比如老师发下一张试卷,学生将会的题目都做完了,将不会的留下来等着老师讲。
一直在做不动脑的事情。
比如原封原样照抄错题,不分析做错的原因,即便抄好了也不会及时拿出来重做复习。
这两种现象指向的核心,其实仍是一种相对比较隐秘的畏难情绪:
害怕面对难题带来的失败、挫折感,以及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也不知道怎么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无奈。
面对这些无从下手的问题,学生该如何实现偏科提分呢?
或许可尝试评测学的解决方案。
评测:找到学生问题根源
评测学是基于人工智能自适应的线上学习平台,可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精准评测,找到问题环节。
评测学对薄弱知识的评测,不局限于简单的表面诊断,而能追根溯源,找到导致知识点D出现问题的知识点A、B、C,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层层突破,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导学:引导学生攻克难题
习题是介于学生懂与不懂之间的强针对性练习,或者是一个复杂题。
当学生练习复杂题遇见问题时,系统会提供与之有相似解题步骤的小题来练习内省,以让其达到能自我解决复杂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强化训练更有针对性。
且一定程度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感。
错题库:巩固薄弱,降低出错率
学生在进行错题清理时,系统会屏蔽学生查看答案的权力,只会提供错题考查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题思路。
若学生错题再错,系统将在12小时后,重复错题清理的过程,直至学生将错题做对。
错题做对后,系统会根据遗忘曲线原理,把握时间再次推送错题给学生清理,直至帮助学生真正攻克错
对于偏科学生而言,偏科既是低分梦魇,也是提升成绩的突破口。
临近期末,愿每位偏科学生都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发挥偏科优势,实现期末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