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农场
部分摄影:慧方
在燕下都所在的山前平原广袤的土地上,刚刚从崇山峻岭中脱身而出的人会为眼前无尽的平坦与无垠的舒展所陶醉。道路在树木的陪伴下直直地伸展,田亩纵横之间最广泛的种植与稼穑全无障碍。这里土地肥沃、大河滔滔,是自古而今一直以来的人类生息之地。现在桥头乡茹堡村周围开辟出上万亩的农场,也依旧在农事的种植与养殖之间寻着本质不变的生路。
数字化管理的种植大棚里,所有的蔬菜都被高搭在温床上,盆栽的土壤不是土壤而是营养基;靠温度和湿度而不是靠浇灌养成的蔬菜,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生根发芽移栽生长。多长时间出售,多长时间多少批次,都是有着精确的规定与分毫不差的产出比。
这种据说是源自以色列的工业化种植技术,将人类在恶劣环境下的蔬菜培育可能已经放到了不可思议的最大化。在以色列的沙漠环境里,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逼出来的技术创新;在我们环境污染和农药化肥污染甚至是土壤污染都已经非常严重了的状态里,这也成了最好的同时也是最贵的吃菜选择。
在桥头乡的良田沃土上,这样的种植自然也需要依赖于工厂化的车间,需要在本来一望无际的田地上竖立起一栋栋造价不菲的透明建筑。而一般的蔬菜大棚分凉棚和暖棚,凉棚是春天提前播种的地方,暖棚是冬天生产反季节蔬菜的所在。
暖棚的北墙是厚厚的土堆,半圆形或者叫做四分之一圆形的扇面塑料天顶上悬挂着测温仪和喷水管,墙角里还有一箱国外进口的蜜蜂。任何一个刚刚走进大棚里的人都会因为其30多度的高温高湿环境而感到浑身不自在,眼镜上瞬间就是一层雾气。
西红柿正在精心设计创造出来的环境里茁壮生长,它们只认温度湿度的盲目已经将季节的虚假与真实做了最无所谓的抛弃。而这样长出来的果实,据说已经是最好的最没有涂抹剂和添加剂的绿色食品了,因为连这样的面积很大的大棚里的土壤也并不是已经被污染了的土地,而是精心设计制造出来的营养基。
植物的种植与养育已经做到了在模拟的季节里生产出真实的果实的程度,动物则依旧在四季中,但是却也是四季的圈养中,而不是四季的自然里。牛耳朵上都有标明数字家族的号码牌,除了很小很小的小牛之外,所有的牛都直接被栓在食槽上,终生就是吃吃吃,一直到三年以后被杀为止。
那些小牛的自由时光也仅仅是因为一生下来就栓上的话会因为它们的盲目拉扯而损害了自己的脖子,需要一步步地将其自由范围逐渐缩小,到了最后阶段是先在脖子上系上绳子,却还不绑在食槽上,让它们脖子上挂着绳子生活在一个仅可以转身的小圈里,最后等它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狭窄的活动范围以后再行系到食槽上,然后就是永远的站在那里吃吃吃的状态了。
据说这也是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养牛状态了,虽然没有瑞士澳大利亚的放养在山坡上的牛那么好,但是牛吃的毕竟还都是天然饲料,而不是加工饲料。不过,当你真地置身到这样一辈子都被栓着的牛的身边,和它们惊诧的目光四目相对的时候,尤其与是那些孩子一样的小牛们的硕大的脑袋上的大大的眼睛四目相对的时候,还是觉到了一种类的羞愧。人类对于它们的完全为我所用不及其余不管它们自己基本的自然属性的状态,让每个人类成员都应该羞愧。也许不再吃牛肉是表达这种羞愧的唯一方式吧。
在农场食堂的乡村风味的餐厅里,端上桌来的就有这样一盘牛肉。而我也就真地无法吃上一口了。
如何对待动物和植物,如何让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伦理上得到尊重?这个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也许是太过奢侈了。桥头农场已经将污染问题控制到了最好,动植物的伦理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当下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所可能接受的范畴。
那个范畴,曾经在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过去,或者还可能在遥远的人类高度文明的未来。