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五)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五)

曾经有人问我:托孤往往是祸乱之因,为什么要托?
我的回答是:不托行吗?
我们历史上所有的托孤,其实都是给了权臣可以胡作非为、甚至可以欺负人家寡妇孤儿的理由,而不必让那权臣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灭了人家的寡妇孤儿。
我们知道,中国的权臣多半是政治文人,文人都比较好面子,政治文人更注意形象,哪怕是再坏的主意和作为,也非得找个说得过去的由头,不是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谁都不会撕破脸干一些极端的行为的。换句话讲,政治文人是最善于和讲究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
前面用了不少笔墨说到过禅让,禅让,实际上是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往往是权臣被逼到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手段,但如果之前托过孤,理论上就不会出现禅让这样相对血腥的事情。打个比方说,不管仲父还是假父,吕不韦和嫪毐都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但由于吕不韦被托过孤,再怎么着,他都不会造反(这个跟秦始皇是否他的儿子无关),而那个权势并不如吕不韦大的嫪毐就可以毫不顾忌的造反了。
所以,聪明的王者死之前,通常就会把一个或者几个掌握庞大势力的权臣喊到病榻前,让准备即位的那个不一定小的未来孤儿给权臣磕上几个响头,然后大体是这样颤巍巍地跟那权臣说:这孩子就交给您了,要打要骂都由你,以后绝对由您说了算,您可得看在我们这么多年情分上,帮这孩子把国家治理好……
这么一来,权臣想随便废这孤儿让自己或者婉约一点选择另外一个孤儿当老大都比较困难,王者临死这一道可把权臣摆得够呛。当然,考虑到权臣的地位往往也是这个马上要死的家伙给的,这么干似乎也并不太过分。
其实,权臣的日子也不太好过。灭了孤儿,道义上实在说不过去;不灭他,等人家翅膀硬了,可就要想法儿把你给灭了。所以,所有被托孤的权臣都采取了同样的办法,就是把新王者狠狠踩在脚下,死活不交权。厉害的权臣可以坚持到自己寿终正寝,不够厉害的只能是在某一天被压抑已久的新王者一举夺权,弄个万事皆空,结局是温情一点还是残酷一点只能是由新王者的性格决定了。
自古以来的托孤各方的命运莫过如此。
当然,说到托孤,前面提到过的刘备白帝城托孤大概是最有名的。
实际上,刘备托孤的当时和后续情况完全符合刚才说的所有特点,只不过是很多人不那么清楚罢了。
和大家广泛传说的情况不太一样的是,刘备托孤实际找了两个人,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诸葛亮外,还有个人就是前面提过的李严。
当时的蜀国,官员大体有两个集团,诸葛亮一方代表外来势力的荆襄集团,而本地一方的老大便是李严(实际上,还有一种说法是李严是刘璋留下的东州集团,本地人还有个影响力不大的益州集团)。
其实,李严本身也是荆襄人,和诸葛亮移民身份不一样,他在南阳土生土长,后来顺利的在刘表手下当了官,曹操领兵南下的时候,时任秭归县令的李严率众投了西川刘璋,当了成都市长也就是成都县令。由于能力强,人缘好,李严在西川声望颇高,所以,当他投降了刘备之后,为刘备攻取西川和安定蜀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做了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成了四川本地人的老大。李严算是个名将,刘备率大军夺取汉中之时,他曾以犍为五千士卒消灭了在资中叛乱的数万大军,避免了刘备被人抄了后路的危险;在孟获(?)还没成气候的时候,越巂郡也就是西昌一带的彝族(?)军队进攻蜀国,也被他杀败。此外,文武兼修的李严还和诸葛亮、法正等人一起参与过蜀国基本大法《蜀科》的制订。

刘备从夷陵战败退守白帝城到永安宫托孤有大半年时间,托孤到死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加之他识人的本领相当高,所以,从托孤到在交代后事这个问题上,刘备是做了深入细致而周全的考虑的。
刘备知道,虽然他晾了诸葛亮很久,但自己一旦死了,长期发展培养自己势力的诸葛亮是再也没有人能够压得住的了,而干掉诸葛亮已经来不及安排,就算来得及也会带来一场巨大的政治动乱,孱弱的蜀国是否能经住如此折腾已属难料,即算经住,也应元气大伤。
鉴于诸葛亮在蜀国呼风唤雨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为了让心怀不满的诸葛亮能够确保维护刘禅的皇位而不去动别的歪心思,刘备向他托孤是一定的。
让我们看看卓越的政治家刘备是如何用几句话就把那位号称史上第一智者但政治专业水平一直差刘备好几个档次(这么久了也没学会)的诸葛亮给拿住了吧: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稍微解读一下。
曹丕这个人物,历史上和文学上对他的评价都不高,可能是源于他逼汉献帝禅让(可怜的汉献帝,没有托孤的条件,禅让也是必然的事情)以及文人对失意才子曹植的喜好(文人通病而已,其实,这个曹植根本就不可能让曹操起传位之心)。但是,真实的曹丕不光文学修养有可能丝毫不逊于他的父亲和弟弟(实际上,历史贡献更大),而且其政治素质也不弱于曹操。
公平一点讲,诸葛亮的才能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曹丕的(应该逊色不少,能排进一个等量级恐怕都是诸葛亮高攀了),更遑论什么十倍八倍的。这点以识人著称的刘备心里有数(后来的诸葛亮也心里有数,当时有数没有我就不知道了),他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求人得说好听的,高帽子自然要戴;再者也得给诸葛亮一些信心,打打气,让他起码能安国(至于恢复汉室的大事,面对曹丕,恐怕只能是个口号了);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给了诸葛亮一个之前冷落他理由的暗示:因为你比我强,所以我在时不用你(你那么强,用了你我多没意思呀),留你是给我儿子辅国的。
刘备有四个儿子:封禅永理,其中老大刘封是义子,其他三个都是亲生的。刘备选择了刘禅作为即位的嗣子(刘备口中的嗣子,指的是且仅是刘禅)。这个刘禅,便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反面人物:乐不思蜀的扶不起的阿斗。
想听听诸葛亮在刘禅没即位的某个时候对刘禅的评价吗?你会跌破眼镜的,诸葛亮的评价是:智量甚大。
我还真告诉你,别看诸葛亮老是看错人,但那次,他的评价是对的。
刚才说过了,权臣在托孤之后还是有不完全撕破脸皮的婉约办法的。比如说,诸葛亮为了托孤后自己的处境问题,是不那么愿意位子上坐的是精明能干的刘禅,他大可以找个由头废掉刘禅,改立比较好对付的刘永或者刘理当皇帝,局面显然更容易控制。
但刘备的后半句话彻底杜绝了诸葛亮起这个念头,刘备的话说白了,就是:你也别搞什么换人的游戏了,要不老实保刘禅的江山,要不你直接篡位好了。
你说诸葛亮能怎么办?
刘备可以搞定心高气傲的诸葛亮,但他知道,心高气傲的诸葛亮可搞不定四川帮,所以李严也同时作为托孤大臣,既可以帮诸葛亮和刘禅安抚四川帮,也可以通过李严控制诸葛亮的跋扈。
考虑到诸葛亮的跋扈,刘备没有让刘禅赶到白帝城,在永安宫里给诸葛亮磕头的只有不会趟浑水的刘永和刘理,以保持刘禅皇帝的尊严。
刘备的政治智慧在他即将去世的时候达到了历史顶峰,他白手起家创造的蜀汉因此得以延续。
这就是刘备托孤的真相。

但有些事情刘备还是没有想到,比如李严的政治无能。虽然在向诸葛亮托孤的半年前就把李严先招进了永安宫密谋多日(可见刘备何其担心),但李严终究没有挺住。
刘备死后没几天,四川帮里有一个叫雍闿的大族叛乱,李严写了一封长信但没有效果,诸葛亮就以此为借口把李严小小的冷着起来,夺了他的兵权,自己带兵平息了叛乱。再过一段时间,就以主管后方物资供应的名义把李严搁到江州也就是现在重庆一带去了。

别看李严政治水平不高,但治理府衙的水平还真不是盖的(能干的人政治水平往往不高),他把江州治理得很好,并且在长江和嘉陵江河口处新修筑了一座大城,他甚至还想把后山凿通连接两江,使大城成为江心洲,只是因为诸葛亮诽谤李严想搞巴州独立才停止。不然,我们今天看到的重庆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李严修的大城把江州转移到了著名的朝天门码头一带,和现在的重庆市区重合,也就是说,当今的重庆市区就是在李严大城基础上沿着两江向后发展起来的,李严不折不扣是这个直辖市的真正缔造者。
重庆江山一体,城市轮廓极为漂亮,特别是夜灯亮起来的时候。所以重庆是我国较早统一布置夜景灯的城市(这个后来也挺泛滥,效果也多一般,其实,重庆的灯景现在看似乎也一般,尤其是改造之后)。
看重庆夜景最好的地方在江对面的南山(这名字似乎也挺泛滥的)上的一棵树。挺大一地方,就叫一棵树,也挺好玩的。

许多年前,我去过一次重庆,就专门跑到一棵树看夜景,那时看确实蛮精彩,颇有感触,(但当时还真没想起李严和他的大城,毕竟,有的时候,我们不一定需要历史),就口占了一首绝句:
七绝—一棵树
南山近夜渐知秋。
渝火氤氲一网兜。
门曰朝天因举网,
两江愈网愈多舟。
性情孤傲的李严在蜀国的大政方针上和诸葛亮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诸葛亮对他一直不大放心,看到李严在江州政绩不错,害怕李严搞独立或者占领成都市场,就把刚准备开凿后山的李严调到汉中身边,很快就找了个似乎靠谱的由头把李严贬为平民。当然,假惺惺的诸葛亮还是非常厚待着李严那些不十分出息的李严子侄诸人。
换句话讲,托孤大臣李严根本就没有起到过刘备希望起到的任何一点作用,哪怕是一点点。
这样,蜀国的政治格局就和刘备预料的就完全不一样了。

为了说明一些问题,我们在读过托孤词后再看看刘备给刘禅的遗诏吧,还是全文照录好了: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还得解读一下:
刘备首先交代了自己的死因,说自己没什么遗憾的,只是担心刘禅弟兄几个(这个念字恐怕只有这样解决才解释得通,也才能和后面的忧字以及托孤词相对照)。他担心什么呢?当然只有心怀叵测的诸葛亮,所以,紧接着刘备就引用射援(这个蜀汉名臣曾经的地位在诸葛亮之上,所以这个射君应该只能是他了)的话,表明诸葛亮对阿斗是相当认可的(这样的文章公开发表,还有德高望重的旁证,诸葛亮想反悔或者不承认都很难),只要诸葛亮不是说假话,应该可以辅佐好你刘禅的,(老辣啊!)但你还要继续刻苦,继续智量,这是和诸葛亮相处的重要法则,(不然,诸葛亮恐怕要收拾你的)。
再下来,刘备隐晦地点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那么有名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实际上是要求刘禅想办法在保持智量基本原则基础上尽量修补诸葛亮偏激行为的(诸葛亮一直就比较偏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贤德的形象获取人心进而逐步夺取权力。
刘备再次告诫刘禅不能轻易的去压制诸葛亮,那个勿效之的意思便是压制诸葛亮的事情,我能干,你却不能干。
那刘禅到底该怎么办?
刘备实际上也给出了基本答案,就在他开出的那个书单里。我曾仔细地研究过这个书单和关于它们的说法,非常之有意思,我准备日后专门就此写个几万字的研究文章,这里就简单提示一下而不展开了。
《汉书》可不光是高举什么旗帜的问题,那里面充斥着高深的政治斗争尤其是君主权臣之斗的案例;而《礼记》里除了礼仪、警句外,还有《大学》《中庸》这样后来单拉出来入选四书建制的巨牛作品;诸子重意,六韬、商君(商鞅)则重智,大体是战略和战术的关系。
而刘备最后似乎无关紧要的一段话,表面看来意思是:诸葛亮抄了一套申不害、韩非、管仲和姜子牙写的书,但在路上搞丢了,(由于丞相那么忙),你还是找别人好了。但刘备实际意思是说诸葛亮的弱点或者不足,就在这几个人或者他们的书里。

狠吧?
所以说,刘备是中国第一个卷心菜大师。
(所谓卷心菜,是我前些年在网络上和几个朋友胡乱发明的词汇,有着刘备作例子,应该比较好理解,大体就是剥了一层还有一层、有隐语道不便道之事的意思,比如说,很多人可能也包括我写的一些文章或者诗便可称为卷心菜。)
我估计,诸葛亮不一定都剥开了刘备的卷心菜,但刘禅则是完全读懂了的,刘禅也基本按照卷心菜交代的内容在进行操作。非常可惜,李严的过早出局最终导致了蜀国的覆灭。
说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实际上是后人为了美化诸葛亮而制造出来的重大冤案。
蜀汉的后主刘禅在位四十一年,是三国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实际上,诸葛亮死后,他还在那个无比动荡的年代足足干了三十年,似乎不可能是真的扶不起来。
真要说起来,蜀国的衰落还真跟诸葛亮脱不了干系,甚至可以说事情就是被他搞坏了的。
《三国演义》里说,刘禅刚即位,就有五路敌人进犯,事情虽然也没多难办,但终究要人管的,而这个时候,首席托孤首臣诸葛亮却躲在家里(名气大了,地窖恐怕不能随便去了),让刘禅亲自跑到诸葛亮家里低三下四了半天,挣够了面子和气势的诸葛亮这才不慌不忙的出来行使丞相权利。
这个事情的后半部分恐怕很有些靠谱,刘禅没有出席托孤仪式行跪拜礼,让诸葛亮颇有些不爽,诸葛亮可是知道权臣下场的,就乘局势混乱,玩了把消极怠工的把戏,让董事长刘禅彻底把蜀国的总经理权利交给诸葛亮。

当然,前半部分的事情更也有些靠谱,实际远比书里说的要严重很多。
公元二百二十三年,以善于打仗著称、但刚刚经历夷陵之战惨败的刘备一死,不管是权臣诸葛亮、李严,还是年幼的后主刘禅,都无法压住蜀国各股势力的骚动心理。
刘备四月底死的,刘禅五月即位,消息一传开,那些势力都等不到适合打仗的秋天来临,就开始起兵叛乱了。参与那年夏天叛乱的主要有三股力量,前面提到的益州郡雍闿之外,还有越巂郡的高定和牂牁郡的朱褒,(这些地儿都是汉武帝那时候搞定的)。
益州郡和益州实际上是两回事情,益州大体是指四川盆地连带汉中一带,益州郡也就是后来的建宁郡则是指滇池旁边的云南昆明、曲靖一带,而越巂郡已经说过,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凉山州,牂牁郡大体是在今天贵州省大部和云南、广西少数地区,和早先的夜郎国有较多重合。
雍闿本人是西汉开国名将什邡肃侯雍齿之后,他们家在益州绝对是个大家族。而他在整个西南部拥有相当的声望,益州郡、永昌郡(云南保山和缅甸部分地区)、朱提郡(云南昭通一带)都唯雍闿命是从,在越巂、牂牁也极有影响力,包括彝族在内的西南各少数民族,都是雍闿的同盟。这样一个人物叛乱,事情确实相当难办,看看地图,蜀国的西部和南部都是雍闿的地盘,几乎都要超过刘禅能够控制的地区面积了。
雍闿、高定、朱褒三路叛乱,加上东边的吴和北边的魏,确实是五路来袭,罗贯中还没编得太离谱。况且雍闿在益州同样也有不小的号召力,要是他的家族势力或者其他的什么不安定分子再来个中间开花,蜀国肯定就立马完蛋。
这样一个危险局面,手里还没有真正掌握实力的刘禅除了去恳请心眼不大、心思不少的丞相诸葛亮进入工作状态来主持局面,也确实没有别的办法了。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是可以提出许多诸如凉拌李严、全权处理国务等等过分要求而得到刘禅让步的,而诸葛亮一旦抓住这样的权利,就再也不肯松手了。
至此,刘备的布置完全失效。

而此后的四十来年里,诸葛亮和他的弟子姜维,以及他们控制的蜀汉文官集团,牢牢把持着蜀汉军政大权,并且一次次无比强悍的挑战刘禅的底线,吞噬蜀汉的发展潜力,使蜀汉四十年处于战争恐怖下的军法管制状态,而几乎没有任何权利的刘禅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殚心竭虑地保证了蜀汉的稳定和平衡,坚守着他父亲给他留下的江山社稷,直到他和他的名义叔父刘璋一样选择放弃,并背负了两千来年的昏庸之名。
这个事情当然还有下文,但又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我们先暂时打住,继续说周公。
图片提供:王迎发
(0)

相关推荐

  • 关羽之死,诸葛孔明是幕后真凶?

    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曾经认为诸葛亮利用孙吴除掉关羽,这种说引起了后世对关羽之死阴谋论的不断猜测.其实,后来章太炎先生亲自为诸葛亮"平反"了,诸葛亮害死关羽之说不攻自破.关羽和诸葛亮虽 ...

  • 诸葛亮对他儿子讲的这句话,似乎能解释为啥他不废掉刘禅自立为王

    诸葛亮,出生于东汉琅琊阳都人,他的经历很丰富,一生经历了东汉末年的群雄争霸和后来魏蜀吴的三分天下.诸葛亮具有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同时还是个文学家,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发明家,简直是一个全能型人才.公 ...

  • 诸葛亮和曹操一样吗(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一看题目您就应该知道了,上一段说的那个三国年间两位拒绝接受九锡的人物其一是诸葛亮. 说正文之前,先说说诸葛亮这个姓氏.诸葛亮他们家祖上在山东瑯玡诸县居住,那会儿他们不姓诸葛,而是姓葛.后来他们举家迁往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十七.流 当道安接过佛图澄的权杖主持中原佛教工作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佛图澄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大好发展局面似乎一夜之间忽然就不存在了. 公元三百四十八年,佛图澄最后一次向居摄赵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继续捋. 释迦牟尼灭度的头一百年内,他的徒子徒孙们还基本能够按照他的说法来继续弘扬佛法,我们叫这段时间为原始佛教期.一百年后,意料中的分化如期而至,那些有资历的人,觉得自己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接着佛图澄往下说. 佛图澄的盛名是通过他的神异之术实现的,但我认为他最神异的事情是选了一个貌不惊人但近乎完人的释道安作为他的接班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十六.楚 前面我们提到过很多次,由于被包括桐柏山和淮阳山在内的大别山系所阻隔,中国的南北在历史上一直就交通不畅,加上东部河网密布和西部襄阳城防卫体系,中原人甚至有宁可向西域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五)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五) 八.数 少年刘秀理想的话题再说下去也许也有些尴尬,大概我比这些史官高明一些,所以我们先打住. 但尴尬还要继续. 在公元二十五年刘秀称帝之前,说到刘秀这个名字,人们第一个想起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二十七 在讲第三次攻宋之前,我们还是先插播一段孟珙的专题片.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居士,枣阳人士.北宋灭亡之后,孟珙的曾祖孟安从山西绛州投奔了岳家军,随军定居在随州枣阳一带,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六) 十.谶 王莽和刘歆死前没见上面,也不是一起死的,但有人一起死时见上了,还说过类似我臆想的话. 前面说过,石崇曾经举办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四)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四) 七.瑞 炒作是几千年来第一门功课,显然,慧思是这方面的绝顶高手.和左思他们家死抓着一件事情做文章不一样,慧思的招数总是层出不穷的.训虎治水结束没多久,福严寺又出现了奇异的现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二)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二)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一)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九)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六) 三江有月:骗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