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运营笔记:不做泛场景的无差别运营
全文字数:1917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上周收到@小马鱼的新书《我在阿里做运营》,很兴奋,毕竟早就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即将问世,也很想了解下电商方面的运营经验。作为阿里的王牌军队,阿里的运营团队到底是如何驾驶这艘巨轮,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个中内幕。
全书只有25万字,因为自己对运营很多大众的概念都很熟悉,而且也一直在做相关的事情,所以读完第一遍只用了两天,但是做思维导图笔记用了一个星期。全书以个人的运营历经为基础,做到了既全面阐述运营思维和运营工作的要点,又重点举例和分析阿里的运营心法手法。是值得新人阅读的入门级运营书,许多独家秘笈一定会让你少走弯路。
图片来自豆瓣
作为打杂多年的运营人,我很羡慕拥有在大平台锻炼的经验。毕竟,大平台和小企业,工作所面对的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用户体量和规模、运营手段和技术都完全不一样。作为运营人要善于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用的方法。
比如让我有所领悟的是“全栈运营人”的概念。不论是在大平台还是小公司,不论面对的用户量和用户生命周期如何,要能快速搭建起运营的框架,给自己树立目标,找到最佳着手点,都是成熟的运营人最基本的素质。全栈运营人要精通两到三个运营领域,也能做其他运营工作,能全流程掌握、全业务熟悉。这样的人,不论放在哪里都好用。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带兵打仗。
再如运营常常要跟很多其他职能部门之间打交道,毕竟工作不是靠运营独自完成,运营要扛得起KPI,也是需要别的部门合作和支持才行。我以前所经历的运营部门独自作战的偏多,最多就是跟技术开发打交道。毕竟产品大多数都还处在不太成熟的阶段。而且小公司,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职能部门来做支撑。往往写文章、P图、做营销活动、研究公开数据和第三方运营工具的都是运营自己一个人。一个人就是N个部门的集合体。一旦进入大的互联网公司,部门职能往往会细分,就需要有更其他部门的人打交道的技巧。书中重点提到运营与产品经理、设计师、市场的协作,还重点强调了数据意识,对数据的分析和使用,以及寻求专业数据研究部门的支持。
以上是自己的工作经历与此书比较有共鸣的两例。
图片来自网络
从结构上看,全书结构还是从运营思维讲到运营技巧。道与术不可拆分,毕竟二者互为支撑。
在运营思维方面,除了提到四大通用运营思维方式: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生态化思维,作者还提出了自己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观点:
第一、碎片化思维,要把握用户的碎片化时间。
第二、粉丝思维,粉丝经济对大品牌、小品牌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第三、快&聚焦思维,拥抱变化,时机比完美更重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运营技巧方面,作者从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数据化运营四个方面来阐述。她也强调,数据化运营本质上是一种运营者应具备的自觉意识。这四个分类与另外一本运营的经典作品《运营之光》有所不同。《运营之光》还有一类运营叫做产品运营,但是这个分类也未必精确,因为公司的整个团队都可以说是在运营产品。产品运营者的视角明显要高于其他三者。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的私房运营心得也让我觉得颇为受益。首先,作为运营人,永远不能把自己当做打杂的人,要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成长路径。
其次,不做泛场景的无差别运营。深耕一个行业,下沉到某个行业中,掌握这个行业的特点,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其作用和价值感一定不会让你觉得自己是在打杂了。运营是一项通用的技能,必须要叠加行业深度,才能体现出最大的价值。就好比你写作能力很强,但是每天写生活感想,和每天写某一个行业的观察和思考,结果和影响力肯定不一样。
最后,突破舒适圈,获得主动权。如果你学习能力比较快,很快就能够掌握运营的技巧,积累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千万不要自得自满。运营这份工作,可以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也非常的灵活,接触到的信息量非常大,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也很多,可以多去探索自己的可能性,而不是坐享其成,等待时代改变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工具和模型的运用。我常常研究一些第三方运营工具,因为小公司自己能做运营产品几乎不可能,只好借助第三方工具。但是除了工具以外,数据和模型的思维也很少在我的工作中体现出来。一方面,小公司,没有那么强的数据意识,往往缺乏数据可研究,也就用不上模型;另一方面我的知识体系中缺少模型分析的储备和能力建设。对我来说,提升相关的能力很重要。
但是数据、工具、模型这些东西未来都会一点点替代低级人工,逐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人也会随着工具的进步而进步,成为高级的工具使用者。
能进入大平台做运营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运营人面临的是小公司的运营工作。掌握好基础的运营知识,然后深入研究某个行业,研究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研究有哪些适合企业的运营方法。如果企业有潜力,说不定也能和企业共同成长呢。做到行业内的运营NO.1也是一件很有荣耀的事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