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运用理中汤验案一例

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  佘滟

摘要:理中汤为《伤寒论》“四逆辈”主方,陈学忠老师善用经方,以理中汤治疗腹胀一例,效如桴鼓。

关键词:理中汤 陈学忠

陈学忠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谙熟中医经典,临床中善于把握病机,灵活应用经方,且获效颇殊。现举陈老运用理中汤治疗腹胀一则,见陈老善用经方之一斑。

1.案例

刘XX,男,71岁,2017年5月25日初诊。

患者因“夜间腹胀一周”来治。一周来无明显诱因,患者夜半(3:00-5:00)感腹胀,从熟睡中胀醒,至凌晨5点胀渐消能眠,伴胸闷。白天不腹胀,大便一日一次,质正常,偶有冒酸,舌体胖舌边齿印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弱无力。诊断:太阴病;辨证:太阴虚寒;治则:益气温中;方剂:理中汤。

用药:干姜30 党参30 白术30 炙甘草15

四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5月31日随访,诉服一剂即胀消,无冒酸,坚持服完四剂,现腹无不适,眠可。

2.讨论

该患者临床症状少,仅见夜间腹胀,跟诊时我等茫然不知,言胀即为痞,当属痞证,可与泻心汤治疗。陈老云,患者仅见寅时腹胀,日间不胀,非痞证也。寅时是阳气运行的开端,十二经脉流注起于肺经,《素问》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金生于脾土,子之气运行之时,母气本应相助,彭子益云“土病则生湿而不生金”,脾阳虚,则湿浊内生,故见夜间腹胀难忍。陈老结合患者舌脉象指出,本病之本当是太阴虚寒。《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可见腹满为太阴病主症,又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理中汤见于《伤寒杂病论》,原文有三:.《伤寒杂病论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ƒ.《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原方: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服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仲景原文并没有把理中汤、丸作为太阴病主方。理中丸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组成,当属“四逆辈”。理中丸及汤的加减法中,本有腹满(阳虚寒凝),去术加附子一枚,寒者加干姜,足证其当属“四逆辈”。正是由于如此,后世才移用此方作为太阴病主方。

魏倩玲经研究认为,从方证及应用看,理中汤的主要病因为饮食失宜及其他病因。其病机为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治则为温中散寒、益气健脾。理中汤(干姜、人参、白术、甘草)温中散寒、益气健脾,补虚为主,兼有化湿、解表等驱邪之功,攻补兼施,效如桴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其临床适用范围较广,凡具有中焦脾胃虚寒特点的内外妇儿各科患者均可使用。[1]

陈老独具慧眼,抓住太阴病主症腹满,且遵循“谨守病机”之古训,未加用枳壳、大腹皮、陈皮等理气之品,仅用理中汤四味药,药简量足,而获奇效。若无对经典的透悟和临床的大量积累,临症时怎能有这样的自信?

[1]魏倩玲. 理中汤现代证治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