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笔记:在风雨中驾车穿过上海

梁东方

在高速公路上横穿上海。正赶上下雨,台风带来的雨。

在雨中,在比小雨大的中雨或者大雨中,开车跑高速公路,那是很痛苦的。前车掀起的雨雾遮挡了视线,甚至不能看清楚自己是不是还一直在同一条行车道上行驶;如果前车不开示廓灯、不开双闪真就是到了跟前也无法辨认前面是不是有车了。

这时候的车速已经不由自主地降到了四五十公里的蜗行程度,再无120公里每小时的风驰电掣。但是又担心还有车辆依然以那样的高速从后面追上来……在高速上开车,一旦遇到中雨以上的雨,就成了一种不折不扣的折磨。需要找服务区赶紧去停车休息;需要在就近的下道口离开高速公路,将自己从危险中解救出来。然而,不论是去服务区还是下道,换道转向都是一次很危险的行为……

视线缩短变窄,不仅看不见路两边的什么,连路前面的什么也看不见了。白色的水花水雾在路面上腾起最高能有两米的水汽之墙,车辆一直在这样白茫茫的墙里穿行。

潮湿的气息从窗玻璃上渗透过来,伸手摸一摸,没有漏雨,但是那种强大的湿气还是明确地渗透了过来;使人明白,如果没有这一层铁皮和玻璃相隔,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的狼狈与困顿都是不堪设想的。那些偶尔可以看见的永远躺到路面上的狗和猫,就是这种危险的直接表现。在现代生活的复杂运转机制之中,不屏障以机器铁皮的人,在环境中的状态都近于弱不禁风、不堪一击。我们在正常运转不知不觉中所依靠的条件突然丧失,或者仅仅是部分丧失、有部分丧失之虞,其间的人往往便已危矣。

在这起伏的水汽高墙里,路牌已经模糊,标线已经缩短;临时限速80公里、60公里的红色电子显示牌已经在路边亮起;人和车骤然进入了在没有下雨的刚才那持续高速奔驰的惬意里所绝对意识不到的,困境之中。

高速公路穿过立交桥的时候,穿过过街桥的时候,会有一瞬间的无雨;桥宽不过几米,汽车穿过这么短的距离的用时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偏偏是桥下面无雨的好感觉,不管多么短暂都能让人和车都分明地感受得到,甚至会有一种想直接停靠在这样的无雨状态里的非理智的冲动。

如果不是有导航时时在语音提醒,那车走到哪里了,还有多远就要拐弯儿换道等等信息就都是无从知道的。即便如此,现在路边是什么地方之类的平常驾车的时候往往依靠目光的一瞥之间获得的印象通道,也已经截断。这使得在雨中开车穿越上海,与开车在雨中穿越任何其他城市,没有任何不同。

终于进了服务区,尽管这时候其实距离主城区已经有了相当的距离,已经开车在雨中走了很远。

服务区里车满为患,所有的停车位置外,任何一块空地都被汽车占据着;因为没有谁还想在这样的雨中开出去,所以停靠已经不再考虑是不是挡住了别的车,大家凝视着窗外的雨,都在庆幸自己终于有机会在这样的地方停靠。在庆幸之余,开始空前闲适地在厕所、在购物区、在餐饮区、在接热水的地方频繁进出。

好在这样的雨不是总是保持一个强度的,也许是因为雨带有阵发性,过了其核心的袭击面以后,风雨就都减弱了强度。

在雨稍微小一点的时候,天上的云就如烟一样呈飘散的样子,让人立刻想到了那个最确切的词:烟云。

烟云很好看,在重新驶上高速以后,偶然瞥一眼高架路下面,俯瞰上海的房屋建筑和街道,那些高耸的蓝色玻璃楼宇与密集的一般高度的建筑群落,以及建筑群落之间点缀着的绿色的树冠;所有的建筑和人都在这样好看的烟云之下,让人可以想象,想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所能沐浴的天地自然之美。

甚至,是风雨间隙里、风雨之后的更美。

不管多么大,不管有多少人口,一个城市依旧可以成为自然节奏的一部分,依然可以纯正自然地栉风沐雨,它就还是美的。

不管多么大,不管有多少人口,一个城市依旧可以成为自然节奏的一部分,依然可以纯正自然地栉风沐雨,它就还是美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