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人生悲剧

我们今天来看看王羲之的行草书《追寻帖》,并略作解读,以此来观照一代书圣右军先生的人生悲剧。

王羲之于此帖中流露出“垂尽之年”的浓重伤感,“吾昨频哀感” 、“哭之”、“酸塞”等语均能显现出这种心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帖中谈到:早上起床后又服食行散,感到更加顿乏。可知王羲之晚年身体衰弱,但仍然保持服食的习惯。服食后须往户外行走散发,然体力难支,故更加顿乏,无益于身体。长期如此恶性循环,对身体自然是一种摧残。

王羲之执迷于服食,毁及身体,造就是他个人的悲剧。若无此习,其年寿何止五十九岁。在那个流行炼丹求长生的时代,王羲之此帖留下悲哀的证据。

此帖现有拓本四种,分别如下:

翁方纲宋拓本(南京大学藏)

快雪堂法帖本

王羲之行草书《追寻帖》材官本

安思远藏本

《追寻帖》拓本,11行,103字。

释文如下:

追尋傷悼,但有痛心,當奈何奈何。得告慰之。吾昨頻哀感,便欲不自勝舉。旦復服散行之,益頓乏,推理皆如足下所誨。然吾老矣,餘願未盡,惟在子輩耳。一旦哭之,垂盡之年,將無復理,此當何益。冀小卻,漸消散耳。省卿書,但有酸塞。足下念故言散,所豁多也。王羲之頓首。 

《右军书记》著录此帖全文。在王羲之尺牍中,一篇帖子字数逾百,所陈事状、心绪如此详备,也是很少见的。

在版本差异上,第七行“哭”字,有作“失”字者,《快雪堂帖》则刻为“尖”字,第十行“酸塞”之“酸”字,有释为“毁”。

对于帖首言“追寻伤悼”四字,清王澍认为是羲之因长子玄之夭折而发;米芾认为此帖乃献之代笔,黄伯思则认为其字势圆紧,非出自献之笔下。

年代久远,翻刻诸多,难以定论了。

@本文来源:网络。内容观点仅供书友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