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视角】北医三院孕妇死亡的三大因素分析
北医三院一孕妇因主动脉夹层破裂而死亡之后,家属上演医闹武行、患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所携公章强势介入、医院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誓与医闹斗争到底、各类社交媒体上千万人参与医患关系的大讨论……
被刷屏之余,昨晚我也通过阅读医患双方的声明及申诉了解了更多事件细节(细节是否准确有待核实),结合作为一个医生的急救视角,谈谈孕妇的死因,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首先说,对于孕妇的死亡,无论医院是否有责任、以及负多大责任,所有在医院的医闹行为,干扰了正常医疗秩序,对医护人员造成人身威胁,都不能容忍,应该严厉惩处!
所有人应该拥有基本的共识:医患纠纷,都应该走法律途径,这是唯一的途径。
作为一个医生,对于这样一个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夜鹰从急救的角度来看,此孕妇死亡有三大可能的促成因素:
1. 因为她是主动脉夹层破裂
主动脉夹层是罕见病,而年轻孕妇合并主动脉夹层更是罕见情况。主动脉夹层非常危险,如同身体里藏一颗手榴弹,一旦爆炸几乎无可挽回,说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抢救成功率0%都不算过分。有人说,“不会啊,有抢救回来的!”,那我会回答:“哦,那一定是颗哑弹!”
关于主动脉夹层的解剖及疾病科普最近大家阅读了不少,在此不再重复。补充一点,患者青年女性高血压、反复流产或早产、合并动脉夹层(多合并血管本身的发育畸形),不能排除具备一些遗传性疾病潜在因素。
2. 因为她是孕妇
患上主动脉夹层固然危险又可怕,更糟糕的是一个孕妇居然得这个病。
这就决定了,首先她需要住在妇产专科病房。专科化精细深度发展,固然成就了大批技术精湛的专科医生,但是同时也削弱了医生面对其他专科疾病时的敏感和直觉。而面对高血压先兆子痫的先入为主,专科医生可能想得到肺动脉栓塞并采用血D-二聚体监测去排查,却难以想到主动脉夹层。即使是急诊、心血管专科医生,也会存在不少漏诊案例,这也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现实:主动脉夹层漏诊率高、死亡率高。
其次,主动脉夹层的检查经常依赖于放射性检查。主动脉夹层发病时最显著的症状是---疼痛, 夹层分离突然发生时多数患者突感胸部疼痛,向胸前及背部放射,随夹层涉及范围而可以延至腹部等部位。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起病后即达高峰,呈刀割或撕裂样。少数起病缓慢者疼痛可以不显著。
此时一般的体格检查视触叩听往往难以发现端倪,而心电图和血液检查也几乎无异常发现。胸片检查经常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最简单而有价值的提示性检查手段。胸部CT血管造影检查是主动脉夹层的常用确诊手段。
而对于一个孕妇,尤其是一个几经怀孕周折的孕妇,医生在没有确切证据和把握情况下很难做出给予放射性检查手段的建议。即使给出建议,孕妇本人和家属也经常会迟疑、拖延甚至拒绝检查。
3. 因为其病情加重是在下半夜。
医院是一个365天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的场所。但医院的下半夜一定是医生人数最少、检查检验项目最少的时段。全世界的医院都是如此。任何危重病的急救,日间一般都比夜间抢救的成功率更高、预后更好。
下半夜一线值班是住院医生,遇到难题会请示二线主治甚至三线主任医师,必要时也会请其他专科医师会诊。而如果是在日间,这种危重病的会诊能召集更多更足的技术力量,甚至是全院会诊抢救。
此外,夜间的检查也会受限。诸如胸片和CT检查,大医院基本都能提供包括夜间的24小时快捷方便的服务。而对于夜间心脏血管超声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大部分医院都不提供24小时服务,因为夜间必须的需求相对较低。当然医院也会安排所谓夜班ON CALL,但启用的频率比较低。
综上所述,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并灌入心包救无可救,其关键在于夹层撕裂的早期阶段能早期诊断。而此病确诊高度依赖放射性检查,而这个孕妇正是面对影像学检查的相对受限,病情加重还正好发生在下半夜——医院内医生力量和其他辅助检查手段最薄弱的时间段。这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早期诊断的机会。
医生是人不是神。即使是最高明的医疗专家,也存在着某些认知和决策的盲区。面对生命,每一个医生都无比期待病人能生存下来,所以会竭尽自己的专业全力。而对于家属或患者,你只能信赖医生,并与医生配合,给予患者最佳的医疗措施。任何的不信任、不配合、不理解,都可能成为生命存活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总希望医疗能给予危重病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案。然而,医学,即使是理论上,也不存在最理想。更何况,现实医疗也只是一直在往所谓的最理想医疗的路上迈进。
这是一条永远无法达到目标终点的艰苦跋涉之路。
这条路,需要医患同心同行。
关注急救
新浪微博@急诊夜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