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作家刘绍棠为什么从北京大学退学?专职写作赚稿费
北京大学是中国顶尖水平的百年名校。无数学子梦寐以求进入这座神圣殿堂求学。可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有一位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就读了1年后,竟然主动退学了。
这位学生,就是著名的神童作家刘绍棠。
一
刘绍棠生于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我们现在讲,有的人从出生后就自带天赋,属于“老天爷赏饭吃”。刘绍棠就是这类人。
尽管父母亲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他依然在很早的时候显露出文学天赋。母亲给他唱歌谣,他很快就记住了,还能有声有色地讲述给小伙伴听。他10岁时到通州模范小学读高级小学,第一次写作文,就写了长篇《西海子游记》,写满了5册作文本,轰动全校。13岁时,别的同学连作文都写得稀里糊涂,刘绍棠却在《北京新民报》上发表小故事了。14岁,刘绍棠正式发表几千字的短篇小说《蔡桂枝》。15岁,刘绍棠初中还没有毕业,河北省文联竟然把他调过来,到《河北文艺》编辑部当编辑。17岁时,更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刘绍棠还在读高三,自己创作的短篇小说《青枝绿叶》被选入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
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是,刘绍棠不但极有文学天赋,还是一名“学霸”。
二
他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并没有影响到功课。相反,刘绍棠的学习成绩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属于顶尖级别的。正因为此,1954年,18岁的刘绍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那时候,大学院校没有扩招,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更何况是北京大学的大学生?
然而,刘绍棠只读了1年大学,就主动申请退学了。据刘绍棠的妻子曾彩美介绍,他退学的原因是:“当时学校清规戒律多,强调集体生活,强制跳集体舞,刘绍棠很不适应。”另外,刘绍棠发现,中文系的许多课程对他创作小说没有帮助。毕竟,中文系并不是以培养作家为主要目的。
其实,刘绍棠从北京大学退学的深层次原因,是想专职进行文学创作,赚取稿费。
三
刘绍棠所在的家庭太穷了。为了养家糊口,刘绍棠很小时就有了参加工作的想法,只是由于年龄太小,不得不回到学校读书。刘绍棠一边学习,一边进行文学创作。他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时,都能收到数额不等的稿费,可以用来补贴家用,减轻父母的负担。
1951年8月,刘绍棠将《完秋》《暑伏》两篇小说寄给《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在给编辑的信中,刘绍棠非常直白地说:“您看能不能发,如果能发,请赶紧把稿费寄来。”当时主编《天津日报》“文艺周刊”的是著名作家孙犁先生。孙犁非常欣赏刘绍棠的才华,赶紧安排在9月、10月各发表了一篇文章。
第一篇《完秋》发表后,刘绍棠获得稿费26万元(新币26元)。26元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一名职工两个月的生活费。
刘绍棠尝到了稿费的甜头后,就再也不想放弃文学创作。在上世纪50年代,刘绍棠创作了一大批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在国内重要文学刊物发表并获奖,像一颗文学新星冉冉升起。湖北诗人晏明将他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的说法不胫而走。
四
这些小说作品给刘绍棠带来了丰厚的稿费收入。
1953年6月,刘绍棠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获得稿费、版税收入1800多元,相当于一名中级干部3年的工资收入。
1955年3月,刘绍棠出版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获得稿费、版税收入2000元,相当于一名中级干部3年半的工资收入。
1955年10月,刘绍棠出版第三部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获得稿费、版税收入5000多元,相当于一名中级干部9年的工资收入。
1956年4月,刘绍棠出版第四部中篇小说《夏天》,获得稿费、版税收入8000元,相当于一名中级干部13年的工资收入。
就靠这4部小说集,刘绍棠一共获得了约1.7万元的收入。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刘绍棠将其中一部分拿出来,买了房子:“那时的物价便宜,一斤羊肉4角多,一斤猪肉6角。我买了一所房子,住房5间,厨房1间,厕所1间,堆房1间,并有5棵枣树和5棵槐树,只花了2000元,加上私下增价500元,也只花了2500元。”
刘绍棠这座房子位于西城区府右街光明胡同45号,是一个小小的三合院,没有北房,南房三间算是正房。在这里,刘绍棠创作了《地火》《狼烟》《十步芳草》《野婚》等11部长篇小说及多部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