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筋按摩法及伤筋
拨筋按摩是中医的理筋手法之一,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有异响,出槽的伤筋拨回原位,其手法就是和伤筋成垂直方向拨的,但,很多是不会回去的,即使回去,一下子又会跳开的。筋移位后,因患者身体状况,很快就会沿着经络和肌肉走向成点、线、面而漫开。可是人体结构是错综复杂的,新旧伤互为因果,互为影响,而合成无数的点、线面,要把它拨乱反正实不易。古今医者各凭经验,把伤筋所引发出来的庝痛治疗,如是没伤害其肉体,以後还是有机会恢复,如一被破坏,则原来问题只是稍解决,又延伸另一个问题,就这样重重叠叠,如肌肉松弛,和肌腱肿瘤等的手术,庝痛就很难脱离人身。根本之方法,理论上来讲,就是把那伤筋拨回原来的位置,则因筋出槽所产生的问题就会随之消失,筋不归位,即使用任何的方法,包括,吃药、针灸、气功等等,只是把那发炎之部分解除掉,那移位的筋,过一阵子还是会因病人的状况,而产生庝痛的。筋归位, 又有自动及被动两种方式,自动的就是用上述的方法治疗,而把经络弄通後,经由人体的运动,而使筋归位,那归位的感觉,就是有一清脆的小响声。被动则是患者或医者的推拿了.要完全治好伤筋之方法,笔者的经验,并不是难事,那须靠医者手的触诊,靠手指的敏感度,很细心的找出伤筋的病根处,再找出受伤的角度、方向而逐条拨开伤筋。没全拨开,则,那庝痛是不可能除掉。这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和目前所有医生的方法是不同,无法快速解决庝痛的,但这是很根本的治疗的,无耐心及爱心的医者是不能胜任的。
有心人仔细去推敲笔者上面及以後所述的说明,定会有所领悟而提升医病的技巧。
笔者没接受过正统的医学教育,全是自己学习及很久的临床医病的经验,有很多名词,和你们知道的有差异,不正确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我自知这些方法是古老的中医早就有的手艺,只是现在已失传了;且现在的医者太急功好利,一切求快速,而忘了医者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要医那些头、肩、颈、腰、腿的庝痛,真不是很困难,大多的人走错了方向。往後,如大家能接受我的方法,我会用最简单的语言,如何找病根,治疗各种软体组织的方法给大家做个报告,希望有心的医者,能去帮忙更多的患者,让他们少挨一些刀,早日出离痛苦。
伤筋会以面、线、点呈现在患者身上,医者可依患者所指之痛处摸索上去,或是以由面而线而点之模式去寻找。伤筋绝不会以单独一点的庝痛而没有牵连的。
伤筋的大部介绍可参考,附上的“简易按摩及保健法”之图档。医者依其全身按摩手法有头而下,或参考笔者小册子第七页起的方法所述去做。最重要是每回结束按摩是一定要把患者的病气由四肢排出去,即是一般手指及脚趾的lu法,没清脆的响声是表示气没排干净的。一个伤筋的痛点,表现在医者之手上是,有异响声(细筋受外力之移动声)、发炎的筋肿、有如气垫式的气塞,表现在患者身上是酸、麻、痛。甚至牵连至他处之庝痛。如有练气功的人,用手心测会有刺刺的感觉。痛点会沿着经络走向或肌腱走向而成线,于患者是酸痛;于医者是气阻塞,一如触摸两头稍阻塞的塑胶水管之感觉,气愈塞则是愈痛,反之则较不痛;愈上去愈痛的方向,就是伤筋的方向。直到某一点时,患者会很痛处,而医者感觉气塞最严重的地方,如超过这点,则又不痛,且无气塞。则那痛点即是筋伤处,一般那里定有筋出槽的异响声。医者可可依其所知的方法上药、泄气等法再去把伤筋推开。 该处一般很痛,医者须十分小心处理,通常这线索会有很多条,而常常集结于关节处。该痛点的伤筋拨开後,即筋归位,则整条发炎之线索全消失了,那痛点所引起之庝痛或牵引至他处之酸痛,就会同时消失了。如酸痛仍有存在,则是别处的伤筋仍在影响该处之庝痛, 此即为气通则不痛之道理。
医者可先以此方法,在自己身上去摸索,就慢慢可领悟一些。甚至青出于蓝。
这伤筋处之理筋,看医者之手法轻重,往往会造成患者之皮肉通,有少数的人甚或会反而气肿,外表是皮肉痛,里面会很舒服的。医者在医人之前是须先叮嚀患者一下的。
上面所提之方法,是最基本的功夫,我称它为”听”(如太极拳推手的听),这本应是在面对面教导,才会有效果,但上我们论坛的均有一些底,有些人也摸到这手艺的边边,就此因缘,我也参一脚,先以文字叙述,看大家能悟多少再说了,光看不练是入不了门的。
这伤筋处,大部分在关节附近,即肌腱和关节结合处,那里结构须要各种角度的弯曲,这些细筋在负担着一些重要的运动,一如傀儡布偶上之多条细线,一打结,就须逐条解开,大家仔细思量有2-3个布偶的线缠在一起时,要在所有端头不能动,就如每一细筋的两个端头是固定的,要解开定是要旋转到某方向、角度时,才好处理。另外,你们也可以用有通水的橡胶水管,中间有些打结,去感觉那种上下不同强弱度的阻塞,而好判断那伤筋的方向及病灶处。这些道理弄懂了,就可知那么多的推拿手法的用法及用处。我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拨筋而已。因此,关节活动角度愈大的部分,其治疗的复杂性就愈高,理论上讲,如纯非骨折式及内脏及先天所引起的问题,90%以上是不须经由或大或小之手术来破坏人体的自然结构,经由现中医系统的保守疗法,加上现讲之手艺,就可恢复原来健康之状况,而根除人们之问题,但如肉体一经破坏,则这庝痛就难消失了,这也可节省很多的社会、医界资源、成本及人力。最重要是让患者早日脱离痛苦,才不失医生的本色啊!还有那些伤筋有60-70%是沿着经络走向的,30-40%是沿着肌肉之走向的。另一个重要道理很简单,人是活的,会动的,治病时须适当的转动,才能把问题处理掉。
依笔者的经验常用的找伤筋方法有:
1.全身检查按摩法:由头至脚的按摩法,即一面检查一面按摩,遇到问题处马上解决(把筋拨开),找到关键问题处,就用心的治疗了。
2.眼观法:看患者走路,或痛处的旋转运动,观看其有障碍点在何处,和患者核对其伤痛处。另外重点是看其所被影响的经络上,其他受牵连的地方。以供等一下的检查重点。
3.查肌肉松紧度法:用拇、食、中指尖,轻轻的在患者所指,或医者所知之处较大面积的寻找,哪里的肌肉紧张度较高。即由大面积缩至小面积,再用手感法去找出伤筋处。
4.气功手诊:将气运至医者的手上,在患者身上痛处的上方挥几下,查出有病气积聚较多处,再用手感法去找出伤筋处。此点我较不喜欢人去学习,因气功疗效不错,但会牵涉到一些对医者有害之问题。
5.遙诊成像法:此更玄,我有一朋友和我比赛找伤筋处,他当然赢了。这是气功较高段的功夫,此且带过,让大家知道有这回事。
当然以上是笔者之经验谈,天下何其大,能人何其多,如有心人也能把你们所知方法让大家来学习,努力的方向,以弥补现在医界不足之处,也是功德一件啊!
以下之见解全是筆者個人之关于筋肿、筋出槽及筋粘黏 经验,不对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人体之肌腱、韧带等之細筋,未经过训练的人。其伸展性均有限的,正常运作时,它是默默的在其能力所及处伸缩。当人在被动或自动的运动,超过那筋所能承担的延伸时,某部分的细筋就会离开他原来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筋出槽。或应说,每一筋均是很紧密在一起,某部分一发炎,就无法固定在其原位。筋肿和受伤时间长短约略可分别如下:
1.一周内:筋很明显浮起,而因发炎有肿状,因不睡于其床上,故用手指摸时,可感觉到皮下有异样声音,局部有肿胀。
2.一/二周内:筋会慢慢往下沉,且会愈来愈粗,局部肿胀仍消点。
3.三/四周内:筋下沉至其床沟上,但仍无法完全睡稳,因仍发炎,但已较不粗,肿状也稍小一点。因此身体较健康者,会误以为已好了。其实并不尽然,因由此起,该伤筋已变成旧伤了。
4.二/三个月:身体较好者,不蓄意去摸它,不会感觉异样,但事实上筋仍发炎未消,患者很容易原处扭伤,此即为何有习惯性伤筋的发生。身体较虚弱者,此筋肿处,会形成筋瘤,但感觉是稍硬点,并未完全硬,仍有点软软的气塞感,且可感觉伤筋在此肿内浮游着。
5.三个月/一年,或以后:此筋瘤会慢慢变硬,甚会错觉其为骨头突出物,伤筋已僵硬了。
以上情形只供一般性的参考,并非所有人均会如此,还是看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以及该伤处有否在处理。有些身体较虚弱的且少运动的人,一受伤那筋摸起来就像老人的筋,在医那某部分成线索的伤筋是要使劲由头到尾硬压下去的。而有些身体保养很好的老者,其筋即使受伤,就像年轻人,很好把筋推入槽的。一般没事时我们不会觉察到有此槽的存在,筋一移位,而把他推回去时,就可听到“康”一声的入槽感觉,庝痛就马上消失了。我一般称其为移位或异位。
筋粘黏,就是指那伤筋一条条在一处或多处层层叠上去,久之,每条发炎,那里就会積气成包,再久之就成软块而硬块。所以此处的筋粘黏并非真的黏一起,而是部分叠起来。必须把那气包弄消,才能把筋拨过去,不然,它在如气球状的包之内,伤筋在里面游离,是无法让伤筋入槽的。即使把里面的液体抽掉,它还是会长出来的,要去此包,须须用疏导法,在其上下有阻塞处一一打开(即把那筋拨开),气一通过,那包就消掉,就很简单可把那伤筋归位了,而庝痛就没了。如以五十肩为例,手往背后上搬,是很难上移的,因此,须将那伤肩的手臂固定在手臂能放松筋的最高点(第一高点),在由肩而肘而腕而手指的,把伤筋逐条拨开;然后那手臂就可上移一些,而不痛,在上移一点(第二高点),重复刚刚那个动作,通常那不同高点的伤筋不会一样位置的,而是挨着的,并不属于同一层的肌腱。就这样再往上抬至另一高点。。。。因那是很庝痛的地方,不要太勉强。一次治疗一、两点就够了,下回在治高一点。同理,把伤臂上举少许,至病人能抬最高而又能放松的位置,开始拨由颈前後至肩的伤筋,大部分那些伤筋还是会须要治到手指去的。这上举的高点也是以此类推逐一处理。一点也马虎不得。如此数次的治疗再加上一些针灸及贴膏药及吃中药,相信可把五十肩彻底治好。只要医者有耐心,四五次的治疗就可让病人舒服的上举了,他会认为好了,是否真好还须看手触诊了。这是我以言语来形容用手感治病的道理,有心人请多看几回,再在自己身上慢慢摸索,就会有所悟得。这边悟不上来,下去治病就更莫名其妙了。这全是手上功夫啊!
找到病灶的伤筋後,拨筋的几个治疗原则
医者很耐心的找到患者伤筋的病灶处,千万不要马上下手,除非那里的筋是新伤且气肿垫并不严重。我常用之方法:
1. 疏导法: 先由远端其他相关连到此病灶的线索,尤其是经过该病灶处的经络,须将那条或那些条疏导通,此疏导法就看各医者的手法,总之,这里的气稍弄通後,那病灶处的筋肿定会消很多,假如消不多,就须再由此病灶处的四周再去找那影响到此病灶的其他线索,找到那小伤筋,拨开,那病灶的筋肿才会消掉,此患者的庝痛基本上已去掉一大半就很容易将此伤筋归槽了。要是患者病情较严重,上面所提的小伤筋还会延伸至其他的伤筋,如无逐一解决是很难完全处理好该病灶。此即是治伤筋的一个大原则。能否治好此类的病,医者可各依其方法去治,如没治好的,或可参考这原则,相信会有很大的疗效的。
2。找伤筋的角度及方向:在前面讲过很多次,人是活的,会动的,医伤筋的最大窍门就是找到筋受伤之角度及方向。因伤筋处绝大部分是在关节附近,医者一手轻按着该病灶处,另 一手帮患者将那患者的关节做最大角度的旋转,转到那受伤的角度时,患者会很痛,甚至叫出声。医者轻轻的些微的在那角度关节左右或上下,少少的移动,另一手轻轻按住病灶的伤筋,和该伤筋成约九十度轻轻的一拨就过了。窍门在双手同时轻轻的微动,用相反方向的一个轻轻巧力就可完成此动作。假如无法拨过,而该病灶之筋肿还有点严重,则须由此病灶那受伤角度的相反方向的线索去找,定会有其他伤筋之病因,一般那线索气塞会有点严重,患者会很酸痛的,找到那源头处,再回头处理那病灶处就容易了。有趣的是,如角度稍离开,另一手轻轻按住病灶的伤筋处又不大痛了。有一些较深层的肌肉,一般是很难推拿的到的,如无法找到受伤之角度及方向,更别说治病了,用此方法可深入那较深层之肌肉,因不管是那层肌肉均须和某个关节相连的。只有关节转至那角度时才会显现出来。此即是我为何一直强调角度及方向之原因。
3..似晕针方式之反应: 当我们处理这伤筋过程中,医者须时时注意着患者的脸部表情,以作手法轻重的考量,对于下列情形需特别注意。
a)患者的身体很虚弱的。
b) 患者有心脏病者。
c) 子时及午时治疗处离头部很近,如颈及肩关节处。
因凭此手感去治病所碰之处均是有庝痛处,患者均会酸痛的,如有酸痛时,可要患者适量的叫出来以免增加心脏的压力。如有似晕针方式之反应,须马上停手,让患者静静躺下来, 休息几分钟就行了。一般碰到此情形不多,但因摸此伤筋太准了,特此叮咛。
以下方法是笔者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法及找到的伤筋角度,加上经络气的导引法,让患者自己保健、治疗庝痛的方法;理论正确,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让患者有机会了解原理,减轻病痛,而对医者的信心更巩固了。
一.九大关节的旋转运动法
这是很久以前笔者整理的方法,即便身体上有些伤筋,只要气流畅,病气不停顿太多于伤筋处,则病自然不会加重,反会逐渐减轻。人是一整体性的,上上下下的经络气血依固定方向流动,一有阻塞,往往牵一发而动全局。又,一般的庝痛大部是集结于这九大关节,把这九大关节的气弄通,则全身上下气相串,身心会至很理想的状况的。大家可各自试看看再教育患者了。
方法每人均会,但要领有点不同,详述如下:
要领:姿势,最好以立姿,以加强膝、踝之强度。如无法久立,则以不影响动作之为原则。全身均要放松,包括心理,且运动过程中须不断提醒放松,尤其是肩膀,如此习惯后,可应用于日常生活起居中,从而也可减少一些压力,对精神及肉体的伤害。做肘、腕及指的旋转时,不要将手靠于任何东西,且肘及腋窝处打弯的弧度尽可能圆点,以使气血更加畅通。每一动作的幅度及角度须尽可能比平常能做到的还大一点。每一动作,可依身体状况,单独运转数次。但最好能九个动作全做,因此为全身性运动,刚学习者,无法只做一个动作而全身均眷顾到。左、右转的圈数须一样,且最好是单数,即一、三、五、七、九等。
呼吸,刚开始,每一动作须配合呼吸,即一呼吸转一个圆圈的动作,采用丹田呼吸法,如转颈部,转半圈时吸气,另半圈则吐气。身体不好的,若练此法,将气养足后则可改成自然呼吸法,即不管呼吸,任其自然呼吸,往往一个动作要做好几分钟,如心里够平静,学者可感觉自己所做的动作会牵引着该关节处的气和身体内部的串联,而使全身气血很协调,心灵很宁静。如此,才是学者所须追求甚至超越之方向。且真正对身心健康有益的运动。练自然呼吸法,最好能使心静下来,而感觉有气感,此气感为气功界的专有名词,即是你可感觉在皮肤外层似有一层气盖住,通常是说进入气功状态中,再做运动,效果会特别好,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气做比喻。
方法,1.颈部旋转:头向下垂,尽可能让头轻压着肩而转,先顺时钟绕圈,再逆时钟方向绕。2.臂部旋转:双手下垂,再由下而前而上举的转,再往后绕而回至原位;同理,再由后回绕而上而前而下得归位。3.肘部旋转:以双手肘为中心,不动,似圆规的铁针,再以双手指尖向外绕圆圈,一如圆规的铅笔来划圆,右手是顺时钟,左手是逆时钟方向;同理向内继圆圈,而右及左手变成逆及顺时钟方向。4.腕部旋转:一如肘部动作旋转腕部。5.指根部旋转:每一指头分别做绕圆圈之动作,以之根部为中心,左右手之指尖如肘部旋转各向外及内转。此动作对调整五脏六腑之气,效果特别好,尤其是以自然呼吸之转手指,动作慢的似动而非动,好像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将指头搬动一点点,一个指头之运转时间,往往要十来分钟,且如单独做此动作,而看电视也行,当然效果会稍差一点点。6.腰部旋转:双手插腰,做顺逆时钟转。7.膝部旋转:双手置于膝上,半蹲而双膝齐做此动作的顺逆时钟转。8.脚踝旋转:同理,做顺逆时钟的绕圈子。9.脚趾旋转:同理,做顺逆时钟的绕圈子。
二.九大关节的旋转运动法,找到伤筋角度:例如,颈部找到在头後仰两点方向,把头轻松的靠在一个地方,再转动右手大臂 也许在上举两点方向,再固定住此角度,再转腕部,或许是顺时钟方向到底时,会很酸痛,这就是患者受伤的角度和方向。姿式就摆在那些角度的位置,看是那只手指会牵动到颈部,如以目前的位置就是小肠经受伤,慢慢的转动小指,自然呼吸,往往一个动作要做好几分钟。患者会感觉如针刺的得气。该姿式不要摆太久,做一下就休息一会儿再做,几次。病情会减轻很多。
三. 刚刚讲到这就是患者受伤的角度和方向,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医者可很肯定的告诉患者,他是该姿式受伤,以后须避免同样姿式,以免再受伤一次。
找到患者伤筋的角度和方向的意义:
有三个意义:1.医者找到可医好患者之位置。2.患者自己可医治或减轻自己之伤筋庝痛的位置:如有人不喜欢导引气的方法,也可自己按摩或是拍打,那是要由上而下拍的。总是要让伤筋松弛些,稍通畅,酸痛就会少一些。3.我个人很喜欢依导致此伤筋的姿式,来开导患者,改进,毋重蹈覆辙。
一、在前文有提到颈部受伤,因小肠经受伤所引起之问题,撇开颈椎那节受伤所导致原因外,当然那里的问题和肩、肘、腕、手指之关节有关。要把那伤筋拨开,还真的需要哪有後仰的角度,不然,会让那患者增加不少的痛苦,这个头後仰,手上举而後仰的受伤姿式,可解释很多种,如:1. 睡觉枕头过低,右手上举且转手腕,甚至出力动小指。单把患者病医好後,希望医者能教患者如何睡枕头(当然这又引申出另一个话题,如何正切使用枕头,而不会受伤害。)患者的头掉到枕头下,甚至把右手肘当枕头 2. 手高举,如坐公车。火车。吊单杆或其它运动手需上举,而肩膀又没放松,患者在受伤那刹那,头往右。就扭伤了。也许还有其它的受伤姿式,我们只能提供患者一个不贰过的防范法,做一个医者的本分了。 其它诸如此类的伤筋姿式的探讨,就有医者慢慢去摸索,蛮有趣的,又有助于患者何乐而不为。
二.职业病及不良习惯动作之伤筋
1.职业病:如城市的士司机的小腿,常蹲着做事的工人或农夫,脚力不过的练武者,这些人的小腿,甚至大腿,会有无数条环状的伤筋,这会沿着不同经络引起全身性的酸痛的。2.常伸手、脚去做一些机械式的动作,而引起全身性的酸痛,这类患者非常多,就不说明了。重点是要把他的受伤的病因告诉他,而改过。3.不良习惯动作之伤筋:如皱眉头,有些人是视力不好,或是光线不足,常须用力看,会造成眉毛筋的移位,这可在眉毛及额头上摸出来的,厉害的会在眼睛的四周的某处细筋,有移位,这须非常好的手感才摸得出来。这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另一就是眼压过高的问题,一般医院不知这事的,提供另一个方向給大家参考了。4.不良的坐姿:引起各种不同的问题。太多太多的例子,大家很容易发现,就不提了。5.你们也许还有更多的临床经验,也可提出来,给大家多一点的学习机会。
拨筋和刮痧的一个小经验,一般我如遇到感冒的人,就不马上帮他拨筋,因感冒的人,体内不少火气,造成伤筋浮浮的,不易归槽,即使勉强治好,过不了一天,它又跳回来。因此,不是要他把感冒治好再来,就是帮他刮痧,尤其是背部,等火气散开后,再处理就省事了。另外有个小经验和大家分享,即如何快速查觉体内的火气的方法。把患者的前额擦干,不留汗在那里,用干的手去摸,感觉手心是湿湿的,又没沾上汗,当把背部的痧刮掉,前额就变成干干的。有时那火气不是一次就去除掉得,过2-3天,如仍有湿湿的感觉,就须再刮了。所以感冒时身体的发炎,或是其他疾病的发炎,和伤筋的发炎是同样道理的,不要勉强出手。还有刮痧背部时,脊椎上的棘上韧带也须轻轻的刮,那里的火气常常造成病人感冒时,全身酸痛的主因。这棘上韧带,有些患者常因过分的拉展手臂或腰部,或是病人躺在床上太久,被动的转动身体,造成此胸椎及腰椎的棘上韧带筋移位,一拨开,全身酸痛感就马上不见。拨这伤筋,有时拨不开时,定须拉开手臂,才找得到伤筋。有时那伤筋松松的,太大长度的移位时,就须分数段来处理,即在伤筋的两端头的某一处也按住,控制在同一张手掌内,另一手就可把那手掌内的伤筋拨开,然后再往下移处理另一段。维持的原则就是按住两端头,拨中间的那段,这方法有时也可用到其他较长的伤筋处理。当然如有其它造成的棘上韧带的伤筋,那又是另一回事的。
快速治腰痛和腰背部僵硬如铁板的拨筋法,大家定常常碰到此问题,其实只要把膝盖後的伤筋拨开,除了背及腰马上松掉,铁板会消失很多,双眼有神,看物清楚。这也是快速解除腰痛的治疗法。当然,腰痛还有其他较复杂的原因,另帖再说。但,这稍打通的膀胱经,会导致患者的眼睛的明亮,有神,真有助于大众的视力,是值得大家注意这假性视力不良的病,并很简单的可帮忙他们的。你们去体验看看吧!姿式:患者以坐姿(或俯卧于床上,但医者须有对坐姿有数次的经验後才可改俯卧式。)1.患者:患侧的脚约90度立于地面,脚掌须完全平贴于地面,不够高,可以鞋子或其他东西来垫高。2.医者:双手置于膝後,食指的外侧贴于大腿,一手的中指按着委中穴,拨的是委中、委阳及阴谷穴的筋,这也许刚好在这三穴上,或上一点,或下一点,全凭手感法去找。这90度也有可能大于或小于90度,有时筋太紧时,不好拨,可适时调整角度大一点。3.上半身靠在椅背,大腿不动,动则肌腱会跑开,伤筋就不见了。有三个角度须医,每角度均须拨开这三个穴道的筋。a)90度治好后。b) 将小腿右移,约至患者能移动的最大角度。c) 将小腿左移,约至患者能移动的最大角度。大腿及膝盖均不能动,动则肌腱会跑开。这左右移大约维持第一个90度的角度而挪开。身体较好的或病情较不重的腰痛,患者会马上感觉,2个肾处,暖和了,有些马上感觉气冲过去了。基本上,那块铁板的气会被带走不少,背及腰部会回软的。一般我治疗颈、肩、背、腰、腿问题的第一个检查及治疗,会由此开始,不然,你会被那外部的铁板迷惑,而不知如何下手。4.假如铁板的硬度仍松不够,就须由膝盖往下(脚踝)找伤筋,仍须在那三个角度下往下找,并逐渐拨开。甚或脚踝及脚掌的伤筋也须拨开,这留待以后的帖子再说了。这种找各个角度的治伤筋的方法,会应用到其他关节,须切实去做,否则疗效不佳哦!
拨筋按摩的基本按摩法
下列方法是我查病,治病的全身按摩法,现写出供大家参考,按摩時請尽量附和著十四经脉走向,由上而下:
一.头部:
1.百会穴推至眉心穴:点揉百会穴后,拇指慢慢推揉直下至眉心穴。
2.眉心穴推至太阳穴:揉眉心穴后,再以左右二手的一指单推或五指齐推眉骨上方(含盖整个前额),而后收至二边的太阳穴。揉太阳穴,勿揉中间穴位,而是揉其四周的骨轮,如太阳穴内积病气太多,可以拇指稍轻点后,再揉穴位四周的骨轮。揉太阳穴的四周时,手敏感度够时定可发现,此骨轮有来自各面的不舒服讯息,依此讯息可发现在颜面正面,上自眉骨、眼睛、眼下、颧骨、下巴、耳前等引起的眼压高、头痛、颈背部紧等之种种原因。
3.太阳穴推至风池穴:揉完太阳穴后,可以一指或多指沿耳上方及后方直推至风池穴。(如图H)
4.百会穴推下至双耳上方及后方:推完此动作,可再推一次由太阳穴至风池穴之动作。揉风池穴之法一如太阳穴,须揉其四周的骨轮,否则直重压该穴,会使人受不了,气虚的人会有如针炙的晕针之感。
5.百会穴后推至风府穴:同样可以单拇指或五指一齐推至脑后,而收至风府及风池穴,同时揉此三穴。
6.风府穴至大椎穴:多揉大椎穴。由此起是按摩颈部,推完此动作后,双手捏揉颈部两边的斜方肌由上而下,颈不舒服,可多做,力道以患者病情及忍受力而
定。(如图I)
二. 肩及手臂部:
1.肩部:双手自然放于颈下方的肩上,双拇指分按、揉颈后的风门穴,馀四指捏揉胸上方的斜方肌,于此,可探知是胸或背部的僵硬,而加强不舒服部及其上下之按摩以舒解肩部之僵硬。假如僵硬在胸上方,则须多揉双耳前,额面直下的咬肌经下颚直至锁骨,及耳后斜下至锁骨的胸锁乳突肌,由上而下均是按摩重点;当然这也有由胸部所牵引过来的原因。
2.手臂部:双手捏揉肩上斜方肌后,顺延至大臂关节,拇、食指各点按著肩腢穴及臑俞穴(即举高大臂,有明显的二凹入处)。然后双手分捏揉著手臂的两边,顺延下来,至手肘处,揉按肘部的尺泽穴、小海穴、少海穴、曲泽穴、肘胶穴(即大小臂交接处、阴阳两面的数个要穴)。然后往下捏揉小臂两边,直至手腕处,须以双拇指先点揉腕正中央的阳池穴,然后双拇指推著腕关节之最外侧再转入内侧成S形状的揉推著腕骨(此是在推著腕骨上的七片小骨),再点按著阳池穴,双手各由此穴往各指尖处捏揉下来,再以拇、食指卤著每一指尖,用意是把人身按摩过不舒服之气,经由此动作而排出乎外,如整个手臂没感觉轻飘飘地,则须重做手臂部按摩。(如图J)
三. 背部:
1. 抓肩胛骨内侧的筋:患者的左肩胛骨筋由医者右手抓;右肩则由医者左手抓。由上而下,以拇指和四指相对捏揉下来。遇有不舒服处,也可以弹筋手法处理。
2. 揉脊椎及足膀胱经:由上而下,惟揉脊椎须稍轻点,可以拳侧部行之。膀胱经位于脊椎的两侧约两指宽及四指宽处,左、右边各三条。因此以手揉背几乎含盖著整个背部。(如图K) 如肩部仍不舒服,可以叩或手拍肩部无数次。
四. 胸部:
推内八卦:以掌根或指尖揉心窝及其四周的骨轮,然后五指各置于肋骨缝,指尖由心窝处引肋骨缝往外推,数次,对于胸口鬱闭有效。
五. 腰部及臀部:
1. 以拳揉命门穴,(即肚脐正后方,于脊椎上之穴),并以拇指按揉著其左右二侧成一线处,并用双手以拇指及四指相对的捏揉腰部。
2.延著脊椎及背部膀胱经往下直揉至臀部。以拇指点按著环跳穴(大腿骨外侧)和骨盘交接凹入处)。
六. 腿及脚部:
面对著患者,双手捏揉著大腿两侧,一如臂部之按摩由上而下至膝部,点揉曲泉穴、膝阳关穴、委中穴及两膝眼(即大、小腿交接处之穴道),再直揉下至脚踝。点揉解谿穴(脚掌和小腿交接处,繫鞋带凹处中),以此穴为中心分下推揉至各趾尖,并逐一卤之,一如手指之按摩,患者须有轻轻地感觉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