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人生的交错37 ——我的回忆录 文/曾明新 (乌鲁木齐区五建) 2020.1.5.发布于360图书馆

历史与人生的交错37

——我的回忆录

文/曾明新 (乌鲁木齐区五建)

2020.1.5.发布于360图书馆

…………

从1967年到1977年,不平凡的十年,我已经10岁了,仍然懵懂无知。大人们领导们开始真正的反思了。1977年2月汪东兴决定、报华国锋批准的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站着他们的立场是:两个凡是,站在四人帮的立场:是按照既定方针办,站在邓,李,叶的立场上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后提出白猫黑猫论,和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等。

站队不一样想法不一样,精神境界不一样,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变化要求。目前看来:毛主席自己提出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方针思想。都是很正确客观的。

当时,我在石化上三年级,不知道四人帮是干啥的,妈妈在76年的一天告诉我,粉碎四人帮了,我也不知道啥意思。课本上的很多内容比较单一,学的基本上是毛主席的诗词。我记得有几篇文章《张思德》《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德的谈话》,还有一首毛泽东的词《菩萨蛮·大柏地》。

这首词说的是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现在再回忆石化的雨过天晴,彩虹,博格达顶峰的雪色,高温水池方面鲜丽如画,浓彩重墨的景色,真是美妙的想象,引人无限的遐想。那时候小,听说台风啥的都很害怕,以为海浪 要扑过来。那时没有多少地理与文化知识,书本的知识量太匮乏了。

那时的革命意志和现在的奋斗精神那种更好,更让人们领略到活着的内涵呢?!小时候看到五建方向朝南那片浓云密布的就害怕,现在学了地理历史就不怕过去与现在了,有了预判有了经验和穿越……

可怕的是每天匆匆而过的时间,悄无声息的流逝吓人。关键如何努力却无法挽回,这种痛说不出来的心里空落落。如果努力的分享奉献,就会延长生命的话,这个世界会更加美丽,而绝不会充满争斗了,因此时间越短暂,终究面临死亡,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苦苦追求活着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单位时间的火药味就会愈浓烈。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但是三观的趋向利益获得的不一样,结果思想也不一样。对人生的理解更不一样了。

关于浪漫时光——一直在回忆当年11连的篮球场,也就是青年连住的地方,马新民那一把子年轻人在那里住过。马海山高珊等大哥们领我们打五步的激烈战斗是比较浪漫的时光,还有长途跋涉去米泉的那些土商店和弟弟一起去买过年的鞭炮,去石化的老电影院看电影《未来世界》《雁南飞》《雾都茫茫》《柳堡的故事》文艺宣传队的节目,对石化的柏油马路心生羡慕,在石化指挥部看的《火车司机的儿子》,那次宋振怀老师给我了一张票,一起看的《奇袭白虎团》忘不了,周末阳光明媚,在周福忠,张吉林家的房头卡三角,砸四角包子,赢酒瓶盖子,赢烟盒纸,赢糖纸,下午4,5点钟在何志新家门口砸钢板,打鼻石(羊拐,缠上铁丝),在程维宾家抓石子,弹玻璃球到坑里,在xu建军家玩工兵棋,在三营营部看五建团部放映队的电影,围在周围看机器咋放出来的神秘,营部旁边冬天还有一大片冰,我们在刘东家做冰刀,做爬犁子,然后在冰上对撞,11连的大食堂里边刘泽先叔叔(音同,错了勿怪)演唱的歌曲《山也笑水也笑》《祖国一片新面貌》温涌泉叔叔的文艺宣传队的节目,康彩霞赵萍等姐姐们的舞蹈,大食堂边还有一个大菜窖,里面都是白菜,小伙伴们偷偷进去摸个白菜出来大家吃里面的甜甜的芯子,我们坐在某个隐蔽处偷偷学大人吸烟吐烟鼻子冒烟…………

还有傍晚我们搬砖头占位置看连里的大电视,连里的电视看京剧台,我们小孩没办法,就跑到15连的大食堂里看《大西洋底来的人》《秋翁遇仙记》《王子复仇记》等等,还有跑到六连看《追捕》等等,还有在炼检处挂的大荧幕看的《斯特凡大公》,那时候,一边看电影一边看天气,有时候露天电影院不好,即是怕大雨滂沱,月亮钻到云层里后,乌云密布就害怕,刮风飞沙走石,下雨醍醐灌顶,那就要早早准备跑回家。

那时候胆子很小,晴空霹雳,乌云黑压压,道路泥泞,冬天班里的架炉子值日,架火架不着,班里烟雾缭绕,老师要求的课文背不下来,都是折煞心情不好的原因……那时候刘兰芳播讲《岳飞传》《三国演义》《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慢慢家家都有收音机,录音机了,我家没有买。玉新家的手提录音机四个喇叭,颇令人羡慕,我和玉新还一起去石化商店,玉新买了两盘《二人游香港》《张帝智慧回答》的歌曲磁带。回来我们就在一起听,那时候的愉快,哪怕一点点都是回味长久的,现在再多的愉快,一会就被淹没消失,脑子大了,东西太多了,删除更多的群,不是没有意义,而是没有时间看,经典的东西太多了吗???还是本就经典太少了,什么是经典人生,人们都在寻找,而且为什么越寻找越沉默寡言了……人生和活着就是个迷。谁也破解不了,还得dei苦苦追求——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2300多年前的屈原到现在,都在找,课本也没定论,政府也没有宣布,教育部也没有出台人生究竟是什么?毛阿敏唱的《渴望》张学友的《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齐秦的《狂流》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的棘手。

但十岁左右的时间是大把大把的,无忧无虑的。现在总有个东西无形的压着我……这个东西既有高尚的催人奋进的精神需求,也有卑微常态化的生理衰退,谁能逃得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