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痴国际指南出炉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团队联合该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循证预防国际指南,并制定了这份循证预防指南操作性手册细则。让我们看看指南都推荐了哪些预防AD的措施。
65岁后不宜太瘦,多摄入优质蛋白
中年超重和肥胖患者体内脂肪代谢产物可能造成脑Aβ蛋白沉积增多,还会引起高血压等病,使AD风险增高约64%。老年体重下降可能是AD临床前期表现,体重变化小的老人AD的风险较低。建议65岁以下超重和肥胖人群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BMI[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30以下,65岁以上人群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不宜太瘦,保持BMI大于27。
每晚睡5—9小时或许最相宜
睡眠障碍会导致大脑无法有效清除脑内有毒代谢废物(如A和tau蛋白),使AD患病风险增加约70%。睡眠时间与AD呈U型关系,夜间睡眠不足(<4小时)或睡眠过多(>10小时)均可增加AD发生风险。建议保持日间精力充沛和适当的夜间睡眠时长,保证良好睡眠质量,积极治疗失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障碍疾病。
糖友患AD的风险大于一般人
相比一般人群,糖友发生AD的风险增加约70%。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异常也会增加痴呆风险。早期筛查血糖异常的人群,应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积极预防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密切监测认知功能的改变。
脑微血管出血,AD风险大增
脑血管病会造成脑内低灌注,引起神经元缺血损伤,使AD患病风险增加40%,其中脑微血管出血可使AD患病风险增加70%。建议中老年高危人群应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控制好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如卒中患者、脑微血管出血患者要积极诊治,并防复发。
年纪越大越要避免跌倒
头部外伤可直接损伤脑结构。65岁后的头部外伤会使AD发病风险增加35%,且发生次数越多、损伤程度越重,患AD的风险就越大。建议中老年人尽量避免跌倒和头部撞击,尽量避免危险性场景,在高危情境下尽可能佩戴头盔保护。
75岁后保持体格强壮防衰弱
衰弱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与年龄相关的机体储备和功能的下降,可造成机体对内外应激的反应能力下降,有可能引起AD相关的蛋白沉积等,使AD患病风险增加约39%。建议75岁以上人群应保持健康强壮的体魄,从饮食中充分摄取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定期检查身体活动量和认知机能,预防感染,遵医嘱服药。对于越来越衰弱的人群,应密切监测认知功能状态。
高血压、直立性低血压都要重视
中年时期(≤65岁)患高血压者,AD的发生风险增加38%。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硬化、慢性脑灌注不足和微循环障碍,诱导AD相关的病理改变。建议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少吃盐),避免情绪激动,积极预防高血压。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平稳控制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体位性的血压下降可导致短暂的脑灌注不足,进而导致微循环障碍,诱发AD的病理发生。建议直立性低血压患者要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如药物作用、脱水、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增加盐和液体摄入,加用腹带和压力袜等措施帮助改善血压。必要时,可使用短效升压药。
终身教育能预防老痴
30岁前尽可能多地接受学校教育能使AD发病风险降低51%,受教育的年限每增加1年,痴呆的风险降低7%。提高教育水平可通过改善个人生活方式、社会经济水平、增加认知储备等减少痴呆的风险。建议在30岁前至少尽可能接受中学教育。终身教育也被证明能预防痴呆。
积极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脑组织缺血,使AD患病风险增加67%。建议定期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者,可服用维生素B和叶酸,将同型半胱氨酸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此外,指南还建议普通人多参与脑认知刺激活动(如下棋等)增加脑储备,不吸烟且避免接触二手烟,重视精神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建议房颤患者积极抗凝治疗,多摄入富含维C的蔬果;绝经后妇女不建议用雌激素替代疗法预防AD。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