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饮茶习俗有典故又有趣
广州人的饮茶习俗,可以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广州人在这里讲饮茶的概念和北方人讲饮茶恐怕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尤其是旧时,广州人讲去饮茶不但是普罗大众社交的一种形式,还是吃早餐的过程。所以,旧时的人早晨见面打招呼第一句通常都会问“饮了茶吗?”可见饮茶之普及程度,这个也是广州人特有的习俗。那么,广州人是几时形成饮茶的风俗习惯的呢?
据传,早在南越王赵佗时期,由于赵佗对饮茶情有独钟,经常带着手下的文臣武将在珠江边饮茶议事。话说有一次,赵佗谈笑风生之余,将一把茶叶撒入珠江,顿时珠江江面上升起一缕仙雾,一群仙女飘飘而至为赵佗和众臣侍茶,从此民间也流行开饮茶并由女子侍茶的习俗,虽然这个仙女侍茶的故事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广州人饮茶成风确是由来已久的。
按史籍介绍,被誉为茶圣的唐代人陆羽曾到过广州考察,并在他的经典著作《茶经》中,开篇第一句就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并附有这样的注释:“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这里就引出一个趣怪的问题啦,很多广州人虽然讲究饮茶,但可能很多广州人会普遍认为茶叶多产自福建、江浙、中原地区,广州出产茶叶不多见。
其实,最早盛产茶叶的应该讲就是在广州河南地。清代著名学者屈大均在他的《广东新语》中说:“珠江之南有三十三村,谓之河南。其土沃而人勤,多业艺茶”。有首竹枝词还写道:几处春烟横断霞,满江春水飞扬花。一百五日寒食后,三十三村人卖茶。当时河南地盛产的茶就叫河南茶,因其质量好,产量大,销量广而蜚声九洲,享誉世界。而那时清政府也规定,茶叶的对外贸易,统一在广州进行。孙中山先生在他的《民生主义》一文也曾经这样描述:“中国出口货物除了丝之外,第二家便是茶。”事实上,从前广州作为茶叶生产基地和对外贸易基地,将打着中国品牌的茶叶经广州输出国门,引向世界。
其实,广州人饮茶并形成一种风俗习惯,应该讲是在清咸丰年间,当然,这里头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当时,有些有生意眼光的人,看到这么多广州人中意饮茶,于是,以茅屋平房为馆,并配以木台、竹凳、粗陶茶具,供人们饮茶聊天。当时这些茶馆收费非常低廉,每位只收二厘钱,所以人们叫这些茶馆为二厘馆。
而二厘馆也供应些茶点,当然那些茶点也非常简单,只是顶肚饱肚的松糕、大包等。由于二厘馆迎合了广州人讲求经济实惠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聚集人气的地方,很多人在二厘馆一盅二件泡足一日,在二厘馆这种氛围下,那些老茶骨新过客,就算大家互不相识都可以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地尽情倾谈。
而那些算命佬看到二厘馆这么聚人气,于是也去到二厘馆摆档揾食。以前广州人很兴问八字算卦的,所以那些算命佬在二厘馆里生意相当兴旺,渐渐地,坊间就有了二厘馆八卦场的讲法,至于八卦这个词是几时成为广州人形容讲是非的代名词,那就真是无从考究啦。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文人墨客讲究的是“琴棋书画酒诗茶”,而平民百姓讲究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管谁,看来茶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