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素衣:唐詩三百首五言古詩輯錄/評析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唐詩三百首第一卷 五言古詩
輯錄/評析 染素衣
宿王昌齡隱居
常建
常建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爲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羣。
『註釋』
『註釋』
1.不測:難以預料;喻指深淵或江海。2.隱處:隱居之所。3.孤雲:孤獨飄浮的雲片,比喻貧寒或客居之人。4.微月:眉月,新月。5.清光:月光。6.謝時:避世,不問時事。7.西山:山名,亦指首陽山。此處指常建隱居之地武昌樊山。8.鸞鶴:仙人所乘,亦指神仙、隱士高人。
『評析』
『評析』
山水隱逸詩,亦是懷友詩。常建和王昌齡是同科及第的好友,一生仕途坎坷。常建辭官前往武昌樊山隱居,途經王昌齡出仕前隱居處棲宿一夜,寫下此詩點明歸志。詩中孤雲、林月、茅亭皆是感而欲隱之景。斯人不見,孤雲代懷隱者,清光猶為君來,纏綿殷切之情溢於言表。
集評
《唐詩歸》:鍾云:幽嚴(“隱處”句下)。譚云:是昌齡一幅小像。鍾云:“為”字説林月靈妙(“松際”一聯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徵君詩神氣清朗,如此篇與《題破山寺》意趣俱到,可謂喫著丹頭。地水火風皆可助我變化者,是天然學問人,劉辰翁曰:清遠沉冥,不類色相,景同意別。
《唐詩歸折衷》:唐云:字字超凡。
《唐詩成法》:王之清才,死後松月猶若綣戀,生時不見用,此所以感而欲隱也。讀此方知李頎“物在人亡”一首俗淺。
《唐詩別裁》:清澈之筆,中有靈悟。
與高適薛據慈恩寺浮圖
岑嘉州
岑嘉州
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註釋』
1.湧出:湧冒而出。2.孤高:孤立高聳;孤特高潔。3.磴道:登山的石徑。4.虛空:天空;空虛。5.突兀:猝然;高聳貌。6.崢嶸:高峻貌;卓越不凡;興盛或指植物茂盛。7.鬼工:謂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工所能為者。8.四角:建築物頂的四個飛檐。9.蒼穹:蒼天,天空。10.高鳥:高飛的鳥或信使。11.俯聽:俯首而聽。12.奔湊:趨附、聚集。13.淨理:佛教的教義。14.勝因:佛教語,善因。15.掛冠: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五》:“﹝逢萌﹞聞王莽居攝,子宇諫,莽殺之。萌會友人曰:‘三綱絶矣,禍將及人。’即解衣冠,挂東都城門,將家屬客於遼東。”後指辭官、棄官歸隱。16.覺道:佛教語,指成佛正覺之路;覺得。
『評析』
『評析』
高古蒼渾結構緊密,視角奇正安排得當。此篇可為登臨類古詩圭臬。最喜秋色從西來句,空遠流逸。
集評
《唐詩品彙》:唐人倡和之詩,多是感激,各臻其妙。……登慈恩寺塔詩,杜甫云:“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俯視同一氣,焉能辨皇州。”高適云:“秋風昨夜至,秦塞多清曠。千里何茫茫。五陵鬱相望。”岑參云:“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靑濛濛。”此類甚多,是皆雄渾悲壯,足以凌跨百代。
《唐詩品彙》:唐人倡和之詩,多是感激,各臻其妙。……登慈恩寺塔詩,杜甫云:“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俯視同一氣,焉能辨皇州。”高適云:“秋風昨夜至,秦塞多清曠。千里何茫茫。五陵鬱相望。”岑參云:“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靑濛濛。”此類甚多,是皆雄渾悲壯,足以凌跨百代。
《唐詩歸》:潭云:“從西來”妙,妙!詩人慣將此等無指實處説得确然,便奇(“秋色”句下)。又云:“萬古”字入得博大,“靑蒙蒙”字下得幽眇。鍾云:秋色又四語寫盡空遠,少陵以“齊魯靑未了”五字盡之,詳略各妙。(“萬古”句下)。又云:岑塔詩惟秋色四語,吋敵儲光養、杜甫,餘寫高遠處俱有極力形容之迹。
《唐詩訓解》:極狀塔高,布勢有馳騁。
《唐詩鏡》:形狀絶色,語氣復雄。
《唐詩選》:“下窺”二句,調高而占,凄然不堪再讀。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此等詩眞獅子捉物,視兔如象。
《詩辯坻》:“四角”二語,拙不入古,酷為鈍語。至“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靑蒙蒙”,詞意奇工,陳隋以上人所不為,亦復不辦,此處乃見李唐古詩眞色。
《唐詩歸折衷》:吳敬夫云:形容處皆板拙可憎(“崢嶸”句下)。前幅塵氣,後幅腐理,幾不成詩。賴有“秋色”四語,一開眼界。
《唐賢三昧集箋注》:漁洋評:老杜、高、岑諸大家同登慈恩寺塔詩,如大將旗鼓相當,皆萬人敵。
《野鴻詩的》:岑有“秋色正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方古靑濛淥”四語,洵稱奇偉;而上下文不稱,末乃逃入釋氏,不脫傖父伎倆。
《唐詩別裁》:登慈恩塔詩,少陵下應推此作,高達夫、儲太祝皆不及也。
《網師園唐詩箋》:句亦如涌出(首二句下)。
《唐賢清雅集》:起句突兀。蒼渾似劉司空、顔光祿,氣更流逸。
《歷代詩評注讀本》:雄渾悲壯,凌跨百代,而“秋色”四句,寫盡空遠之景,尤令人神往不已。
賊退示官吏
元結
元結
序: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邊鄙而退,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苦徵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
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
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隣境,此州獨見全。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今彼徴斂者,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引竿自刺船。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註釋』
1.昔歲:去年,早年。2.井稅:田稅。3.日晏:天色已晚。4.戎旃:軍旗,借指戰事。5.山夷:山賊;山勢平緩。6.徴斂:徴收稅賦。7.符節:兵符或官印。8.將家:攜挈家小。
『評析』
『評析』
敘事類古詩,貴在真樸自然。雖諷刺時事卻用筆平和,勝當世酸嘶叫囂輩者多矣。
集評
《韻語陽秋》:杜子美褒稱元結《舂陵行》兼《賊退示官吏》二詩云:“兩章對秋水,一字偕華星。致君唐虞際,淳樸憶大庭。”……蓋非專稱其文也。至於李義山,乃謂次山之作以自然為祖,以元氣為根,無乃過乎?秦少遊《漫郎》詩云:“字偕華星章對月,漏泄元氣煩揮毫”,蓋用子美、義山語也。
集評
《韻語陽秋》:杜子美褒稱元結《舂陵行》兼《賊退示官吏》二詩云:“兩章對秋水,一字偕華星。致君唐虞際,淳樸憶大庭。”……蓋非專稱其文也。至於李義山,乃謂次山之作以自然為祖,以元氣為根,無乃過乎?秦少遊《漫郎》詩云:“字偕華星章對月,漏泄元氣煩揮毫”,蓋用子美、義山語也。
《唐詩援》:人皆知次山詩樸老古淡,在盛唐自成一家,惟子美《舂陵行序》云:“今盜賊未息,知民疾苦,得結輩十數公,落落然參錯天下為邦伯。萬物吐氣,天下少安可得矣!”數語眞次山知己。
《唐賢三昧集箋注》:眞樸惻怛,如讀“變風”、“小雅”。不獨有仁慈之心,亦可以為詩史也。
《絸齋詩談》:若純作刺時語,亦傷厚道。看首尾詞意和平,可知古人用筆之妙。
《峴傭説詩》:詩忌拙直,然如元次山《舂陵行》、《賊退示官吏》諸詩,愈拙直,愈可愛。蓋以仁心結為眞氣,發為憤詞,字字悲痛,《小雅》之哀音也。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韋蘇州
韋蘇州
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
煩疴近消散,嘉賓復滿堂。自慙居處崇,未覩斯民康。
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迹忘。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嘗。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
吳中盛文史,羣彥今汪洋。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強。
『註釋』1.宴寢:休息起居之處。2.煩疴:擾人的疾病。3.斯民:百姓。4.理會:理解、領會;見解一致。5.鮮肥:美味肴饌。6.時禁:予以禁止。7.金玉章:詩文美稱。8.羣彥:眾英才。9.汪洋:寬廣無際貌。10.大藩地:重要的州郡。
『評析』通篇雍容得體。海上風雨至興起大方,逐層遞進用筆藹然,贊文士羣彥勝於大藩財賦可知作者見識絕倫。
『註釋』1.宴寢:休息起居之處。2.煩疴:擾人的疾病。3.斯民:百姓。4.理會:理解、領會;見解一致。5.鮮肥:美味肴饌。6.時禁:予以禁止。7.金玉章:詩文美稱。8.羣彥:眾英才。9.汪洋:寬廣無際貌。10.大藩地:重要的州郡。
『評析』通篇雍容得體。海上風雨至興起大方,逐層遞進用筆藹然,贊文士羣彥勝於大藩財賦可知作者見識絕倫。
集評
《王直方詩話》:劉太眞《與韋蘇州書》云:“(顧著作來,以)足下《郡齋燕集》相示,是何情致暢茂遒逸如此!宋齊間,沈、謝、吳、何始精於理意,緣情體物,稱詩人指。後之傳者,甚失其源,唯足下制其橫流。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於足下之文見之矣:則知蘇州詩為當時所貴如此。《燕集》所作、乃“兵衛森劍戟,燕寢凝清香”也。
《唐詩紀事》:(白)樂天《吳郡詩石記》獨書“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
《韋孟全集》:起處十字,清綺絶倫,為富麗詩句之冠。中段會心語亦可玩。
《唐詩鏡》:都雅雍裕。每讀韋詩,覺其如蘭之噴。“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凉”,意境何其清曠!
《此木軒論詩彙編》:居然有唐第一手。起“兵衛”云云,誰知公意在“自慚居處”之“崇”。
《絸齋詩談》:莽蒼中森秀鬱鬱,便近漢魏。“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二語,起法高古。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韋蘇州
悽悽去親愛,泛泛入煙霧。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悽悽去親愛,泛泛入煙霧。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此爲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註釋』
『註釋』
1.親愛:親近喜愛的人。2.泛泛:飄浮貌,隨波逐流。3.歸棹:歸舟。4.沿洄:順流而下或逆流而上;徘徊。
『評析』
『評析』
高古且婉而不哀。古人常用時空方位等轉換手法表達含蓄不盡之情,如歸棹洛陽、殘鐘廣陵句。唐人用筆蘊藉可窺一斑。
集評
《韋孟全集》:劉云:至濃至淡,便是蘇州筆意。
《彙編唐詩十集》:唐云:淺淺説出,自然超凡。
《唐詩善鳴集》:韋詩醇古,之內又復堅深,用筆甚微。如此詩,令選者似可舍卻,終不可舍卻,細詠之,自得其味。
《唐詩箋要》:數字內無數逗露,無數包含,了卻情人多少公案。元明間才人為一“情”字作傳奇千百出,不敵這首。
《唐詩別裁》:寫離情不可過於凄惋,含蓄不盡,愈見情深,此種可以為法。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蘇州
韋蘇州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荆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註釋』
『註釋』
1.全椒:地名,今安徽全椒縣,唐屬滁州。2.郡齋:官衙,郡守起居之處。3.山中客:隱士道人。4.荊薪:柴草。5.白石:舊傳方士、道人煮白石為糧。後借為道家修煉的典實。6.空山:空寂深山。7.行跡:行動來去蹤跡。
『評析』
『評析』
五古貴風骨凝重、用語渾樸沖淡。東坡所謂“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正指此種。
集評
集評
《彥周詩話》:“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迹。”東坡用其韻曰:“寄語庵中人,飛空本無迹。”此非才不逮,蓋絶唱不當和也。
《韋孟全集》:劉云:其詩自多此景意,及得意如此亦少。妙語佳言,非人意想所及。
《批點唐詩正聲》:全首無一字不佳,語似衝泊,而意興獨至,此所謂“良工心獨苦”也。
《唐詩歸》:鍾云:此等詩妙處在工拙之外。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通篇點染,情趣恬古。一結出自天然,若有神助。
《唐風定》:語語神境。作者不知其所以然,後人欲和之,知其拙矣。
《唐詩別裁》:化工筆,與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處不關語言意思。
《唐宋詩舉要》:一片神行。
長安遇馮著
韋蘇州
韋蘇州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問客何爲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註釋』
『註釋』
1.灞陵:古地名,今西安市東。2.客:指作者好友馮著。3.采山:上山砍柴。4.冥冥:昏暗貌、迷漫渺茫、不知不覺。5.颺颺:飄揚貌、飛舞貌。6.鬢絲:鬂髪。
『評析』
『評析』
用語樸拙淺顯,情摯宛轉。最喜衣上灞陵雨句。
集評
宋劉辰翁云:“不能詩者,亦知是好。”
集評
宋劉辰翁云:“不能詩者,亦知是好。”
夕次盱眙縣
韋蘇州
韋蘇州
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獨夜憶秦關,聽鐘未眠客。
『註釋』
『註釋』
1.次:停泊。夕次:傍晚停泊。2.盱眙:音須移。地名,今屬江蘇省。3.舫:船。4.孤驛:孤寂的驛站。5.浩浩:廣大無際貌、胸懷坦蕩。6.冥冥:昏暗貌。7.山郭:山城、山村。8.獨夜:一人獨處之夜。9.秦關:秦地關塞、關中地區。
『評析』
『評析』
從此詩可看出五言下字細嫩、煉字精絕之妙處。首聯破題,次聯白描風波暮景,三聯寓情於景,中四蒼涼晚景為尾聯羈旅愁思埋下伏筆。最喜“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暗、白”入妙耐品。雖為五古,中四對仗極工。
集評
《批點唐詩正聲》:“白”字入妙,正見夕暗之態。
《石園詩話》:韋詩如“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喬木生夏凉,流雲吐華月”、“寒雨暗深更,流螢度高閣”、“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迹”、“微風時動牖,殘燈尙畱壁”、“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寒山獨過雁,暮雨遠來舟,”、“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怪來詩思清入骨,門對寒流雪滿山”,有合於劉須溪所謂“誦一二語,高處有山泉極品之味”也。
東郊
韋蘇州
吏舍跼終年,出郊曠清曙。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終罷斯結廬,慕陶真可庶。
『註釋』
『註釋』
1.吏舍:官吏居住或辦公的地方。2.終年:一年,尽其天年。3.清曙:清晨。4.構築房舍。晉陶潛《飲酒》詩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評析』
『評析』
王孟韋柳:盛唐王維、孟浩然、中唐韋應物、柳宗元的合稱。為唐代繼承陶淵明田園詩而發展成獨特的唐代山水田園詩歌流派的代表。四人生平閱歷不同,詩作風格迥異,但在山水詩創作上卻有相近之處。沖淡、典雅、隱逸、閒適,後輩可學之處頗多。
集評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應物五言古體源出於陶,而化於三謝,故眞而不樸,華而不綺。
《宋文憲公集》卷三十七:一寄穗穠鮮於簡淡之中,淵明以來,蓋一人而已。
集評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應物五言古體源出於陶,而化於三謝,故眞而不樸,華而不綺。
《宋文憲公集》卷三十七:一寄穗穠鮮於簡淡之中,淵明以來,蓋一人而已。
送楊氏女
韋蘇州
韋蘇州
永日方慼慼,出門復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泝輕舟。
爾輩況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爲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託令門,仁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閒始自遣,臨感忽難收。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註釋』
1.楊氏女:指女兒嫁給弘農楊氏。2.慼慼:憂懼貌、憂傷貌。3.悠悠:思念貌、遼闊無際。4.有行:出嫁。《詩·邶風·泉水》:“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5.輕舟:輕快小船、浮橋。6.中腸:猶內心。曹植 《送應氏》詩:“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7.內訓:對女子的訓誡教育。8.資從:嫁妝,陪嫁財物。9.居閒:平居無事、賦閒。
『評析』
『評析』
觀此篇婉而不哀,殷殷叮嚀九曲回腸。韋詩各體俱長,尤以五古最高。風格沖淡閒遠,用語樸柮情摯。
集評
全詩情眞語摯,至性至誠。慈父愛,骨肉情,躍然紙上。“貧儉誠所尙,資從豈待周”。可作紅衣千秋楷模。
東郊
韋蘇州
韋蘇州
吏舍跼終年,出郊曠清曙。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終罷斯結廬,慕陶真可庶。
『註釋』
『註釋』
1.跼:通局。局促、局守。2.終年:全年,一年到頭。3.清曙:清晨。4.結廬:構建房舍。
『評析』
『評析』
韋蘇州的五古詩風多以謝、陶為主,尤其山水寫景、化句用典可窺一斑。“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為後世推崇,結句化陶潛《讀山海經》:“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柳河東
柳河東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註釋』
1.清心:心地恬靜,居心清正。2.貝葉書:佛經。3.真源:本源,本性。4.妄跡:荒誕的事情。5.冥:暗合。6.繕性:涵養本性。7.膏沐:喻德政或恩澤;洗沐、潤澤;施惠。8.澹然:寧靜貌。9.悟悅:因了悟而喜悅。
『評析』
柳河東和韓昌黎以文入詩,倡導淡泊簡古、質樸高健,成為唐詩之一大變。“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雖是佛家語,諷味不厭,放諸四海皆准。
集評
《彥周詩話》:柳柳州詩,東坡云:在陶彭澤下,韋蘇州上。若《晨詣超師院讀佛經》詩,即此語是公論也。
《苕溪漁隱叢話》:《詩眼》云:子厚詩尤深遠難識,前賢亦未推重。自老坡發明甚妙,學者方漸知之。……向因讀子厚《晨詣超師院讀禪經》詩,一段至誠潔清之意,參然在前。“眞源了無取,妄迹世所逐。微言異可冥,繕性何由熟?”眞妄以盡佛理,言行以薰修,此外亦無詞矣。“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蓋遠過“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日出霧露餘,靑松如膏沐”,予家舊有大松,偶見露洗而霧披,眞如洗沐未干,染以翠色,然後知此語能傳造化之妙。“澹然離言説,悟悅心自足。”蓋言因指而見日,遺經而得道,於是終焉。其本末立意遣詞,可謂曲盡其妙,“毫發無遺恨”者也。
《唐詩品彙》:劉云:妙處言不可盡,然去淵明尙遠,是唐詩中轉換耳。
《唐詩鏡》:起語往往整策,道人四語景色霮䨴如沐。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楊愼曰:不作禪語,卻語入禪,妙,妙。吳山民曰:起清極。“道人”二語幽極,“離言説”三字,是眞悟。唐汝詢曰:首二句,如此讀經便非熟人。“眞源”四句,得禪理之深者;“道人”四句,語入禪悟,悅心自足,經可無讀矣。
溪居
柳河東
柳河東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註釋』
『註釋』
1.簪組:冠簪和冠帶,喻指官宦。2.南夷:南方邊遠地區。3.農圃:田園。4.偶似:有時好象。5.響溪石:水激溪石的聲響。6.長歌:放歌。
『評析』
『評析』
柳河東貶謫永州冉溪之作。寫謫居佳境自得其樂。如沈德潛所言雖發清夷淡泊之音,然抑鬱憂憤行之言外。
集評
集評
《唐詩品彙》:劉云:境與神會,不由思得,欲重見自難耳。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顧璘曰:超逸。陸時雍曰:音如琢玉。周珽曰:因謫居,尋出樂趣來。與《雨後尋愚溪》、《曉行至愚溪》二詩點染,情興欲飛。
《唐詩別裁》:愚溪諸詠,處連蹇困厄之境,發清夷澹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
《問花樓詩話》:昔人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然亦有畫手所不能到者。先廣光嘗言柳子厚《溪居》詩:“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田家》詩:“雞鳴村巷白,夜色歸暮困”,此豈畫手所能到耶?
《唐宋詩舉要》:清冷曠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