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发现:
地球不仅存在呼吸还有心跳,
地球真的是生命体吗?
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天文学家提出大胆的假设,认为宇宙有可能是一个生命体。但是因为宇宙实在是太过浩瀚了,以至于现在人类都还没有发现它的边际,就像人体内的细胞会认为人体的范围无边无际那样,如果细胞也有意识的话它们也不会意识到其实自己就身处在一个生命体里面。再者,如果宇宙是生命体的话,那么可以解释天体的形成和解体,这种现象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是相似的。除此之外,还有观点认为,其实地球也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地球是生命体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话故事中的上古时期,盘古开天之后将自己身上的部位化作地球上的事物,例如他的眼睛变成了月亮和太阳高挂空中,而他的毛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体内一条条血管变成了河流等等。当然光靠古代神话来作为该假设的论据,是不足够的,现代科学也检测到地球许多呈现出生命迹象的现象。地球整体像是在做呼吸运动,因为他们检测到地球的直径范围呈现出0.5米~0.8米的变化幅度。除此之外,美国人造卫星还通过观测发现地球大气在发生周期性收缩、膨胀运动,这个过程和人类呼吸的过程也十分相似,不同的是地球大气每隔9天出现一次收缩和膨胀。更有资料显示,其实十年之前有一位德国科学家就通过对地壳的检测发现地球无时无刻不在发出“嗡嗡”的声音。但是这股声音人耳是接收不到的,只有地震仪能够检测到。后来有科学家对该嗡嗡声進行深入研究,发现这是一组时长大约在2~5分钟左右的表面波构成的,也就是所谓的“拉夫波”。还有观点认为,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在地球过去的历史中,几乎每过一定的周期就会出现物种大灭绝事件,至今人类将这些灭绝事件的起因归于地球地质活动、气候变化的原因,但一直没有发现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规律证据。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看作是生命体内的细胞和微生物的话,那么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就可以看作是生命体在進行自我防御,将那些有害的“病原体”清理掉。按照这样的思路,曾经遍布全球的恐龙灭绝了,那么现在已经在全球遍布的人类是否会重蹈覆辙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是否要做地球生命体内的“有害细菌”?因为人类的渐渐败坏,会使得整个宇宙都渐渐败坏,使得地球就像个细菌滋生的一个烂苹果......支持地球是生命体的人以以上所描述的为例子,认为这就是地球呼吸和心跳的证据。按照这样的思路,那么当自然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岂不是地球不高兴了,在发泄内心的不满吗?这其实是一种颇为有趣的说法。如果要继续深究的话,还有许多自然现象能够与生命活动特征联系起来,找到实质性证据,来表明地球是一个生命体。
液态水代表生命存在吗?
宇宙中星际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到底有多少?火星或者其他宇宙空间中会有生命体存在吗?康德于1755年在他的书《宇宙发展史概论》以及拉普拉斯于1796年在他的书《宇宙体系论》中各自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这两种星云说的基本论点相近,认为太阳系内一切天体都有形成的历史,都是由同一个原始星云按照客观规律──吸引力定律逐步演变而成的。按照康德与拉普拉斯的这一套星云理论推论,地球上的所有事物,甚至包括原始的生命都是来自于星云。研究星际有机分子,对于我们理解在遥远外太空的生命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寻找什么?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氨基酸
星际空间到底存在不存在大分子的有机物?深空中通常超过5个原子的分子就叫复杂分子,现在已经探测到C60、C70这样的多原子有机分子,很多有机物象甲烷、乙醇等都在深空中有探测到。在这个领域,很多科学家对于生命相关的分子具有特别的研究兴趣。很多小组都在星际空间搜寻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氨基酸。但研究成果还远远不够,“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在星云中探测到了氨基酸这样的大分子量有机物(只在陨石里面探测到),前些年有人声称在分子云中探测到了,但是没有被后续的观测证实,有可能只是光谱里的噪声。
如何探测和认证星际有机分子?有机分子的光谱,就好象指纹一样,是特征量,就像一台钢琴的每个按键的音调不同一样,每种有机分子的转动与振动也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音调”,这也使得科学家们得以通过这些有机分子的发射或者吸收光谱来识别出相应的分子,这就好象是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一样。
分子振动谱在红外波段,而转动谱在微波波段,天文学家通过射电和红外望远镜来探测星际有机分子。水是对生命的起源必需?还是生命的延续必需?这是两个问题。生命起源的条件要苛刻得多。那么是不是水是必需的?极有可能是必需的。首先,生物的化学反应需要溶液(气态反应只对易挥发的简单分子有效而固态反应又太慢),当然溶液有可能不是水,但是考虑水的其他性质和O和H在宇宙中的丰富程度,外星生命起源极有可能需要水。1970年天文学家曾经为能不能在星云中找到酒精而打赌。1974年果然在人马座中发现了总量比人类有史以来酿造的全部酒精还要多的乙醇分子。著名物理学家汤斯估计,这些酒精相当于10亿亿亿瓶的伏特加。上世纪初大家普遍认为星际空间中不可能存在分子,但60年代射电技术的提高发现了大量简单分子, 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看法。深空中有机分子的探测,主要依赖于红外和射电技术的发展。 现在,天文界很多人的观点是复杂有机分子(尤其生命相关)不大可能在星际空间形成,但是红外技术突破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颠覆这个观点,总体上复杂有机分子在星际空间中广泛存在
天体物理学家观察到了:
旋转恒星扭曲时空
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体物理学家近20年来一直在跟踪一对不同寻常的旋转恒星,现在他们表示,这个双星系统是具有说服力的框架拖动证据。在《科学》杂志的一篇新论文中,研究人员说,白矮星和中子星以极快的速度一起旋转,形成了一个证明相对论的案例。“相对论框架拖拽”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分支,广义相对论认为,在时空弯曲处的单个物体会在时空内引起变化,科学家们观察到,具有能量的物体会使时空弯曲并聚拢,以吸收额外的能量。一个特殊的双星系统,该星系名为PSR J1141-6545,由两颗恒星组成:
如此微小、密度极高的物体,尤其是与第二颗恒星连成一体的自旋时,最终旋转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发生弯曲和摇晃。这颗微小的中子星是脉冲星,这意味着它会发出一束稳定的光束,当它旋转时可以被跟踪,就像当你走过一个金属物体时,太阳的反射直接指向你的眼睛。通过监测这些旋转脉冲的频率,科学家们就可以开始全面了解中子星是如何运行的。所有的脉冲星都对天体物理学的研究非常有用,因为它们的大小和密度使它们的行为非常极端。在这种情况下,脉冲星被锁定在一个紧凑而极快的轨道上,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家们观察到,与太空中其他体积更大、速度更慢、运行时间更长的物体相比,脉冲星的轨道发展迅速。如果时空实际上是一种“织物”,那么它就是一种弹性织物所有这一切意味着,天体物理学家们第一次记录下了关于预言中的拖拽现象的证据。如果时空实际上是一种“织物”,那么它就是一种弹性织物,在这种织物中,旋转的物体从时空本身的织物中吸收储存的能量,而时空内的物体也可以同样的旋转方式来回传递能量。这两颗恒星的轨道继续漂移和变化,就像一个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通过拉进自己的四肢来加速。正是这种速度和方向上的变化,让科学家们能够以一种可观察到的自旋变化的形式,即所谓的“勒斯-瑟林效应”来观察帧拖拽。该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这一发现与白矮星(WD)从脉冲星上吸积物质、使WD旋转小于200秒的进化过程相一致。”可以说,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框架拖曳的证据,因为这个想法可以解释很多我们还不了解的东西,比如相对论、重力本身,以及影响从天体到亚原子粒子等一切事物的力。通过观测一颗强有力且极快的双星,科学家们记录下了他们所说的第一个这样的证据,也是更好地了解宇宙的第一步。
双黑洞系统被发现,
以极速在旋转,
融合在一起将有大事发生
双黑洞系统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黑洞,在互相绕转形成一个运动平衡,距离地球25亿光年外,研究人员就发现了一个双黑洞系统,根据测量计算,黑洞的质量大概是太阳的2亿倍,是人类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黑洞。要知道双黑洞系统是由于两个星系碰撞形成的,其实宇宙中的行星并不是静止的,它们都在不断的移动着,只不过这个速度非常缓慢罢了。就比如说我们的银河系其实也在运动着,银河系也有和其它星系碰撞的危险,双黑洞系统就是通过巨大的碰撞能量形成的。要知道一个星系中间,一定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存在,那么当两个星系融合碰撞的时候,多种不断拉扯的力,让两颗黑洞形成了一个双黑洞系统。黑洞可能是这个宇宙中最神秘的一种星体了,它拥有巨大的引力,可以吞噬一切物质,甚至包括阳光和时间,黑洞强大的吸引力让星体都围绕着它旋转,包括银河系也是一样,银河系的银心位置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人类发现的这个双黑洞系统,虽然是在不停的运转,但是它们也在慢慢的靠近着,由于两个黑洞巨大的引力,这两个恐怖的星体正在吞噬着周围的恒星,行星以及其他天体,正是因为黑洞的这种情况,我们才得以发现两个黑洞发出耀眼的光芒。根据天文科学家的观测,这两颗黑洞的距离已经非常近了,随着距离减少,它们之间的引力越来越大,终有一天这两个黑洞就会发生碰撞。考虑到黑洞的吸引力,那么如果两个黑洞碰撞的力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会爆发出毁天灭地的能量。如果按照我们地球所在太阳系的大小,两个黑洞爆发的能量足以毁灭上万个太阳系,然后这两个黑洞就会慢慢的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新的黑洞,那么这个黑洞的体积家会无比巨大,到时候整个星系的星体运动轨迹都会发生改变。也幸亏这个双黑洞系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就算是发生碰撞,对于人类也没有影响,如果按照星体的寿命计算,人类文明的发展时间非常短,就相当于眨了一下眼睛的时间,所以说留给人类发展的时间还是非常漫长的。只要人类能够保护好地球,那么未来人类的科技水平是不可想象的,相信到了那一天,我们甚至可以近距离看看黑洞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