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姓十大历史名人,总有一位让你膜拜!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文姓十大历史名人
文姓,自西周时期祈改以其祖周文王姬昌之谥号“文”为姓,三千年以来,涌现出无数仕宦脊梁、贤儒雅士、豪杰智勇,艺术大家、商贾能人,百业高手,是值得我们彰扬的中坚典范!
这里,我们整理出文姓十大历史名人,总有一位让你膜拜!
1、文种(前536~前472年),字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时楚国郢人,文祈第十九世后裔,越国大夫,著名谋略家。向勾践进伐吴九术,当时越国被吴国击败,越王勾践困守会稽,种献计贿赂吴太宰嚭,得免亡国。勾践回国后,授以国政,上下刻苦图强,卧薪尝胆,终于灭亡强敌吴国,留下千古佳话。灭吴后,在要和平还是要称霸的战略方针上,主张养民的文种与勾践又发生了最为强烈的冲突,最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令其自杀,葬于国之西山(浙江绍兴市城内府山东北)。
2、文翁(前187~前110) ,名党,字仲翁,庐江舒人(今安徽省舒城县春秋乡枫香树文家冲),越大夫文种之后,西汉循吏、公学始祖。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文翁开挖浦江口,兴建引水渠,灌溉彭州和新都的1700顷农田,是历史上最早扩建都江堰灌区的功臣。文翁创办的文翁石室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班固在《汉书》中写道:“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文翁生子三:士宏、士运、士廉。士宏返居祖地舒城,士运、士廉留住成都,文氏后人尊文翁为蜀派、皖派开基祖。
3、文时(906~965),字春元,蜀人,蜀郡太守文翁嫡裔,球公第十三代孙,江右文氏开基祖。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大将郭崇韬招募天下英豪,讨伐前蜀王衍的号召,文时率部3000余人归附,唐庄宗李存勖以功嘉奖,授予帐前指挥使、轻车都尉之职。同光四年,文时从征杨吴,下洪州、镇江西,随后领兵巡查途经庐陵府,至永新北乡坑东村。文春元见此处秀美山水,民风淳朴,遂滞留数日寄住坑东袁家。房东袁通判敬慕其的气节,以独女许配为妻。迄千百年,他的后裔遍及赣、湘、粤、鄂、桂、黔、滇、越、吴、琼、港、台、豫、鲁等大半个中国,嗣孙超越百万,成为中华文氏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彦博(1006~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彦博的祖先源于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卒谥“敬仲”,后世以谥“敬”为氏;五代时,曾祖父文崇远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其氏为“文”。宋仁宗天圣五年(1025)时进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山西雁门节度使。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拜平章军国重事。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卒,年九十二,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曾成功地抵御西夏入侵。为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
5、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其先祖可追溯到汉代的文翁。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任职途中于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文同以善画竹著称,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又注重体验,成语“胸有成竹”就是出自他的故事。
6、文天祥(1236~1283年),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文春元之后裔,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元军南侵,文天祥率兵在福建、广东坚持抗元,收复州县多处。祥兴元年被俘于五坡岭,次年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心志,后被囚于元大都三年,屡拒威逼利诱,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狱中曾作《正气歌》传唱至今。谥忠烈。文天祥不仅是文氏的骄傲,他的爱国与坚贞更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与民族利益奋勇当先、奋不顾身。
7、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文春元之裔孙,因先世迁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其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8、文震孟(1574~1636年),初名从鼎,字文起,别号湛持。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曾孙,文彭孙,元发长子。博通经史,尤长于《春秋》,但科举不顺,十次会试失利。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以侍读召,进左谕德、擢右庶子,进少詹事、官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政。为人刚正,品行高洁,多次上疏弹劾王永光魏忠贤温体仁等,屡被劾落职。九年(1636)卒,十二年(1639)诏复原职,十五年(1643)赠礼部尚书衔,赐祭葬。南明福王追谥"文肃"。
9、文安之(1582~1659年)字汝止,号铁庵,夷陵(今湖北宜昌)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史著述家。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曾任南京司业、祭酒。后为权臣薛国观弹劾,罢官家居。南明福王起为詹事,唐王召为礼部尚书,都因交通不便,未就职。永历四年(1650),到梧州见永历帝,任东阁大学士。次年,为联络川中诸镇之兵,自请往四川督师;加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到贵州都匀时,为孙可望所拘。数月后脱身到川东,联络川鄂边境的农民军——夔东十三家抗清。永历十三年,督十三家中的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等十六营由水路会攻重庆,后因十六营中的地主武装谭弘、谭诣杀死谭文致遭失败。不久文安之病死于军中。
10、文廷式(1856—1904年),字道希、芸阁,号纯常子、罗霄山人等,江西省萍乡市城花庙前(今属安源区八一街)人,文春元之裔孙,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词家、学者。光绪十六年(1890),殿试第一甲第二名(即榜眼),授职翰林院编修,旋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篡修,本衙门撰文。又历官稽查右翼宗学,教习庶吉士,协同内阁看本,署大理寺正卿等职。文廷式是光绪帝瑾妃、珍妃的老师,并积极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也是晚清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在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反和,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召恭亲王参大政;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谏阻和议,以为“辱国病民,莫此为甚”。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与陈炽等出面赞助康有为,倡立强学会于北京。次年二月,遭参劾,被革职归里,从事著述,诗词独成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