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十方:小雅鹤鸣注译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皋:沼泽地。
爰:乃。
树檀:檀树。
萚:参照下文“其下维榖”,萚不当为落木,宜释为萚木,即荆棘灌木。
可以为错:可,可以。以,用。为,制造。错,砺石。
榖:楮树。
攻玉:治玉,磨制玉器。
鹤鸣叫在那众多的沼泽地里,声音传遍了整个原野。鱼儿们下潜在水潭底,有时浮到浅水滩。那个乐园里面,有高高的檀树,檀树下面生长着灌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制造砺石。
鹤鸣叫在那众多的沼泽地里,声音传遍了整个天空。鱼儿们浮在浅水滩,有时下潜到水潭底。那个乐园里面,有高高的檀树,檀树下面生长着楮树。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
关于鹤鸣,注家大抵以下几种观点:一、毛诗序的诲宣王说,二、郑玄的招隐士说,三、朱熹的理学说。但三家的说法都无法自洽,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理学说自不可取,也早已被人驳斥,诲宣王说也无法证实这是宣王,甚至无法证实这是诲,招隐士说亦然,只看到野、渊便以为是隐士求招,而无法解释檀萚榖之间的关系。三说都是执其一端,无法整体给出合理的解释。
诗中出现了这些词:鹤、九皋、野、天、渊、渚、园、檀、萚、榖、他山、石、错、玉。要合理解释这首诗,就必须解释这些词之间的关系。这些词毫无疑问是有一定的喻意,但诗经写作之时,尤其是小雅创作之时,还是西周,是文字发展的早期,六诗也只有风、赋、比、兴、雅、颂。这个时候的修辞都是直接简单,没有后世那么多暗喻隐喻,需要进行比喻的时候,都是明喻或者反喻。
诗中鹤鸣,声闻于野,声闻于天,鱼潜在渚,鱼潜在渊,而这个野和渊,与后面的乐园之间的关系,应当都是在乐园之中。诗中描述的,是乐园中鹤鸣鱼潜,是乐园中有檀,有萚和榖。鹤与檀比,鱼与萚榖并。即乐园中既有光彩夺目的鹤与檀,也有不起眼的鱼与萚榖。并不是将鹤视为隐士,将萚榖比作小人。如果将鹤视为隐士,则檀一样是隐士。如果萚榖是小人,则鱼也一样是小人。这在以往的任何一个解释中,都是矛盾的。
当然也有人会说,鹤与檀都是比喻君子,鱼与萚榖都是比喻小人,那这样的话,这样的园,就不会是乐园,而是一个充满尔虞我诈的地方,一个你死我活的战场。而乐园,是可以让鹤自由鸣、飞,让鱼自由往来,让檀和萚榖都得以自由生长。
也就是,在本诗中,乐园应当是比喻周王室的朝廷,鹤与檀用来比喻卿士大臣,而鱼与萚榖则用来比喻小臣吏员。卿士大臣们固然是邦之栋梁,而小臣吏员对邦务也不可或缺。
诗中为错、攻玉,字面意思相同,都是磨制玉器,在这里都应当是比喻处理朝廷事务,而处理朝廷事务的人,就是卿士大臣们和小臣吏员们,然而他们是“本山之石”,而不是“他山之石”。由此看来,他山之石,按字义解释为别的山的石头,当为从诸侯兄弟的邦中聘任人才。终周一代,一个邦的大夫甚至卿士去另一个邦交流任职,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王室使用其它各邦的人才,同样也是十分寻常的事情。如左传所载的各“聘于周”的事件。
因而,从以上解释来看,本诗应当是周王对王室官员们的歌颂,或者对当前政治清明的感叹。即王室的政治环境十分清明,本土的官员们十分胜任,而诸侯兄弟邦聘任过来的人才,也十分称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