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之色·何平的抽象画
很多人都有过盯着墙上的一道没有意义的线,或者是蛛网草叶与灰尘连缀成的角落发呆的经历。尤其是在童年的时候,这样对貌似无意义的世界的兴趣,几乎是与生俱来地陪伴过每一个人。成人世界将这样没有意义的点与线,一律命名为抽象。在日常生活里,人们习惯于具象;人生的一切都以具象为基础。
不过,所谓具象实际上是以人的眼睛为判断标准的,也就是人眼睛能看到的,并且符合通常不很远也不很近的距离范围内的物象。绘画立足于具象的反映,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中西绘画共同的传统。在具象的范畴内如何画得像,都是学画的时候需要很多很多年来解决的问题,甚至贯穿画家终生都存在一个绘画技艺也就是怎么把画得像的技术不断提高的问题。只有真正掌握了具象的基本功,透视素描写生等等都非常娴熟了以后,才谈得到用绘画来表达情绪与思想,来贯彻感情和念头。
然而,具象是相对的,人眼睛看不到的远方和近处就不再具象了吗?通过望远镜和显微镜看到的物质形态其实也是具象的,也是的的确确存在的环境世界;不过,再具其象者,便已被纳入了抽象的范畴。
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所能抵达的事物的边界,向上向宇宙之中可以到10的23次方千米那么远,向下则是10的16次方千米那么细微。事实上,不必到那样的极端,在这么宽的肉眼视觉和技术视觉的范围内,人眼所能涵盖的只是其中非常非常小的一个范畴,再超出一点点,便都是点和线、光和影的纷繁世界了。而那样的世界据拍到的照片来看,都已经超过了我们视觉所习惯的理解力。世界既是无序的,也是有序的。有序排列的微物质的无序呈现,抽象和凌乱正是从最高处和最细处看世界的真相。
在无限和无限小之间,那漫长的抽象地带既是科学探索的兴趣所在,也是艺术家要染指的范畴。科学和艺术在这个未解的神奇世界里各自的探索方式虽然不同,但是在哲学上却有归一于无的趋势。世界的本质竟然是如此纷纭的点,如此无意义的光与影,在这个基础上诞生的人类无论如何难以逃脱世界本质对其的限制,一切的一切都既无也有;万法皆空却又一沙一世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空之色,是人间的正解。
100光年之外回看太阳系
理工科出身的何平或许先从直觉上在这里找到了绘画与佛教的同一点,让自己从禅意纤纤的荷花,转而至于纷纭繁复的抽象画的世界。作为一个慧根彰明的资深佛教徒,何平虔笃于佛家对世界的解释。他中年拿起画笔表达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体悟,一上手就是八大山人意境的荷花水鸟。那些植物动物在自然中的姿态细节里,洋溢着一种萧疏与空灵的妙意。而抽象画则是他在放下毛笔拿起油画棒和油画刷的时候,几乎未经过渡直接就进入的世界。
10皮克米之内的物质微观世界
何平的抽象画是对童年世界里的无意义细节的回归,是对物质世界的无限宏远与无限细密的微妙追仿,那些貌似凌乱的色彩和线条有着比具象更为耐看更为多多解的奥义。他的涂抹皴顿点染勾挑甚至是色彩自然流淌滴落的画法,也是对近乎全部绘画方式的酣畅淋漓地自由运用。从画面上那些恣肆的笔触里,分明能感觉得到他绘画时的高蹈状态。激情昂扬的人生灌注于笔墨的化境,大致即如此也。而何平作为运笔舞蹈者留下的那些抽象痕迹,就是对生命和生命中的空空之色的凝固了的诠释。
对比旅法华裔画家赵无极的抽象画,我们看到何平的抽象画虽然在笔致上还不那么娴熟,但是境界上却已经没有什么分别了。他们各自都从自己的身心体验和人生经历出发,用自己所习惯的运笔方式、以自己更愿意有的力道来涂抹勾画着广阔而神秘的抽象世界。他们在艺术科学和宗教的顶端,抒发着空空之色的无限感慨,是细思极恐却又让人能产生可以长久地凝视下去的无远弗届的美感对象。如果说可能据此参透人生,立地成佛,亦未为过也。
赵无极的抽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