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 请您听听医生的心声!(铁成医生说糖3)

糖友心得:“掌控”糖尿病,健康跟我走!

我今年51岁,6年前,我的体重在一年内少了20多斤,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到医院进行了检查,被查出糖尿病。起初我也非常郁闷:我怎么会得这个病?后来,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医生也进行了相关讲解,我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服用一些药物,同时注射胰岛素,定期进行检查,现在血糖控制得很好,像一般人一样正常生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

开始我对胰岛素也很排斥,后来逐渐认识到,就像人饿了需要吃饭一样,人体内胰岛素不足,就需要进行补充。

我现在饮食比较规律、均衡,进食量比之前少了。早上喝点燕麦粥,吃一个鸡蛋,一个馒头,有时会吃点水果或坚果。中午吃一小碗米饭,会多吃点菜。晚上也是吃一个馒头、一碗粥,吃点蔬菜,肉要少吃。

我每周会进行5天运动,每天大概散步1小时左右,现在很少开车,变成了“公交+步行”模式。我感觉情绪很重要,有时偶尔生气,血糖就升上去了,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很想提醒广大糖友:要相信科学、相信专科医生,不要乱吃所谓的保健品,结果适得其反。

糖尿病,让我更健康了!

想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有个糖友曾对我说感谢糖尿病,他因糖得福!有一个患者曾经这样对我说:“我今生感谢患有糖尿病”。我当时非常惊讶,急忙问其理由,他很高兴的告诉我:“他有两个和他一起玩到大的朋友,平时经常和他们出入酒会、KTV等场所,每次都玩的很晚,在他四十岁的时候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当时内心很抗拒,后来感到绝望,经过医生和卫教师等共同照护,他慢慢改掉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后来他其中一个朋友在50岁时突发脑梗塞,抛下妻儿离开了人世,另一个朋友非常肥胖,在55岁时因冠心病、高血压就诊医院被放置冠脉内2个支架,目前上三层楼都剧烈喘促。只有他目前体检报告各项指标均正常,还在健康的运动着”!我听完后深深的感慨,说实话我也接触过上千的糖友,但今天糖友的一番话还是着实让我震惊。

提升知识,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今天恰如其分的得到印证,目前好多医生每天总是在患者面前高高在上,轻则不愿意倾听,甚至动不动就断人生死,某些大医院医生更是几分钟就草草看诊一个病人,连医学院最简单的望、触、扣、听最基本的步骤都扔回课本里,殊不知其实提升医学知识成就自己最好的老师是面前的患者,实践实践再实践才是检验医学水平的金标准。

医生要慢下来,思考

美国耶鲁医学院外科学教授许尔文.努兰左手执手术刀能拯救患者,右手执笔能写出冷冰冰医疗现场中的人性。在谈及医疗的灵魂,他说,医生与患者间有深层牵绊。医生应有同理心,持续地关怀患者。医生本身,就是一种治愈的力量。

因为医疗的中心是患者,治疗该如何进行,必须由患者自己决定。而患者只有在被完全告知的状况下,才能作出适合的决定。因此,患者必须对他的医生有某种程度的信任,必须要感受到经治医生在乎他的利益安危。但这不可能在5分钟内达成。医患双方必须慢慢发展彼此的连结和同理心,医生要能将自己置于病人的处境。医患关系的一切,就是医疗的灵魂。但现代医疗是如此科技化,每位医生只关注自己小小的领域,而没有一位医生从头到尾地关照病人。

医者同理心,患者才把健康交给你!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医生,不要总是抱怨患者不理解你,而我们内心又多理解患者呢。在你们亲人住院时,你面对医护时是多么需要他们理解你呢。将心比心,当我们若能放下身价,耐心倾听,这个世界会因你而精彩。

作者简介:

杨铁成,主治医师,本微信公众平台特约作者;内分泌科资深医生,临床工作8年有余,现任《中华糖友》杂志编委,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住院区主任,曾先后多次赴台湾学习并引入“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擅长运用“动态双C治疗”等技术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