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巴夫主教座堂及根特祭坛画(Ghent Altarpiece)

圣巴夫大教堂(St Bavo's Cathedral)是根特教区的主教座堂,虽然教堂也算有名,但更出名的是教堂内珍藏的一组世界级名画,凡艾克兄弟的《根特祭坛画》

我来根特也是冲着著名的根特祭坛画,可惜下午到的晚,原画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复制品。

过了下午5点半,教堂没有关门。先看教堂,再说画。

公元942年,现在教堂的位置建有一座木质小教堂,当时的名字叫做施洗约翰教堂,据说现在教堂的地下室还能找到遗迹。1038年,教堂扩建为罗曼式。14-16世纪期间,教堂不断扩建为今日所建哥特式。1559年,根特教区设立,教堂成为教区的主教座堂,出生在根特的查理五世就是在这个教堂内受洗。

教堂的唱诗班区和主祭坛

现在的教堂内部也是常见的哥特式。两边的侧廊分布着许多小堂(Chapel,荷兰语kapel)。

其中一个小堂维德小堂(Vijdt-Kapel)就是放置根特祭坛画的小堂。

简单说一下哥特祭坛画的来历,先从画的委托人乔斯.维德(Joos Vijd)说起,维德是弗兰德斯贵族出身,非常有影响力的富商和政治人物(也有说是市长),与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关系良好。他曾为教堂提供过巨额的捐助。所以教堂内有一间以维德家族命名的小堂,维德小堂(Vijdt-Kapel)。大概在1420年,维德夫妇委托画家休伯特.凡艾克(Hubert van Eyck,1366-1426)为小堂创作一幅祭坛画,不过1426年,休伯特去世了。于是休伯特的弟弟,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90-1441)接替了他哥哥的工作,继续完成绘画。1432年,兄弟两历时12年的大作完成。

可能是我们到的晚的原因,维德小堂也关闭了,但隔着铁门能看到一部分祭坛画,当然这也只是复制品。原作被收藏在一个专门的展室内,据说还装上了防爆玻璃,另外单独售票。我们到得晚,没有看到,有些遗憾。

《根特祭坛画》(Ghent Altarpiece)又称神秘的羔羊(Adoration of the Mystic Lamb)。叫神秘的羔羊的原因,我估计可能与后人对绘画主题的猜测有关,因为作者并没有为画命名。有人说画面中的羔羊代表耶稣为拯救人类的殉道,因为《约翰福音》中施洗约翰曾将耶稣比作羔羊。画的下方有Van Eych,1432的字样,代表作者是凡艾克兄弟俩人,完成于1432年。下面这幅是整个祭坛画的核心,众多的人从远处走向敬拜羔羊的祭台,不过关于画的解释也有多种版本,网上有大量的介绍,这里不多说,画面中的很多人物都是具体的历史人物。

《根特祭坛画》是可以打开和闭合的这么一种结构(类似联屏画),打开时上下两排共12幅。我给它定义为上排是“神界”,下排是“人界”。

上排从左到右分别是:

1,亚当 ;(亚当上面很小的画面是该隐与亚伯)

2,歌唱的天使;

3,圣母马利亚;

4,中间:在宝座的上帝,从画法上看不像是耶稣,所以推测是全能的上帝;

5,施洗约翰;

6,音乐天使;

7,夏娃(上方小画面是该隐杀亚伯)。

下排从左到右分别是:

8,正义的法官(原作丢失);

9,基督的骑士;

10,中间:敬拜羔羊;(祭坛画被称作神秘的羔羊也是因此而来)

11,隐士;

12,朝圣路上的朝圣者。

这是祭坛画闭合后的样子,共9幅。这九幅是这么分的,中间的四联是一幅《天使报喜》,然后是上下各四幅。上面四幅从左到右分别是:

1,先知撒迦利亚;

2,厄立特里亚的女先知(Erythraean Sibyl);

3,库迈的女先知(Cumaean Sibyl);

4,先知弥迦;

5,中间:天使报喜(天使长加百利和马利亚);

下面四幅从左到右分别是:

6,小堂的拥有者,祭坛画委托人,维德;

7,施洗约翰;

8,福音书作者,使徒约翰;

9,委托人维德的妻子。

过去祭坛画只在重要的宗教节日或城市节日才打开,让公众瞻仰。现在因为单独收费了,所以祭坛画平时是打开的,每天中午的12:00-13:00,关闭一小时,供人们观看祭坛画合上后的背面。

详细可见链接:http://closertovaneyck.kikirpa.be/ghentaltarpiece/#home/sub=close&vis&bt

祭坛画的尺寸不算很大,但细节极其细腻。放大一点细节部分来看一下(选自官网)。

根特祭坛画被后世誉为世界级的珍宝,比利时最杰出的艺术品之一,而作者凡艾克兄弟也被称作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决定性人物。虽然祭坛画是由哥哥主导并设计的布局,但弟弟扬.凡艾克(也有称约翰的)的名气则远远大于哥哥休伯特.凡艾克。

这里还要说一下祭坛画的命运。

1816年,一位英国收藏家购买了画的一部分侧翼(可能是缺钱,居然还拆开了卖),后卖给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一战期间,德国人抢走了其余的部分,这样整个祭坛画就都去了德国。一战结束后,对德国极为苛刻的《凡尔赛条约》规定,被德国抢走的部分以及先前被德国买去的部分,一并归还给根特,这让德国人很郁闷,但也没办法,谁让你战败了呢,跟阿尔萨斯洛林比起来,一幅画又算什么。

1934年,祭坛画的两块面板被盗,盗贼随后被抓获,但被盗的画板只追回了一块,左下角的《正义的法官》没有找到。后来盗贼在监狱中得了重病,临死前他说,他把那幅画藏在了一个不容易被人注意的地方,但他想把这个秘密带进坟墓。所以,那幅画至今也没有找到,这桩盗窃案也成为了比利时最大的艺术品失窃案。当然,寻找的工作一直也没有停止,也许哪天我们会听到一个轰动世界的重大新闻吧。

到了二战时期,比利时人担心德国会报复性地抢走这幅画,于是准备将画转移到梵蒂冈保存,但画刚到法国,意大利就宣布与德国结盟(轴心国),所以画就停留在了法国。1942年,希特勒下令将画运往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城堡内,法国和比利时当局抗议,但是抗议无效。盟军的轰炸险些毁掉祭坛画,于是画又被转移到一个盐矿内。

二战结束后,祭坛画才又回到了比利时根特圣巴夫大教堂。

相比于单独收费参观的根特祭坛画,鲁本斯的这幅《圣巴夫进入教堂》都略显逊色。圣巴夫是公元7世纪的基督教圣人,出身于列日的法兰克贵族之家。他是根特和哈勒姆等城市的守护人,所以荷兰哈勒姆也有一座圣巴夫大教堂。

教堂内还有一些著名的绘画,顾不上研究了。

墙上很多徽章,不知都是什么来历。

荷比卢地区最大的管风琴,制造于1935年。

荷比卢地区最大的管风琴,制造于1935年。

《耶稣下架》,作者:西奥多.龙堡茨(1597-1637),被誉为佛兰德的卡拉瓦乔。

哥特式教堂特有的玻璃花窗。

苦路十四处

推测可能是肩扛地球的阿特拉斯。

教堂内有很多本地名人墓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