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老丈人登云龙山

高斌,清代四大治水能臣之一,同时他还是乾隆皇帝的老丈人。据《皇朝文献通考》记载,乾隆登基后册封大学士高斌之女高佳氏为慧贤皇贵妃,慧贤皇贵妃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位次在哲悯、淑嘉等皇贵妃之上。

云龙山兴化寺

雍正十一年(1733年),高斌被委以重任,《清史稿》记载:“以两淮盐政高斌署江南河道总督。”期间,高斌于黄河治理多有建树,疏请开浚毛城铺引河、开黄河新运口、设立徐州水志等,任期达二十年之久。黄河是否安澜不仅关系到黄河下游数省之民生,更关系到与黄河息息相关的大运河,为此,高斌不辞劳苦,亲临一线,管理力求精细,工作兢兢业业,为黄河治理做出了一定贡献。

雍正十二年(1734年)春天,高斌督查黄河大坝工程途经徐州,被徐州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优美的山水风光所吸引,准备登山一览,感受徐州钟灵俊秀的魅力,由于春雨连绵,没能成行,留下诗歌一首。

行过彭城将登云龙山值云中微雨不果

夹岸群峰拥翠微,

黄楼烟景自芳菲。

人民奚必论今古,

城郭无烦问是非。

词客何灵迎片雨,

碧山如画送晴晖。

坡仙放鹤亭空在,

惟有春风燕子飞。

兴化寺大雄宝殿

雍正十三年(1735年)初夏,高斌查看黄河治理工程再次来到徐州,并住了两个晚上,时值大雨滂沱,天公不作美,事不遂人愿,登山揽胜又成了憾事。有随从说到:“你的渴望有神奇灵应,明天老天爷一定会放晴,不信试试看。”第二天早上,果然雨过天晴,阳光明媚,于是和大家一起攀登了云龙山,写下《登云龙山三首》,其中“云龙峰独秀,灵境接彭城。亭与人皆古,山因寺得名。”成为吟咏云龙山的名句。

其一

云龙峰独秀,灵境接彭城。

亭与人皆古,山因寺得名。

重来惊旧雨,一上喜新晴。

贤守饶风韵,苏堤自可成。

其二

默契西来意,前生自有因。

中峰瞻妙相,半岭露全身。

文觉真词客,坡仙是古人。

名山一登眺,何处着纖尘。

其三

鹤去亭空在,亭空鹤不空。

自應翔健翮,或偶话遼东。

赤壁惊残梦,黄楼趁好风。

翛然过扬子,江上意还同。

诗文随后勒石为碑,被镶嵌在云龙山兴化寺大雄宝殿南墙,风吹日晒,近三百余载,碑文锈迹斑斑,有些文字已漫灭不清。五年前,笔者三次访碑,轻敲细拓,拍照留影,逐字逐句,一一辨认,才有了上面完整诗文。在此,感谢果光大师的大力支持。

这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碑刻,述说了清雍正年间为了保证大运河畅通、治理黄河的故事。

高斌(1683年-1755年),字右文,号东轩,历江苏河南布政使、河东副总河、巡视两淮盐政兼摄江宁织造、江南河道总督、直隶总督、吏部尚书、议政大臣、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协办大学士充经筵讲官、玉牒馆副总裁、拜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务。

乾隆四年(1739年),高斌呈《闻河工平稳安澜仰慰》奏折,字迹工整,文笔清顺,才思敏捷。

高斌奏折

乾隆五年,乾隆皇帝赐高斌“绩奏安澜”,同年十月,又赐高斌七言诗:“禹功万古仰平岁,疏浚随时赖俊英。汇浦建禾资保障,黄流奏绩久澄清。息机早是无穿凿,顺性犹然矢朴成。”两碑今在淮安。

乾隆十八年,高斌因徐州“张家马路”案被革职查办,黄河在徐州张家马路突然决口,改变河道,泛滥成灾,《清史稿·志一百一》:“十八年秋,决阳武十三堡。九月,决铜山张家马路,冲塌内堤、缕越堤二百余丈,南注灵、虹诸邑,入洪泽湖,夺淮而下。以尹继善督南河,遣尚书舒赫德偕白锺山驰赴协理。同知李焞、守备张宾侵帑误工,为学习河务布政使富勒赫所劾,勘实,置之法。高斌及协理张师载坐失察,缚视行刑。是冬,河塞。”

高斌虽说是乾隆的老丈人因此事也差点丢了性命,管河同知李焞和武官守备张宾在徐州张家马路决口处被斩首示众,高斌五花大绑被押来陪斩,《清史稿·本记十一》:“谕将贻误河工之同知李焞、守备张宾斩于铜山工次。命策楞等缚高斌、张师载令目睹行。”

后来,乾隆皇帝在经过荆山桥时,针对修桥督工铜山知县张宏运贪污一事,再次提到张家马路案。

荆山桥记

之后,高斌将功赎罪,乾隆二十年,卒于河工任上,终年72岁。乾隆二十三年,念他治河有功,追谥“文定”,命与靳辅、齐苏勒、嵇曾筠同祭于淮安河神祠,入祀京师贤良祠。

乾隆二十二年南巡时,看到黄河修治之河堤,肯定了高斌的治河功绩:“原任大学士、内大臣高斌,任河道总督时颇着劳绩,功在民生,自不可没。” 《清史稿》也有颇高的评价:“高斌为官二十余年,力排众议疏通毛家铺引河,使百姓受益颇多。”

兴化禅寺

谢谢收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