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稻田生态养殖实用技术

陈杰

为拓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养殖品种和模式,笔者进行了稻田养殖中华鳖试验。利用稻田自然生态环境,投喂螺蛳、小杂鱼等鲜活饵料,采取生态防控病害,不使用化学药物,使养成鳖的外形、口感、品质和滋补功效接近野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一、稻田条件与配套设施

1.环境要求 中华鳖具有“喜静怕惊、喜阳怕阴、喜洁怕脏”的习性。选择养鳖稻田时要求环境安静、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且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水质与环境等指标经检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T5361—2016)标准。田块宜采用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面积5~10亩,黏性土壤,土质肥沃。

2. 田间工程 田块向阳的一端开挖鳖暂养池,池深 1.2~1.5 米,用于放养鳖种和水稻烤田、收割时作为鳖的栖息区;田块另三边离田埂2米左右开挖上口宽2米、底宽1米、深1米的环沟,环沟与暂养池通连。挖出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田埂经压实达到不漏、不渗、坚固的要求。开挖时预留通道,便于机械下田作业。

3.水系配套 在暂养池一端设进水口,安装水泵抽水进入,另一端设置出水口,便于稻田水流畅通,增加溶氧和防止水质污染。

4.防逃设施 鳖逃逸能力非常强,最好做成三道防逃设施。在池埂滩脚用60~80目筛绢网做成第一道防逃网,网高1.5米,网脚下方埋入土中30厘米以上,上口用硬质塑料缝合成倒檐。在池埂用砖砌水泥浆抹面建防逃墙,高50厘米、顶端向内延伸30厘米呈“7”型(也可用硬质钙塑板等材料),作为第二道防逃墙。为防外来人员进入和防盗,一般在池埂外侧再建一道拦护网。

5.晒背场 鳖有晒背的习性,在暂养池向阳的池埂上设置晒背场。晒背场长度视田块宽度而定,宽度0.5米,内铺30厘米厚的细沙。晒背场与池埂做成45°左右,便于鳖顺坡爬入。池中也可设置3~5个用细竹或木板条制作成0.5~1米2 的浮筏,固定在池中向阳的水面上供鳖晒背。

6.配套设施 稻田中安装诱虫黑光灯用于诱虫,作为鳖的补充饵料和防止水稻害虫。同时建造看管用房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每块田环沟中设置玻璃钢小船1条,用于投饵与管理,最好安装监控和配备水质检测设备。

二、放种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 新开稻田要事先进水浸泡,使用生物制剂解毒,防止原稻田中的农药、化肥残留。在鳖种放养前,排干环沟和暂养池中的积水,铲除表层淤泥经日晒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加水化成浆泼洒消毒。

2.栽种水草 暂养池和环沟中种植水草要品种多样化,适宜种植的有沉水植物菱、轮叶黑藻、苦草和伊乐藻等,挺水植物有芦苇、蒿草等,浮叶植物有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栽种占池塘面积2/3左右,浮叶植物遮盖面超过水面的30%时需作适当的清理。

3.投放螺蛳 暂养池和环沟投放螺蛳需分批进行,一般在清明前后投放1次,让其繁殖幼螺,饲养期间视螺蛳存量进行适当补充。

三、鳖种选购与放养

1.鳖种来源 最好到省级以上原(良)种场或规模养鳖场选购幼鳖,要求体形呈圆形、裙边宽厚、背部青灰色并有小黑点,腹部白底有明显的黑斑,行动敏捷、活泼,无伤残、无畸变。考虑到稻田养殖当年上市的养殖模式,可选择规格为250~400克/只的幼鳖,要求规格整齐、均匀,最好是挑选纯雄性的幼鳖作为养殖鳖种。

2.鳖种放养 在水草生长茂盛、秧苗栽插活稞后进行,一般为 6 月上旬放幼鳖 30~80 只/亩(按大田面积计);同时可按环沟、暂养池水面放抱卵青虾0.5千克/亩,让其繁殖虾苗作为鳖的天然饵料,搭配鲢、鳙鱼种各10尾/亩左右。

3.鳖种消毒 鳖种下塘前用浓度为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15~20分钟、浓度为3%的食盐浸洗10分钟或浓度为3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浸洗15分钟。方法是药液在木桶或船舱中配制,将鳖装入网箱或竹筐放入消毒液中,消毒结束后将网箱或竹筐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

四、饲料投喂与管理

1.饲料投喂 稻田养鳖放养密度较低,放养初期一般不投喂人工饵料,以利用稻田中的昆虫、沟池中的螺蛳和自繁的青虾苗为主。养殖中后期可适当投喂一些新鲜的小杂鱼、螺蚬蚌肉和南瓜、胡萝卜、菜叶等,上午9时前后投喂1次,投喂量为鳖体重的3%~5%,可通过逐步驯化投喂在固定的食台上。

2.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巡塘,观察水质、防逃设备和鳖的活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加换水、施用生石灰、使用 EM 菌等方法调水,养殖期间使池水pH保持7~7.5,透明度50厘米左右。定期用大蒜素等药物拌饵投喂,确保幼鳖不发病。并做好记录,便于产品的可追溯。

五、水稻种植与管理

1. 稻种选择 选用具有抗病、抗虫、抗倒伏、大穗型、稻米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

2.水稻栽插 采取浅水机械或人工插秧,行株距一般为25厘米×18厘米或30厘米×15厘米,每亩栽插1.5万穴左右,以确保养殖鳖生存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

3.生长期管理 移栽后10天,保持田面湿润至薄水层;中期灌水5~10厘米,以利鳖入田活动觅食。可采用夜晾日灌的方式进行晾田,使土壤变硬。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施肥。使用灭虫灯、性诱剂等诱杀水稻害虫,必须用药时选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养鳖稻田杂草数量明显减少,如有杂草必须人工拔除,禁用化学除草剂。

4.水稻收割 收获前10~15天排水,先将稻田的水位快速下降到5~10厘米,然后缓慢排水,保持环沟水位40~50厘米即可用机械进田收割。

六、捕捞与销售

1.捕捉方法 少量上市时可用地笼捕捉,把规格符合需要的鳖取出,其余的鳖及时放回池中继续饲养。水温15℃以下鳖已停止进食时,把水排干后翻挖捉鳖,来回几次可将鳖全部捕出。

2. 暂养贮存 由于稻田养鳖的捕捞较集中,如不能立即销售完毕,需进行暂养。活鳖可在防逃设施完善的土池塘、水泥池、水族箱、木桶等水体中充氧暂养,暂养时应避免挤压与碰撞。

3.活鳖运输 运输工具要求洁净、无毒、无异味。运输过程中观察水草的湿润程度,每隔数小时淋水1次,以保持中华鳖皮肤湿润。高温时运输宜用冷藏运输车或其他有降温装置的运输设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